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唐重臣,萬古賢相,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古代六大政治之一家

他是晚唐重臣,萬古賢相,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古代六大政治之一家

李德裕(787—850)字文饒,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出身于山東世家大族,其宗族“冠內廷者兩代,襲侯伯者六朝”。祖父李棲筠,德宗朝官至御史大夫。父吉甫,憲宗朝兩任宰相,極力贊助憲宗削藩,封趙國公,贈官司空,諡曰忠懿。

李德裕從小就胸懷大志,苦心攻讀經史,尤其精通《漢書》和《左氏春秋》。他聰敏過人,很受憲宗喜愛。一次宰相武元衡問他在家喜歡讀什麼書,他卻緘默不言。李吉甫知道此事後,責問他為何不回答,他卻振振有詞地說,“武公身為宰相,不問理國家調陰陽,而問所嗜書,其言不當,所以不應。”大家聽到此事後,無不稱奇。

李德裕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卻不樂意參加科舉考試。後來遂以門蔭入仕,補官校書郎。 元和十五年(820),穆宗即位後,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學士,朝廷的詔制典冊,大多出自他的手筆。

長慶二年(822)九月,李德裕出為浙西觀察使,李德裕躬身儉約,儘量減少開支,把節餘的財物“盡以贍軍,雖施與不豐,將卒無怨”。他竭力求治,盡心革除對人民有害的陳規陋習。

太和三年(829)八月,李德裕被召至京城,任兵部尚書。出為義成節度使。翌年十月,又轉任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繪製了與南詔、吐蕃有關的軍事地圖,加強邊防。他認為邊防軍不在多,而在於精。他精減了老弱病殘,選用善戰而適應當地環境計程車卒;同時又從當地每二百戶中抽調一人作為民兵,免除其人的賦役,在農閒時習武,有事打仗,無事務農,稱為“雄邊子弟”。他又感到蜀地工匠造的兵器注重裝飾,華麗而不適用,因而改用安定人造的盔甲,河中人造的弓,浙西人造的弩,很快地組織了一支裝備精良、能攻善守的邊防軍。又在與南詔、吐蕃交界的險要之處分別修築了杖義城和禦侮城等城防,以西拒吐蕃,南拒南詔。為了改善供應,他改變了運糧的時間。過去,從內地運糧供應黎、鄜州,常在炎熱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輦夫多死”。李德裕改為十月出發,盛夏之前糧食即可運到,“饋者不涉炎月,遠民乃安”。這樣既保證了車伕的安全,又能保證糧食的供應。

經過李德裕幾年的慘淡經營,西川增強了邊防,發展了生產,社會也漸漸安定下來,“數年之內,夜犬不驚,瘡痏之民,粗以完復”。

他是晚唐重臣,萬古賢相,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古代六大政治之一家

開成五年(840)初,唐武宗即位。九月,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入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任職宰相,回鶻中的一支嗢沒斯部脫離了烏介可汗,前來天德軍塞下請求內附。群臣多贊成出兵襲擊,唯李德裕反對:他認為回鶻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有功,這次嗢沒斯率部下來降,秋毫無犯,應予以安撫。即使需要出擊的話,天德軍兵力不足,一旦交戰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他們騷擾邊境,即可調動各道兵馬討伐。於是朝廷採納了李德裕的建議,賜給嗢沒斯部糧食二萬斛。

會昌二年(842)五月,回鶻烏介可汗公然向唐皇朝提出了索取糧食、牛羊,並要執送嗢沒斯等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此後,又不聽唐朝的警告,一再到邊境剽掠。八月,又越過杷頭峰(今山西包頭附近),進犯大同、雲州等地。牛僧孺等主張“固守關防,伺其可擊則用兵”。李德裕詳細地分析了回鶻的情況,說:“以回鶻所恃者嗢沒、赤心耳,今已離散,其強弱之勢可見。戎人獷悍,不顧成敗,以失二將,乘忿入侵,出師急擊,破之必矣。守險示弱,虜無由退。擊之為便。”武宗贊同李德裕的主張。於是分別調集許、蔡、汴、滑等六鎮兵馬增援;以劉沔為回鶻南面招討使,張仲武為東面招討使,李思忠為西面招討使,諸路軍馬在太原會師。

李德裕親自為劉沔制定了奇襲烏介可汗、奪回唐公主的策略。劉沔按照李德裕的戰略部置進兵,他先以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三千騎兵為先鋒,自己率大軍繼後。石雄率軍到了振武,晚上開地道出城,出其不意地襲擊了烏介可汗牙帳。烏介可汗措手不及,身受重傷,只率百餘騎倉皇出逃。回鶻兵因失去主帥,亂成一窩蜂。劉沔又率大軍趕到,在殺胡山大破回鶻軍,“唐軍斬首壹萬餘,降其部落二萬餘人”,並向朝廷奏捷。

為了斬草除根,武宗起草詔書,賜封黠戛斯可汗(今吉爾吉斯),並下令黠戛斯可汗追擊回鶴餘部。不久俘虜的兩萬餘眾不服從遣散,並在滹沱河安營。被劉沔軍隊盡數清剿。回鶻烏介可汗被官軍打敗逃亡後,潰散的兵馬相繼有三萬人投降幽州,都被分散隸屬各道。” 三年後,烏介可汗被黠戛斯追擊時,被部下所殺。從此回鶴衰散四迸,再也不成氣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