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出現過很多傑出的英雄豪傑,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其中他的北伐可以說是他一生最後光輝的寫照,那時正值曹魏集團掌權人更迭,一代奸雄曹操去世,曹丕繼位,蜀國當時經過幾年的休整此時正兵強馬壯。諸葛亮開啟了人生第一次北伐,然而卻在街亭這個地方的失利為後來的兵敗,退守漢中埋下了伏筆。

因為蜀國地處西南地區,人才本身就比較匱乏。再加上剛剛經歷過三國史上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損兵折將,尤其一些精英將領的損失,否則也不會演化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其實在選擇守街亭的人選上,諸葛亮並不是中意馬謖的,只是因為馬謖主動立下了軍令狀,所以才答應的。當時諸葛亮手中不乏一些優秀的人才,都有哪些呢?

首先當屬於常勝將軍的趙雲,作為五虎大將的最後一人,也是諸葛亮比較放心的將領,當時為什麼不派遣趙雲呢?趙雲從來不會違抗軍令,而且諸葛亮囑咐他如何駐紮那麼他也一定會遵從的,如果當時派趙雲去鎮守街亭的話,那麼肯定會萬無一失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趙雲的年紀。面對曹魏集團曹真的來勢洶洶,必須要派一位信得過的大將前去抵擋。

所以就派趙雲去對付曹真,只要能夠牽制住曹真主力,讓他不能夠及時救援就算任務完成。諸葛亮認為街亭這邊只要按照他的計策穩穩守住就可以了,如果派趙雲去守街亭那麼就有點大材小用了。因為趙雲是作為疑兵去牽制曹真,只要自己能夠攻破祁山,那麼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魏延,魏延屬於激進派,一位喜歡冒險的將領。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就是出自他之手。諸葛亮一生謹慎,認為太過冒險了,所以沒有采納他的計謀。導致魏延常常抱怨諸葛亮不信任自己,太過謹慎膽小。故而魏延絕對不是守街亭的人選,因為守街亭一定要服從自己的人。

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這個王平是何許人也?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人,自小在軍旅中長大,是蜀漢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平安三侯”之一。王平初為曹操帳下一員戰將,在漢中之戰時被任命為徐晃的副將,因受徐晃排擠而投降劉備。因為是降將,可能這也是起初諸葛亮不重用的原因,而且從小在軍中長大,不認識字,更不會寫字。導致當時很多人看不起他,也是為什麼馬謖三次拒絕他的重要原因。

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但是王平此人不簡單,他有著完全不輸上將的實力,而且作戰謹慎,認真,從不按部就班,作戰有思想。而且從不犯錯。從下面的三件事就可以看出王平的軍事水平:

(1)街亭之戰在規勸馬謖無果的情況下,王平自率千餘兵力駐紮在山下,待到馬謖失敗後,王平率領這些兵士佈置疑兵,令魏將張郃不敢貿然追擊,然後收攏馬謖逃散計程車兵,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由於馬謖佈置不當所造成的損失。

(2)街亭之戰三年後(公元231年),諸葛亮圍祁山,派王平駐守南圍。此時司馬懿率領大軍攻諸葛亮,派遣張郃進攻王平,王平堅守不動,張郃不能取勝,王平兩次抵擋了張郃得的進攻,簡直是張郃的命裡剋星。

(3)公元244年,曹爽率領大軍十萬進攻漢中,當時漢中的守軍區區不到三萬,軍中將領有人建議退出漢中,退守漢,樂兩城,讓魏軍進入漢中,等到涪縣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王平不同意,他說漢中距離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如果得到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該派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只有劉敏贊同他的觀點,於是就按王平的計策行事,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被擊退,如同王平當初料想的一樣。

想想諸葛亮為啥放著一個這麼傑出可靠的將領不用,而是非要用馬謖呢?大家想想馬謖是什麼人?諸葛亮的人,重點培養的接班人,而且像魏延與趙雲也都是先主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所以他們都是諸葛亮可以信任的人。

如果諸葛亮讓此人來守街亭,或許街亭不會丟,不是趙雲也不是魏延

而王平作為一個降將,沒有背景的文盲,也沒有馬謖那樣雄厚的背景,更沒有姜維那種少年英才,諸葛亮指定接班人。也沒有魏延與趙雲那種追隨先帝南征北戰的經驗。憑啥諸葛亮要選你。

所以自身的地位決定了諸葛亮的選擇,而街亭之敗完全就是諸葛亮的責任,馬謖僅僅只是一個背鍋的而已。各位看官你們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