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文|啞鈴媽媽

晚上,阿麗家裡來了幾個親戚,大人們圍在茶几邊上聊天,孩子們拿著幾塊糖在一邊玩。

沒一會兒,其中一個孩子5歲左右開始了劇烈的咳嗽,面色惶恐,不停的用手摸自己的脖子,又伸手去夠身邊的大人。孩子的臉咳得通紅,嘴唇卻開始發紫,完全說不出話來。

大人察覺不對,開始給孩子拍背,用手指伸進孩子的喉嚨催吐,但無濟於事,只好緊急前往醫院,可是一切已經晚了。

事後醫生給出診斷,“支氣管異物梗阻”,判斷孩子是由於糖果卡在氣道,引起窒息,最終導致死亡。

生活中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因為被異物卡在喉嚨,很多家長以為是噎住了,所以會拍打孩子的背部,以圖的噎住的食物順下喉嚨,須不知孩子如果是嗆住了,家長這樣做卻要了孩子的命。

那麼,“嗆住”與“噎住”有何不同呢?

嗆住是異物阻塞氣管,引起呼吸不暢,而噎住是異物阻塞食道,引起吞嚥困難。被嗆住的孩子會劇烈咳嗽、無法說話,由於氣管難受,而用手抓、指,或者掐住自己的脖子。急促呼吸,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嗬嗬”的呼吸音。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而噎住的孩子並沒有這麼惶恐,往往呼吸順暢,能夠說話,用拳敲打胸口,反覆做吞嚥動作。

故事裡的家長用手指為孩子催吐,就是沒能區分“嗆”和“噎”的區別,催吐對於“嗆住”來說並沒有實際用處,甚至會引起恐慌和劇烈呼吸,使異物向深處卡的更死。

那麼當孩子嗆住了氣管,家長如何進行急救。

“海姆立克搶救法”是國際通用的搶救方法。以一歲為分界線,主要分為兩種方法。

一歲以下的嬰兒:

如果發生意外,大人應當立即尋找一個穩定的地方坐下,一隻手的前臂放在大腿上,這一步是為了穩住大人的手臂,防止因為手滑出現二次意外。而後立即將嬰兒面向下放置在這條手臂上,大拇指和四指分開,放在嬰兒下巴兩側,固定嬰兒頭部,手臂緊貼嬰兒前胸,固定嬰兒身體,整體微微向下傾斜,方便異物排出。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家長的另一隻手快速拍在孩子背部肩胛骨位置,方向是向下向前衝擊,連續五次,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排除,呼吸是否好轉。

如果沒有,立即將孩子翻身向上,同樣用手臂和手固定好孩子的身體和頭部,另一隻手用三指或兩指併攏,快速壓迫孩子兩乳頭連線中點或微微向下的位置,方向仍是向下向前,重複五次,時刻觀察是否有異物排除。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反覆上述步驟,直到孩子吐出異物、呼吸順暢,或得到醫院的專業救治為止。整個過程高度注意,不要將孩子立起,防止已經鬆動的異物再次向裡卡死。其次一定要固定好孩子,防止孩子脖子扭曲或摔傷。

一歲以上的孩子以及成人:

施救者應當站在被救者身後,手臂從背後抱住被救者,一手握拳,另一手包裹拳頭,放在肚臍上方、肋骨下方的位置。快速用力的向上向裡衝擊數次,直到異物排除。

同時,針對較大的孩子,我們可以交給他們自救的方法,採用同樣的握拳方式,放在同樣的位置,自己給自己衝擊。如果力氣較小,可以把椅子、桌子等穩定堅硬的物體放在拳下,身體用力下壓,反覆衝擊,幫助異物排出。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家長可以使用枕頭、玩偶等物品進行練習,或者聯絡當地紅十字會、救護中心、母嬰醫院等,詢問是否有專業培訓班。

那如何防止孩子支氣管異物梗阻的發生?

1. 對孩子放手不放眼

對於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吞嚥功能尚不發達的低齡寶寶,家長應當時刻將孩子放在自己的視線裡,防止孩子將紐扣、電池、硬幣等放入嘴中。

2. 養成良好用餐習慣

教育孩子吃飯時一心一意,拿穩筷勺,不要打鬧、說話、大笑,不要將食物送入鼻孔。這一步中,家長應當起到示範作用,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3. 教會孩子正確咀嚼

應當教會孩子細嚼慢嚥,嚼碎以後緩慢嚥下,不要著急。被嚼碎的食物較為細小,即便卡住,也會卡在下方的小支氣管中,上方支氣管仍可以順暢呼吸,為寶寶爭取急救時間。

一顆糖果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家長的無知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急救時間

4. 避免餵食危險物品

堅果、軟糖、圓形硬糖、果凍、餃子餡等,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容易嗆住的食物,儘量避免讓低齡孩子進食,或者家長將食物弄碎、看著孩子咬碎後,再讓孩子嚥下。

以上就是有關支氣管異物梗阻的內容。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如果家長們有相關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分享,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讓更多人學會有關寶寶的急救方式,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