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故事語出《三國演義》第四回,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途中被陳宮所救,兩人一起投奔父親曹嵩的好友呂伯奢。

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呂伯奢一家熱情款待曹操,但曹操卻因為聽見隔牆的磨刀聲,懷疑呂伯奢一家將加害他,先下手為強把呂家老小全部殺死,連剛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不放過。

陳宮看不慣曹操的行為痛罵曹操,曹操此時說出那句經典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三國演義》裡這場呂伯奢全家滅門血案,無疑把曹操奸詐、猜疑、殘忍的性格暴露無疑。可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跟《三國志》有很大的出入,那麼曹操究竟怎麼殺呂伯奢一家,為什麼要殺?

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有趣的是,遍查《三國志》正文,並沒有呂伯奢;但這不代表曹操沒有殺人,因為有三個史料談到了此事。這三大史料大致可以歸納成兩種說法:

《世說新語》和《異同雜語》認為,呂伯奢一家熱情招待曹操,但因為曹操多疑,結果惹禍上身,反遭滅門之禍。

《魏書》認為,呂伯奢一家不懷好意,打算殺人越貨,曹操被迫自衛殺人。

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到了《三國演義》,羅貫中直接把《世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加工說呂伯奢是曹嵩的結義兄弟,與曹操見面後吩咐家人殺豬款待,自己騎驢去買酒,曹操聽到隔壁磨刀聲,疑心生暗鬼,就這樣殺了呂伯奢一家,並且連外出回來的呂伯奢都不放過。

面對陳宮的質疑,更把《異同雜語》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改編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極力渲染曹操大奸大惡的反派形象。

殺呂伯奢全家,是因為曹操的生性多疑,還是呂伯奢的不懷好意?

事實上,陳宮捉放曹歷史上根本沒有發生過,放了曹操是中牟縣的無名縣令,陳宮和曹操相遇,是在曹操被迎為兗州牧後,曹操根本不需要跟陳宮交代。以曹操的個性來說,殺了就殺了,又何必特意辯解。

更何況《世說新語》和《異同雜語》類似今天的小報媒體,記載的是有趣的八卦,因此曹操殺人,自然是越有爆點越好。所以,筆者個人認為《魏書》指呂家見財起義,曹操自衛殺人這個說法較為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