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p在中國古代,姓氏象徵著的是一個人的血統,代表著一種身份,所以姓氏這個詞語不是面向所有人的,它只是針對於佔據少部分的統治階級而言,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姓氏的。所以說姓氏本身就帶著一種特殊的含義。你比如說商朝的國相比干,其後代就是以王為姓,專門和其他宗族來做一個區分。正是因為姓氏的獨特性,所以古代王朝的皇帝為了籠絡或者貶斥人的時候就會採用賜姓的手法。帝賜姓受者是必須要改姓的,否則就是抗旨。那麼有人可能會問,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我們先來說一下賜姓。最早的賜姓大抵是在三皇五帝時期,而得賜姓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嬴氏家族。相傳嬴氏先祖因為給舜飼養鳥類有功,所以被賜姓為\“嬴\”。西漢時期,劉邦統一全國以後處理項氏家族的手段也是賜姓,而且是賜國姓劉。一來劉邦是為了穩定項家避免他們作亂,二來劉邦可以趁機表示一下自己的寬宏大量,給新朝帶來一個好氣象。當然,賜姓除了起到安撫降將的作用以外還有很多作用,你比如說像籠絡少數民族首領以及獎勵功臣。

漢代最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匈奴,儘管皇帝多次派遣將領攻打,然而總是能夠捲土重來。所以為了能夠跟匈奴之間講和成為名義上的一家人,皇帝就會給其統治階層賜\“劉\”姓,在形式上以示為同源同宗,從而避免戰爭的發生。這是歷代王朝的皇帝們所慣用的手法,而對於少數民族首領來說他們也願意吃這一套。

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不僅是在漢朝,在唐朝開國之初的時候唐朝統治者就使用賜姓的手段來獎勵功臣。當時比較著名的幽州總管羅藝、江淮的杜伏威都曾經接受過皇帝的賜的\“李\”姓。一般來說像以上這些被賜姓為國姓的人是被納入到宗正寺之中的,宗正寺就是為皇族專門管理族譜的機構,並且負責祭祀之事。每到大行皇帝皇后的祭日之時這些改姓者必須跟其他皇族一樣前往陵園去祭拜,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因為改的是國姓,所以他們只需要祭拜皇族的祖先,對於自己原屬的宗族祖先改姓者就不需要去祭拜了。因為在中國古代能夠成為皇族是大多數的人願望,成為皇室宗親當然是給原宗族光耀門庭的一種行徑。在古代人眼中皇帝比祖先更為神聖不可侵犯,所以即使改姓者不去祭拜原來的祖先他們也不會有什麼負罪感,因為他們所作的是光耀門庭之事。不過這不少身在皇族中的改姓者們會在家中祭拜原有的先祖,只不過規模上不會太大,只是在私底下偷偷摸摸地進行,畢竟宗族的養育之恩難忘嘛!

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多說一點,祭拜皇族先祖只是針對於那些功臣或者降將來說的,那些少數民族首領是不會祭拜皇族先祖的。這是因為少數民族首領說到底他沒有同化入漢民族之中,而且跟皇帝之間的君臣關係沒有那麼牢固,對皇帝也並不忠心,所以即使改姓他們也不會去祭拜皇帝先祖。你比如說西夏,西夏皇族接受了北宋皇帝所賜的趙姓,但是他們卻從來不祭拜宋太祖。

有人改成國姓進入皇族,也就有人因為犯錯而被逐出皇族。那麼那些被從皇族之中踢出去的人還需要祭拜原宗族的先祖嗎?這當然是要的。在古代皇族內部的人員只要惹得皇帝不開心,皇帝就會想盡辦法去懲處,而改姓就是一個非常嚴厲的手段。在武則天主政的時候,她就將自己的死敵們就剔除出了皇室家譜之中。你比如說皇后王氏改姓為蟒姓,寵妃蕭氏改稱梟氏。而那些反對她獨攬朝政的李姓皇族都被改成了虺氏,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被改成武姓。雖然他們都被逐出了皇族之列,但是遇到祭祀這樣的事情之時他們依然要參加進來。因為說到底他們身上流淌著的還是皇室家族的血。

古代如果得皇帝賜姓之後,還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嗎?

當然皇帝賜姓也不一定是給國姓,有的時候會以地方或者事件來賜姓。你比如說魏孝文帝。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就讓鮮卑族大臣改姓,很多人都是以當時的地名或者舊有的漢名改姓。在比如說三寶太監鄭和,他以前不姓鄭,只是因為他在鄭(地名)立了功,所以被賜姓為鄭。像他們並沒有改換國姓,而是讓皇帝賜予了別的姓氏,所以他們就需要先後祭拜兩個先祖。一個是皇帝賜姓的這一支的先祖,受者必須跟宗族內的其他人一起前往祭祀。然後再轉過頭來祭拜自己原來宗族的先祖。雖然非常麻煩但是古代人樂得做這件事。在古代祭祀一直都是大事,從商代開始祭祀這件事小到平民大到貴族他們都必須嚴格對待。周代把祭祀這件事體系化和制度化,形成了周禮。到後來祭祀和孝順緊密地聯合在了一起,如果不祭祀先祖那就是不孝子孫。在古代誰也帶不起這個大帽子,因為它太過於沉重了。所以總的來說即使那些人在皇帝的要求下改了姓,但是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去祭祀原有宗族的祖先的。這不僅是對傳統孝道的一種要求,還是因為在主觀主義上他們其實是想做這樣的事情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