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朱高煦之所以輸給明仁宗朱高熾,後來又輸給明宣宗朱瞻基,他所缺的從來不是機會,而是玩弄心計的城府。

倘若他能夠多一點城府,他未必會輸給朱高熾,朱棣的接班人未必不會是他。

對於朱高煦是個怎樣的人,《明史》中這樣寫道:“成祖以為類己,高煦亦以此自負,恃功驕恣,多不法。”

朱棣三個兒子當中,和朱棣最像的確實是朱高煦,為人頗為自負,也頗能征善戰,朱棣也確實一度想過讓他來當自己的接班人。

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朱棣在靖難中曾經幾次陷入生死之地,但每次在他即將力竭的時候,朱高煦總能及時地趕來為他解圍。

白溝河之戰,朱棣打不過翟能,在他即將被翟能追上並且活捉的時候,朱高煦率領數千騎兵趕來救了朱棣。

東昌之戰,朱棣打不過盛庸,麾下悍將張玉也為救他而在衝入敵陣之後陣亡,朱棣經張玉、朱能解圍而衝出包圍,隻身逃走,朱高煦又及時趕來救了朱棣一命。

浦子口之戰,朱棣又敗了,仍然還是朱高煦率領騎兵來解了朱棣的圍,當時朱棣差一點便要繳械投降了!

所以,當時朱棣看到朱高煦的時候高興壞了,先是說了句“我累了,兒子你來接著打”,然後拍著朱高煦的後背說出了那句:“勉之!世子多疾。”

說到這便不得不批評批評朱允炆了,倘若不是朱允炆說什麼“別讓我揹負殺叔叔的罵名”的話,讓盛庸、平安等人束手束腳的話,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朱允炆又何至於將皇位拱手相讓?

也正是因為戰功赫赫,又加上朱棣那句“勉之,世子多疾”,讓朱高煦迅速地膨脹了起來,開始明裡暗裡地和朱高熾奪嫡。

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朱高煦之所以在奪嫡之爭中輸給朱高熾,完全是因為他在玩弄心計的城府這一塊不如朱高熾來得深。

朱高煦喜歡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不會隱藏自己,但是他所處的位置是不允許他沒有城府的。

因為他一直跟隨朱棣南征北戰,所以戰功赫赫,在軍中也頗有威望,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對於立誰為皇太子糾結了很久,他實際上傾向於朱高煦,軍中將領也多支援朱高煦,可是朱高熾是嫡長子,又沒犯過錯。

最終想來想去,加上文官的不斷施壓,朱棣也只能立朱高熾為皇太子了,然後立朱高煦為漢王。

朱棣知道朱高煦有野心,所以為了不讓高熾、高煦兄弟將來反目成仇,他想著讓朱高煦去雲南,可誰知道朱高煦當場便發脾氣了:“我有什麼罪,您要將我發配到萬里之外的雲南?”

被朱高煦這麼一問,朱棣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也就沒有強迫朱高煦去雲南就藩。

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後來,朱高煦為了能夠安安穩穩地待在南京,或者說再一次增加自己手上的勢力用來繼續和朱高熾競爭,他又讓朱棣將天策衛調給自己當護衛。

天策衛是護衛皇帝的禁軍,你朱高煦要天策衛當護衛是想自己當皇帝?

須知這“天策”二字頗有講究,李世民因立功太多,已到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所以李淵封才封他為天策上將,讓他開府。

朱高煦在被封為漢王之後還要天策衛,又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這是在怕別人不知道他自己是何居心嗎?

朱棣或許是出於保護朱高煦,避免高熾、高煦兄弟相殘的局面發生,所以又將朱高煦封地改成了青州,可朱高煦還是那句話,不去。

朱高煦要是有李世民一般的城府也不至於如此呀,李淵讓李世民離開長安去洛陽的時候,李世民怎麼說?爹呀,我不想遠離您呀,我想在您膝下侍奉您呀!同樣是說距離遠,可李世民的話就比朱高煦高明得多。

朱棣想將朱高煦廢為庶人的時候,朱高熾跪著痛哭流涕地求情,實際上朱高熾真想為朱高煦求情?未必也,是為了讓朱棣看到他絕不會兄弟相殘的態度而已。

所以說呀,朱高煦這城府是真不行,所以他輸給朱高熾可一點也不冤。

朱高煦本有望當皇帝,卻輸給朱高熾,敗給朱瞻基,他輸在了哪?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後,朱高煦試圖謀反的行為更是沒辦法和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相提並論。

李世民發動政變之前,為了麻痺李淵、李建成他們,真的將自己的姿態放到了最低,可朱高煦呢?

朱高煦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想謀反,高調得不得了。

他一高調,朱瞻基這邊能沒有防備和行動?所以,站高煦這才聚龍起來了一點兵馬,還沒來得及去打朱瞻基,朱瞻基已經親自帶著人打過來了。

他一見朱瞻基親自來了,心裡又害怕了,知道自己手上這點兵馬真要明槍明刀地和朱瞻基打的話肯定打不過,所以乾脆出城投降了。

朱高煦這樣的城府,這樣的心機,輸給了朱高熾之後,再輸給朱高熾的兒子,真的是一點也不冤枉。

總之,以朱高煦的心機和城府,只可為悍將,不可當統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