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戰國攻秦只對著函谷關使勁,其實有四條路,但都有缺點

戰國時期,秦國憑藉著地形的優勢,在很長時間的弱勢下保持著自己的本土不受到攻擊。而其他山東六國在和秦國打仗時候,很少能夠攻入到秦國的本土地區,而為了去滅秦,當時的六國也是費盡了腦筋。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山東六國攻打秦國的時候,秦國每次都能準確去判斷出主力的地點,那就是函谷關。雖然有細作的稟報,但是函谷關前出現六國軍隊對秦國來說似乎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那為什麼山東六國就不往其他地方走呢?

為何戰國攻秦只對著函谷關使勁,其實有四條路,但都有缺點

其實除了函谷關,在其他地方倒是也能突破,比如說從定陽到安邑這一線前面的黃河渡口,這個渡口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魏國。在當年魏武卒橫行天下的時候曾經憑藉此處打敗過秦國,但是黃河在這一段能渡河的地段還比較少。秦軍在這裡進行防守的壓力也不是很大,只要擊敵於半渡了,在黃河裡的魏軍根本無法抵擋。

為何戰國攻秦只對著函谷關使勁,其實有四條路,但都有缺點

第二條路是走武關進入咸陽的東南面,這裡倒是一個好去處,也沒有河流阻隔。這一段其實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楚國,後來的劉邦進入咸陽便是走的武關。但劉邦進咸陽最大的優勢在於當時的秦軍主力部隊已經被殲滅,剩下的部隊集結在函谷關防守項羽的大軍。武關地區防守薄弱,所以劉邦才能跑到項羽的前面,而如果函谷關沒有軍事壓力的話,秦軍主力調集武關,憑險據守,第一線不需要太多人便能攔截這裡的大軍。

為何戰國攻秦只對著函谷關使勁,其實有四條路,但都有缺點

還有第三條路,就是從巴蜀之地進入秦地的南面。秦軍都在防備東線,不可能去對南面防守太多。其實這裡最大的受益者恰恰還是楚國,因為當時在這裡的巴國和蜀國實力遠遠不能和秦軍抗衡,而楚國也積極去探索者西南。其實即使楚國能從巴蜀繞過來,也是勞師遠征。因為巴蜀的道路十分險峻,不適合大規模軍隊行進,大部隊出擊需要在出巴蜀之後進行很長時間的休整和集結才能戰鬥。而且在秦惠文王的時候,藉著巴蜀請秦國平亂的機會,秦拿下了巴蜀,斷絕了楚國可能的計劃。後來還憑藉此秦國把楚國探索雲貴的軍隊堵死,一部分楚國軍隊只能滯留雲南無法返回。

為何戰國攻秦只對著函谷關使勁,其實有四條路,但都有缺點

所以這三條路雖然都能繞開函谷,但是不太適合作為突擊力量。只能是小規模的助攻或者多點開花的時候作為突擊地域。但其實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從秦國的北境南下,當時趙國佔據了河套地區,秦國的北面直接暴露在趙國的攻擊矛頭之下。加上當時趙國的騎兵很強,如果從九原南下,秦國似乎無可阻擋。但是這個計劃需要強有力的將領才能很好的執行,否則遠距離無後勤的奔襲很可能會被反殺。而且秦國在看到這裡的危險後,便把長城延伸到了河套地區,人為堵死了這個最大的威脅。

於是,那些成規模的六國軍隊,想要一戰滅秦,只好老老實實的去打函谷關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