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爭論,就怕醉翁之意不在“茶”——普洱茶是黑茶嗎?

普洱茶屬於黑茶,長期以來並無爭議。然而近年來,業界有一種新的聲音,應將普洱茶單獨設為一類,也有人就此表示反對,在學術、媒體上攻守對壘,莫衷一是。

透過梳理相關論點,小編髮現,正方大都認為:普洱茶從權威定義(詞典、學術著作等)、品種(茶樹中唯一的大葉種茶樹)、工藝(先曬青後發酵)、形態(多種多樣的外形)、品質(獨特陳香,越陳越香)、品飲價值(保健養生功效)等方面均與安化黑茶、雅安黑茶、廣西六堡茶等典型黑茶不同。而反方普遍認為:普洱茶(熟茶)借鑑了黑茶的發酵工藝,本質上與黑茶無異。

認真說來,在六大茶類外另設類別,並非沒有先例。

例如,按照茶葉生產許可證申證審查細則,茶葉分類上除了傳統六大茶類,還添加了花茶、袋泡茶、緊壓茶及邊銷茶的類別,可見,茶葉分類在實踐當中並非沒有調整的餘地。不過小編認為:僅僅從定義、品種、工藝、形態、品質、品飲價值等方面,將普洱茶單獨設為一類,缺乏理論和實踐上的說服力,雖然小編也是普洱茶愛好者和利益相關者。按照現有茶葉分類標準(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以發酵程度為標準),依照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的順序,發酵程度依次加重,同一茶類在品種、工藝等以上諸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差異,並無特別,這更多的是事物多樣性的體現,再正常不過。譬如同是綠茶的信陽毛尖、西湖龍井、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名茶,在上述多個方面亦有差異,但同屬綠茶範疇。其實差異只是表象,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在差異中找到共性,而這個共性就是發酵程度。因此,將普洱(熟)茶歸為黑茶,也算合情合理。

小編認為:普洱茶歸類出現分歧的本質,在於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普洱茶更多的是一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

不怕爭論,就怕醉翁之意不在“茶”——普洱茶是黑茶嗎?

普洱生茶、熟茶對比照

在不少消費者心目中,普洱茶就是熟茶,熟茶才是普洱茶,甚至有些專家也認為生茶只是半成品,熟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所以才有了普洱茶屬於黑茶之說。不過,對於只有熟茶才是普洱茶這一觀點,無論從普洱茶的歷史還是現狀來講,都無法自圓其說。普洱茶在清代被列為貢茶,當時是以曬青茶(生茶)的形式存在的,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記》中有云: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符合對普洱生茶的描述,況且,熟茶發酵技術1973年才基本固定,某種意義上說,1973年後,普洱熟茶才真正出現。所以說,生茶是普洱茶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現實中,生茶也有大量忠實的擁躉和消費群體。生茶、熟茶都是普洱茶,是鐵一樣的事實。按照茶葉分類標準,普洱生茶應屬於綠茶範疇,熟茶歸為黑茶範疇。因此,考慮到生茶的存在,普洱茶難以完全歸入黑茶。

說的這麼熱鬧,普洱茶的歸類問題有什麼理論和現實意義呢?從理論上講,明確歸類問題,便於明確茶葉的本質屬性,方便統計分析與指導生產。目前,按照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正規化,普洱茶產銷量、佔比等資料計入了黑茶,從統計的角度來說,計入黑茶並無不妥之處,其實不過是一個名目問題,只要不漏記少記錯記便可。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茉莉花茶身上,不僅僅普洱茶一家。那為什麼要爭論普洱茶的歸類問題呢?

小編認為:除了普洱茶歸類本身確實有爭議外,可能最大的指向是經濟利益。

這和單列直轄市同理,行政地位的提升,無疑可以爭取到更多更好的資源。其實,雖說單獨歸類可以進一步提升普洱茶的品牌認知度和經濟利益,說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西湖龍井不是單列茶類,照樣叫好又叫座,白茶、黃茶雖單獨歸類,直到今天,市場地位依舊微弱,存在感不足,只要發揮和保持普洱茶的獨特品質優勢,加強品牌引導與宣傳,即使不是單獨歸類,普洱茶仍將保持現有的強勢地位。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普洱茶這三個字更多的是代表了雲南茶葉的一個區域公共品牌,理論上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應該分別歸類,就像西湖龍井、信陽毛尖製成紅茶,仍歸入綠茶,顯然不合適。至於其它方面的訴求,影響不了普洱茶的基本面和茶葉市場的現有格局。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茶葉存在向好、向壞兩個趨勢,如何吸引年輕人迴歸飲茶傳統,是業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可喜的是,目前野蠻生長的茶飲行業為人們引入了全新的視角——讓茶葉酷起來,讓喝茶成為時尚,讓茶店隨處可見。一己之見,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