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吳氏,是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王益的夫人。吳夫人是一個文化人,有著良好的教育,並且十分好學,博聞強記,老而不倦。吳夫人深明大義,對於是非取捨,許多人都比不上她,然而她也喜歡向不同人請教,從不獨斷專行。

吳夫人上行下效,侍奉公婆非常周到。丈夫王益共有七個兒子,後面五個兒子都是吳氏所生。但是她鍾愛前面兩個兒子,勝過自己的五個親生子。她說:“我愛他們勝過自己的親生,這樣家裡人對待他們,就和我的孩子一樣了。”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正是因為如此,子孫們長大後,還有的不知道吳夫人不是他們的生母或親祖母。

多年以後,兩名長子先去世,吳夫人也已年邁。但她對待他們的媳婦依然不同於常人,甚至還親自照顧他們的孩子,忘記了自己早已年邁力衰。

吳夫人對待內外親戚,都同樣出自親恩。有些讒言、毀謗、傲慢、謾罵的人,幾次令她困苦,但她卻經常置之一旁,從來不動聲色,也不在事後埋怨、憤怒。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有貧窮的親戚來投奔的,吳夫人都是立即分給他們衣食,從來不計較分毫。這樣往往導致自己生活不能自給,但她始終神色自若。她先後三次為投奔自己的親族孤女操辦婚事,都如同自己的親生女兒。甚至,她待兩位長子生母的孃家人,都如同自己的親人。這就是她至深品行天性如此。

吳夫人平時生活從不挑剔衣食,從不為世俗嗜好累心。當她家中生活即將窮困匱乏時,朝廷曾要選拔她的兒子,她卻堅決辭讓幾十次。有人建議強行起用,吳夫人最終說:“我不是這樣教孩子的。”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兒子顯貴後,曾經萌生退休之意,又擔心沒有俸祿來奉養母親。

吳夫人的兒子早年任知制誥,按舊制,吳夫人應該被封為“郡太君”,但吳夫人卻不讓家人說,最終吳夫人也沒有受封。這都是吳夫人的德行事蹟。

吳夫人父親名畋,母親黃氏。他們二人都有善行,一鄉稱讚。吳夫人的母親同時喜好陰陽數術的學問,因此吳夫人也精通這門學說。所以對待自然有一種天然的順從,這也是她能夠保持自性平靜、祥和的原因。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吳夫人的七個兒子,前兩位長子、次子的名字叫王安仁、王安道。後五個親生子分別是:王安石、王安國、王安世、王安禮、王安上。

沒錯,吳夫人就是一代名相王安石的母親,一位偉大的母親!

什麼是世間偉大的母愛?

母愛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給予喜悅、幸福的意願和能力。

現在的社會這個“愛”字被濫用了。導致這個“愛”字病了,需要醫治。長久以來,我們用“愛”這個字來指食慾或慾望,其實是這是對“愛”的侮辱。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就像是吳夫人對愛的詮釋一樣,她用自己的慈來解釋愛的意義。透過慈來培養這種愛的能力。

慈,不是給你愛的人不需要的東西,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你必須明白他的情況,明白什麼是快樂的源泉。

愛的第二個方面是悲,也就是止息和轉化痛苦、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

北宋的這位夫人對待孩子的方法,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培養心中的悲,就要練習正念呼吸、諦聽和諦觀。

《法華經》形容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諦聽世間苦”。悲,是帶有深刻關懷的。

吳夫人對待一切人,對待窮親、孤女都一視同仁,對待名譽地位從不去求,這不正是菩薩精神的體現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