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武安君李牧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由於他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在歷次戰鬥中都能險中取勝,深受人們的喜愛。即使到了現在,人們談起李牧,不僅為他的軍事才能折服,還為他的冤死感到惋惜。而對於李牧的死,《史記》和《戰國策》都有記載,雖然結果都是以死為終,但過程卻大相徑庭,到底哪種說法更確切一些呢?

按《史記》的記載,李牧的死是因為秦國攻打趙國,屢被李牧所阻,秦國沒有辦法,重新照葫蘆畫瓢,把長平之戰使用過的離間計又搬了出來,秦王派人帶著大批禮物送給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面前說李牧要謀反的壞話,趙王遷也不思考,馬上就信以為真,就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接替前線作戰的李牧和司馬尚。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但李牧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了這次調整命令,從而惹來殺身之禍。趙王於是暗中派出殺手,趁李牧不注意把他殺死,司馬尚也被撤職查辦。

而在《戰國策》文信侯出走一文中,關於李牧之死又是另外一種說法。呂不韋的死黨司馬空從秦國逃到趙國後,趙王問他計謀,他提出趙國可以用割讓城池作條件,以換來趙國的暫時安全。可趙王卻說這個計謀已經用過了,但秦國還不滿足。司馬空只好失望而走,在路上有人問他趙國在這次秦趙交戰中結果會咋樣?他回答說,趙國目前還有李牧在,秦軍懼怕他的軍事才能,所以還能堅持一年。但趙王寵信韓倉,只要韓倉向趙王進讒言,李牧必死無疑,那樣的話,趙國最多隻能存續半年。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結果,這個叫韓倉的真就在趙王遷面前說李牧的壞話,趙王就命令李牧返回邯鄲。在路上,韓倉百般侮辱李牧,說他有次在晉見趙王時不禮貌,趙王向他敬酒,李牧卻手握匕首,這是犯了欺君大罪。李牧趕忙擼起袖子說,我當時胳膊壞了,由於我身體太高,胳膊又壞了,所以不能雙手跪拜著地,就差人做了副假肢戴在胳膊上,請你拿給趙王看並替我解釋一番。可韓倉不僅不幫忙,反而傳達趙王的命令,要賜死李牧。

見求助無望,李牧只好向趙王方向遙叩知遇之恩,準備拔劍自刎,看到這是宮中,又走到宮門外面,以嘴含劍,劍柄抵在柱子上自殺而亡。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兩個不同的版本,結局都是一樣的,不管是他殺還是自殺,李牧都是被秦國收買的壞人讒言所致,而郭開和韓倉又都是趙王遷的寵臣,只能說太史公司馬遷和《戰國策》作者劉向蒐集的原始資料有出入。但我們從李牧的死應該有這樣幾個啟示。

首先,在秦國兩路大軍打擊之下,趙國已經風雨飄搖,趙王遷是否真心要跟秦國作對呢?縱觀戰國七雄之戰,就算秦國與趙國打的最厲害,其它不說,就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戰兩席,足見兩國交兵無數,戰況慘烈。

當司馬空面見趙王遷提出折中方案時,趙王讓他對比一下秦趙兩國實力,結果趙國都處下風,從這時起,趙王基本上對能不能守住王位失去了信心,以至後續所做的事一件比一件荒唐,最終投降被貶到房山深山裡。秦王沒有殺他,可能也有趙王遷配合冤殺李牧的原因吧。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其次,要致李牧於死地的不僅僅秦王嬴政。在春秋戰國歷史上,大凡有些功勞者,都會引起他人妒忌,李牧也一樣,在他出道成名的時候,就和趙王遷的母親發生矛盾,因為趙悼倡後本身就是名妓女,但趙悼襄王愛其美貌非要納為愛妾,李牧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試想在趙王遷昏庸這個狀態下,旁邊有妒忌能人的郭開韓倉讒言,身後又有打擊報復的太后盯著,李牧除了戰功還有什麼?

第三,李牧的死,可能也有愚忠的成分在裡面。李牧是在秦趙大戰中唯一取得不敗戰績的人,也是迫使秦國多次退兵的大將,為趙國打擊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因為一句讒言,就能讓趙王遷臨陣換將,說明趙王一直對他都不信任,象這樣的昏君,李牧也是缺乏基本的認知學習。同時,面對強秦虎狼之師打擊,李牧僅靠自己一腔熱血又能抵擋何時?

戰國名將李牧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

秦趙最後一戰,趙國退無險可守,進無兵可派,守無將可用,此時李牧仍然對趙王感恩有加,實在愚忠之致。

第四,既然趙王已經失去了信任,為什麼還要臨陣抗命,這可能也是導致李牧被殺的原因之一,畢竟箇中原因史上並沒有詳細記載。

綜上所述,無論上面兩種說法哪種正確,李牧之死已經是事實,也沒有糾結的必要了。李牧的死固然讓人惋惜,可帶來的教訓卻是讓人難忘的。作為一名武將,光顧著在前方拼殺征戰,背後有人暗中搗鬼還矇在鼓裡,這樣的冤情史上有之,現實中也有不少。(圖片來源於網路)

學史明理,知史悟道。關注島主說事,瞭解更多新鮮的歷史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