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武俠電影發展的歷程

武俠電影可以說,是中國電影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電影型別,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其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型別品格,始終是中國電影的,主流商業型別。而且,武俠電影往往被認為是,最能夠體現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型別,其文化意義,要遠遠超出簡單的,商業型別片範疇。

然而武俠電影的發展,不僅收穫了豐富的經驗,也伴隨著複雜的波折。近一百年的複雜歷程、歷史美學風格的變革,使得武俠電影,成為一個跨越久遠、數量龐大、風格多元的型別文字。

雖然學界對於武俠電影的研究,已經較為豐富,但似乎仍然不能,從根本上道盡這一重要,而複雜的電影型別。近年來武俠電影,多元並存的觀念碰撞和較為冷清的產業環境,說明對於武俠電影,及其現狀的研究,還遠遠不能有效地,對創作產生總結和指導作用。對武俠電影的研究,仍然具備迫切的現實意義。

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深入研究這一複雜的電影型別,賈磊磊先生的視角,能夠較為有效地,對武俠電影的整體美學風格進行概括,卻又似乎無法對,不同時期武俠電影的美學特徵,進行細緻區分。

當90年代大量特技效果,大大擴充了武俠電影的視覺表現力,武打動作的核心觀賞地位,似乎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特技變成了視覺上的主角。此外,在新的創作觀念多元共生的當下,經典的舞蹈化動作設計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戰。

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徐浩峰導演為武俠電影創作帶來新氣象

徐浩峰導演的橫空出世,為武俠電影創作帶來了新的氣象,其寫實化的武打設計,將武俠電影從觀賞性的表演,拉回現實美學的土壤,動作設計處理的模糊性、隱蔽性,大大降低了其觀賞價值,傳統的“武舞”美學在其影片中被極大地消解。

在這種情況下,本文期望嘗試探索,一種新的視角來切入,武俠電影的本體性研究——時間視角。

時間問題,是哲學中的基礎性問題之一,尤其是在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對時間的看法,往往決定或體現著哲學家,認知和經驗世界的方式。

在西方哲學的古典時代,由亞里士多德和其老師柏拉圖,所奠定的古典時間觀,將時間視作自然界的,某種客觀屬性,它獨立於人的經驗之外,並有其自身永恆固定的規律性。這種客觀、規律、永恆的屬性,使得時間具有測度運動與事件的功能。

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近代以來,康德在時間哲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時間與空間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被認為是感性直觀的兩種純形式,空間是其外部形式,而時間是內部感覺形式,二者都是人類用來,經驗客體的方式。直到柏格森的出現,西方哲學對時間的認知,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柏格森提出,真實的時間,是一種無差異的“綿延”,它意味著,意識狀態的陸續出現、互相滲透、互相聯絡和共同組織,是一個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時間就在生命過程中綿延。柏格森第一次明確地,給時間賦予了非理性因素,並將其與生命緊密相連,使人們開始,從生命內在程序的角度思考時間。

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武俠電影在時間表現上的價值屬性

海德格爾將,自康德哲學以來的先驗主體結構,為在時間中流變的“此在”。這種“此在”是一種在世的、趨向未來與死亡的當下之物,而時間性正是“領會著存在的,此在的存在”,時間成為此在,對存在的一切領會及解釋的出發視野。海德格爾賦予了,時間與最基礎的存在“此在”同等的存在論意義,宣稱時間與存在不可二分。

可以看到,在現代哲學當中,對時間的認識,更多地與人類的意識相關聯,時間逐漸擺脫了,作為測度工具和物理容器的意義。這種本真時間的出現,改變了人與時間的關係。

顯然,任何一種影片,都是在時間中的藝術,記錄時間、再現時間、創造時間,是電影藝術的一種本質屬性。時間問題是,電影藝術的本體性問題之一。

武俠電影頗受喜愛,但站在哲學視域下,武俠電影時間價值有待研究

一部影片透過處理時間問題,創造了自身獨一無二的銀幕時間,體現了獨特的時間觀念,繼而有可能上升為,自身獨特的美學風格。時間因此而成為了一種,能夠同時切進,影片的影像語言層面和美學層面的因素,故而從時間視角展開的分析,有利於更加全面系統地,認識影片的本質屬性。

同時,本文認為,相比於其他電影,武俠電影在對於時間的表現上,具備一定的獨特性。因此時間問題,對於確認武俠電影的本體性,也具備一定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