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元年(前636年),六十二歲的晉公子重耳在岳父(也是姐夫)秦穆公的大力協助下,終於得以返回晉國,在晉國故都曲沃的武公廟內正式即位,成為晉國第二十二任晉侯——晉文公。此後,晉文公殺死了侄子晉懷公,完全掌握晉國社稷和軍政大權,隨後進行了內整綱紀、發展生產、訓練軍事、推選賢良、任用俊才、施惠百姓等治國方略,並由此開始了他的外服諸侯、制霸天下之路,重新恢復並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其父晉獻公當年所開創的霸業。

當初,周襄王之弟王子帶(叔帶)覬覦王位,在周襄王三年(前649年、晉惠公二年)發動叛亂,召集成周周邊的楊、拒、皋、泉等狄戎方國攻擊京師雒邑,並焚燒了雒邑東門,圖謀奪取周襄王的天子之位。周襄王在秦國和晉國的幫助下,擊敗了叔帶。第二年,叔帶在成周不能立足,於是逃到了齊國,韜光養晦,以圖將來。

周襄王十五年(前638年),在周大夫富辰的勸說下,周襄王為了王室面子赦免了叔帶,召他返回成周。可是叔帶依舊不死心,暗中勾結襄王王后(隗後)準備再次作亂,周襄王發覺後大怒,廢黜隗後並追捕叔帶。叔帶於是逃奔狄國(隗後母國),並在周襄王十七年(前636年)秋引狄國軍隊攻打成周,在周大夫頹叔、桃子的暗中接應下,周軍大敗,周襄王狼狽出逃汜邑(鄭國城邑、河南襄城),向魯、晉、秦等諸侯求助。而叔帶自立為天子,立隗後為王后,將雒邑朝政交卿士周公、召公處理,自己帶著隗後住在溫邑(河南溫縣)。

此時晉文公剛即位不久,正需要對外展示自己的實力、謀取政治優勢,以圖發展霸業,於是立即響應周襄王的請求,率軍出兵討伐篡位的叔帶。晉文公二年(前635年)三月,晉文公親自率晉國左右兩軍出征,東進勤王。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晉軍自陽樊(河南濟源)分兵兩路,一路赴汜邑迎周襄王,一路趕赴溫邑(今河南溫縣西)攻打叔帶,並將其俘獲。四月初,周襄王在晉文公的支援下復天子之位,並在顯城(河南武陟)誅殺了叔帶和隗後。

為了感激晉文公的援助,周襄王在雒邑舉辦盛大宴會,宴請晉文公,並賜予他大量黃金、綢緞。晉文公為了獲取更高政治地位,於是向周襄王“請隧”,就是請求周襄王賜予自己死後可以使用四條墓道的陵墓(這是天子才能使用的禮儀)。周襄王不敢違反先王所定的制度,婉言謝絕了晉文公的請求,不過為了補償晉文公的功勞,於是周襄王將雒邑王城四周的陽樊、溫、攢茅(河南輝縣)、原(河南濟源)四個城邑賜予晉文公。晉國南部疆域由此擴充套件到了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晉文公日後制霸中原、會盟諸侯,從此得到了極為有利的物質基礎。

晉文公四年(前633年),楚國準備進攻宋國,宋國大夫公孫固急忙向晉國求救。晉文公因為當年逃亡諸國時,宋襄公對自己態度很好、待遇也優渥,因此覺得應該救援宋國,以報答宋襄公當年的施捨之恩(此時宋襄公已去世),並趁機展示晉國的實力,成就霸業。當年,楚成王會同陳、蔡、鄭、許等國,開始圍攻宋國,以奪取宋地。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晉文公見楚國已經出兵攻宋,便在被廬舉行閱兵式,將左右兩軍擴編為上中下三軍,並決定先攻打和楚國交好的曹、衛兩國,以使楚國放棄攻宋,回軍救援,這樣就解了宋國的威脅。當年正月,晉軍正式出兵,以攻伐曹國的名義向衛國借道,衛國自然不肯,於是晉文公繞道渡過黃河,攻下了衛國的五鹿,並在斂盂和齊孝公結盟。衛成公見晉軍勢大,晉、齊兩國又結盟,於是服軟請求參加盟會,但晉文公不答應(這是晉文公報復衛國當年在自己逃亡路過時的冷淡態度)。

衛成公沒有辦法,想要和楚國盟約以抵抗晉軍,但是衛國國人大都反對,結果衛成公被趕出國都,流亡在襄牛。衛國大夫們向魯國求救,魯國公子買於是率軍趕赴衛國協助防守,楚國聽說晉國伐衛便出兵救援,但被晉軍擊退,未能取勝。魯僖公害怕晉國會因為自己幫助衛國防守而伐魯,於是殺了公子買來討好晉文公,獻衛國城門給晉軍,晉國不戰而得到了衛國。晉文公把衛國部分國土割給宋國,以懲罰衛國在當年自己流亡經過衛國時的不以禮相待、以及此次不救援宋國的過錯。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降服衛國後,繼續用兵,攻入曹國境內幷包圍了曹國國都(山東定陶),一鼓破之,俘獲曹共公。當年晉文公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態度冷淡,還無禮地偷看他洗澡,這讓晉文公一直耿耿於懷、時刻銘記於心。這一次俘獲了曹共公,晉文公親自出面把他狠狠訓斥一頓,列舉了曹共公諸多罪狀,並宣佈廢去他的國君之位,大出了一口惡氣。

晉文公先後攻打衛、曹兩國,就是想要楚國放棄圍攻宋國北上救援,以便以逸待勞、坐收解救宋國之功。但楚國並不上當,即使晉軍已經拿下衛曹兩國,還是沒有撤軍,繼續猛攻宋國,於是宋國大夫門尹再次向晉國告急,請求馬上救援。

晉文公面臨這種情況也是十分為難:如果答應救援宋國,就要和楚國開戰,但楚成王當年對自己有恩,晉文公實在不想攻打楚國;而放棄救援宋國,宋國必將被迫投向楚國,這對自己的稱霸大業很是不利,而且當年宋襄公也對自己有恩,如果不救宋國,那麼在道義上就失去了制高點,諸侯們就不會甘心歸附,晉國將陷入戰略被動地位。因此,晉文公愁眉不展,為了到底要不要援救宋國舉棋不定。

進退兩難之際,晉中軍元帥(中軍將)先軫向晉文公獻計:“讓宋國用土地和財帛去向齊、秦兩國賄賂,讓他們出面去請楚國退兵。我們晉國再扣留了曹侯,然後把曹、衛的土地分一部分給宋國作為補償。楚國和曹、衛交好,必然不會答應齊、秦兩國的調解,而齊、秦兩國接受了宋國的賄賂,又被楚國掃了面子,惱怒之下必會和我們結盟,出兵伐楚。楚國三面受敵,必然退兵,宋國之圍就解了。”

於是晉文公同意了先軫的計謀,以“喜賄怒頑”之策,順利挑起了楚國和齊、秦兩國的矛盾,秦穆公、齊昭公(此時齊孝公已死)與晉文公結成同盟,一起出兵對付楚國。正在攻宋的楚成王見勢不妙,只得放棄圍攻宋國,退兵返回申地(河南南陽),以防備秦國從左翼襲擊,並命令戍守谷邑防備齊國的申公叔時和駐紮在宋國境內的令尹子玉(成得臣)撤退,避免和晉、齊、秦三國聯軍交戰。

楚成王認為:“晉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嚐盡艱難險阻,通曉民情真偽,能正確對待險峻局面,這是天意所定,不可阻擋,楚國還是不要和他產生正面衝突。”可是子玉當年就對晉文公不服氣,還想過趁他在楚國流亡時除掉他,雖然沒成功,可已經結了怨。於是驕傲自滿的子玉幾次三番向楚成王進言,一定要出兵和晉軍交戰,並說:“雖然不能保證一定能建立多麼大的戰功,但是希望用勝利來堵住那些奸邪小人的中傷和誹謗。”

楚成王很是不高興,但又不能直接反對子玉的求戰之心(那樣就顯得自己畏懼晉國,太丟楚國的臉了),於是答應了子玉的請戰要求,不過沒有給他更多軍隊,只是將自己的王宮衛隊和附庸陳、蔡兩國及國內申、息兩地的軍隊指揮權交給他,以迎戰晉軍。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春,子玉率領楚軍北上,並派出楚大夫宛春前往晉軍大營,和晉文公進行交涉:要求晉文公釋放並恢復曹共公君位,並讓衛成公從襄牛返回國都,恢復君位,晉國退還曹、衛兩土地。如果晉國答應這些要求,那麼楚國就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子玉的計謀很厲害,如果晉國答應了要求,曹、衛、宋三國都會對楚國感恩,認為是楚國的功勞,自己的國家能夠收回土地(解除包圍)。如果晉國不答應要求,則曹、衛、宋三國都會怨恨晉國,認為是晉國故意作梗,導致本國利益受損。

當時,晉國大夫狐偃(文公舅舅)對於子玉的談判要求極度不滿,認為晉國如果答應了他的要求,那麼晉君只得到解除宋國危局一個好處,而楚臣(子玉)則得到了恢復曹、衛兩國君位、收回土地三個好處,不能答應楚國(這就中了子玉的計)。而先軫頭腦很清楚,認為“安定人心為禮”,按楚臣的計劃,他一句話就讓曹、衛復國,宋國解圍,三個國家都平安了。如果不答應楚臣的要求,那麼曹、衛復國無望,宋國也將會倒向楚國,這樣的結果是晉國無禮。他請晉文公暫時扣留楚使,再暗中答應曹、衛兩國國人可以恢復他們國君君位,讓兩國復國,並以此激怒楚國,和晉軍直接交戰,然後視戰爭結果再圖後謀。

晉文公同意了先軫的計劃,將楚使宛春留在晉軍中好吃好喝招待,就是不讓他回去覆命,然後派人將扣押在軍中的曹共公釋放回去,答應恢復他的君位,還給他土地;又派人到衛國宣佈可以送回原先割讓的土地,改立公子瑕為衛侯。這樣,曹、衛兩國都得到了復國的承諾及返還土地的好處,於是便派人到楚軍營中,宣佈和楚國斷交,改投晉國。

子玉沒想到自己的一石二鳥之計居然被晉國輕鬆化解,惱羞成怒之下,立即決定全軍出動,北上和晉軍會戰,一定要在戰場上擊敗晉軍,獲得原本準備憑談判而達到的目的。

楚軍步步緊逼、進抵晉軍駐守的陶丘。晉文公考慮到陶丘地勢崎嶇、行動不便,不利於大軍作戰,於是決定誘敵深入,使子玉輕敵冒進,楚軍長途行軍疲敝鬆懈,以達到在預定戰場與楚軍決戰並擊敗它的戰略計劃。於是率領軍隊徐徐撤退,暫時避開來勢洶洶的楚軍。

當時晉軍內部對晉文公主動撤退的舉動很是不理解,認為晉文公是君,子玉是臣,以君避臣是極大的恥辱,何況楚軍圍攻宋國多日,早已疲憊不堪,為什麼不直接與其交戰並擊敗它,而是要躲避呢?

這時,當年隨同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心腹重臣狐偃出面向大家解釋說:“國君當年流亡在楚國時,曾經受過楚君的恩惠,當時楚君曾問國君,如果能夠回國繼承社稷,將以何報答楚國。國君回覆楚君說:‘若是託您的福、我能夠返回晉國的話,將來晉楚兩國交兵,我將為貴軍退避三舍’。因此國君這是兌現對楚君的承諾,堅持道義。”經過狐偃一番解釋後,晉軍上下對晉文公的退兵行為讚歎不已,自認為道義上再也不虧欠楚國了,士氣因此大漲。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四月,晉文公兌現當年的承諾,和盟友宋成公,齊國大夫歸父、崔夭,秦國公子憖等率軍後撤三舍(春秋時期,各國行軍時以出發到宿營這一段時間為一舍,當時軍隊行軍時一天大概能走三十里,所以三十里為一舍),駐軍於城濮(山東省範縣),以待楚軍前來。而楚軍得知晉軍主動撤退,內部也有人勸子玉就此罷手,各自退兵算了,這樣也不損害晉楚兩國的和氣。但是子玉誤判晉軍的戰略撤退是害怕楚軍,不同意退兵,繼續率領楚軍、以及盟友鄭、許、陳、蔡等國軍隊尾隨晉軍北上,在郄陵險阻之地紮營,一定要和晉軍決一勝負。

追上晉軍後,子玉派大將鬥勃前往晉軍大營,向晉文公請戰:“外臣請命,請求和君上您的將士遊戲一番,請君上扶軾木(馬車車廂前的橫木)觀看,外臣我也陪您一起開開眼。”晉文公讓大夫欒枝回覆楚使:“我們寡君領受您的命令了,楚君當年的恩惠我們寡君不敢忘記。既然得不到楚國的諒解,那麼請大夫(指鬥勃)回覆貴軍主帥:準備好你們的戰車,敬奉你們的君命,明天早晨戰場相見!”

當時雙方實力對比:晉軍分為三軍,有戰車七百乘,兵士三萬七千人,還有齊、秦、宋等國盟軍支援。晉軍以先軫為中軍將(中軍元帥),郤溱為中軍佐;狐毛為上軍將,狐偃為上軍佐;欒枝為下軍將,胥臣為下軍佐。楚軍方面也是三軍:主帥令尹子玉親率中軍,以楚王衛隊東西兩廣、再加上若敖六卒為主力;子西(鬥宜申)統率楚左軍,附申息兩地軍隊及鄭、許兩國軍隊;子上(鬥勃)統率右軍,附陳、蔡兩國軍隊。晉楚對陣態勢,是中軍對中軍,楚左軍對晉上軍,楚右軍對晉下軍。楚軍合計戰車有一百八十乘。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四月初六清晨,晉楚城濮之戰正式打響,臨戰開始時,楚軍主帥子玉狂傲地誇下海口:

“今日必無晉!”

晉軍在戰爭開始時堅守營寨,以待楚軍來攻。當楚三軍緩緩攻擊前進至晉軍營壘前時,晉下軍佐胥臣把戰車蒙上虎皮,突然發動向楚右軍的突襲。楚右軍所附的陳、蔡兩國軍隊本來就是被楚國脅迫著上戰場的,士氣不高,在圍攻宋國時打打下手還可以,真正野戰時就露了餡,被晉下軍這猛烈的突襲打穿了陣線、立即潰敗逃散,楚將子上幾次三番約束部隊,都沒能如願,反而被晉下軍一鼓作氣擊潰,蔡軍主將公子卬也在混亂中陣亡。此時晉上軍將狐毛分出兩隊軍士,截擊潰逃的楚右軍,在前後夾攻之下,楚右軍徹底被打敗,子上也無奈的撤退。

楚軍主帥子玉、左軍主將子上見右軍被擊敗並潰逃後,立即加強了對晉中軍、上軍的進攻,以圖挽回局面。晉上軍狐毛於是立起上軍將、佐的旗幟,慢慢後退,假裝不敵,引誘楚軍來攻。晉下軍將欒枝也偽裝後退,把戰車輛拖曳樹枝,揚起塵土,造成敗退假象。子玉以為晉軍右翼被擊敗退卻,於是下令楚中軍出擊,並命左軍全力追擊晉上軍,對右軍的潰敗來不及理會。

楚左軍主將子西求勝心切,認為晉上軍潰敗逃散,於是全軍壓上拼命追擊,造成了側翼空虛。此時晉中軍元帥先軫率領晉中軍突然出動,攔腰截擊楚左軍,同時佯裝撤退的狐毛、欒枝也調頭夾攻,楚左軍被三面包圍,抵擋不住,依附楚左軍的鄭、許兩國軍隊率先撤退,子西獨木難支,申、息兩地軍隊損失慘重,只得突圍撤退,楚左軍也被擊垮。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子玉見楚左右兩軍及鄭、許、陳、蔡等國軍隊都被打敗,無奈之下只得命令楚中軍停止進攻,掩護左右兩軍敗兵撤退,並主動撤出了戰場,這才不至於全軍覆滅。而楚國撤兵後,晉軍進佔了楚軍的營地,在這裡休整三日後才勝利回師。晉楚之間的第一次大會戰——城濮之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子玉戰敗後,率領殘軍撤回楚國。楚成王當初就不願意和晉國交戰,被子玉幾次三番地攛掇,才勉強同意了出戰,這回聽說子玉大敗而回,心中實在氣惱,於是在子玉快走到方城(河南西華)時,楚成王派出使者來責備他:“大夫要是進了方城,有何面目去見申、息的父老呢?”子玉無顏面對,於是在連谷自縊謝罪。楚成王在派出使者責問子玉、並逼他自殺後,心中有些後悔,又派人去收回成命,但是沒有追上前面的使者,子玉已經自盡。

城濮大戰獲勝後,晉國國勢大漲,晉文公的赫赫霸業因此而開端,同時楚國北上的意圖嚴重受挫,被迫退回江漢地區,中原各國紛紛朝拜晉文公。晉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晉文公向周襄王獻俘,獻給天子城濮之戰中的戰利品:戰車一百乘、俘虜一千人。周襄王以大享禮慰勞晉文公,命鄭文公主持宴會典禮,親自勸晉文公進酒。

晉文公霸主之路的開端—晉楚城濮之戰

此後周襄王以王子虎為使者,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霸主(即諸侯長),賜給他九錫之尊。因為當初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挽周室於危亡之中時,周惠王曾賜給齊桓公九錫,以酬其功。齊桓公為顯示不敢居功,退回了弓矢和車馬,只接受了七錫。於是,晉文公退回弓矢、車馬、斧鉞、秬鬯四樣,只接受五錫,以示不敢與齊桓公之功相比,更加低調。但自從晉文公被周天子賜予九錫後,晉國也名正言順地繼齊國之後成為諸侯霸主。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六月,晉文公遵守諾言,恢復衛成公的君位,此後又恢復了曹共公的君位,晉國的道義和信譽更加登上頂峰。當年冬,晉文公假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大夫叔武、莒君在踐土(河南原陽)舉行會盟,被推舉為盟主,天子周襄王的代表也應邀參加盟會,參會各國都發誓遵守晉文公的號令,共尊王室。“踐土會盟”距離上一次諸侯會盟“葵丘之盟”(由齊桓公發起並擔任盟主)正好相隔二十年,晉國已經正式替代齊國成為諸侯之首,而晉文公的霸業因此而更加鞏固,一躍成為春秋時期第二位當之無愧的霸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