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這可是我親身幹過的事,在1985年以前,特別是1980-183年之間,我們這裡很少有那種195型12馬力拖拉機收割機就是下圖這種;

幾個村也就有那麼一臺,那時收一畝地收費12-15元,實際上就是半機械化,割完還得人工打捆。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那個時候人們過日子很勤儉,不捨得花錢僱收割機,因為少也很難僱的到。

絕大多數人們都是手工用鐮刀割麥,割完再打捆運回到麥場去脫粒,在1980年前後,脫粒機也很少,有的就用牛拉碌碡打場壓麥子,到了1985年以後,人們就開始用12馬力拖拉機拉碌碡壓麥子打場,都是僱的,一個村也就那麼1-2臺,一家麥子也好幾場,那時拖拉機打場按小時算(因為麥場大小不一,用時也不一),1小時8-10塊,一個麥季,從開鐮到糧食進家,大約10-15天,家庭勞力少的也有20天左右的。早完成的也會去幫忙晚的。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1988年以後,生產隊就以隊為單位都添置了大型聯合脫粒機,就都抓鬮排號輪流脫粒了,脫粒機24小時連軸轉,搶在下雨到來之前完成。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那個時候農民收麥子最怕下雨,那時連塑膠薄膜(很厚的那種,現在叫大棚膜)也很少,人們不捨得多買,一旦遇上下雨,都怕淹了麥場,麥子發芽發黴。10-20天的跨度,經常會遇上雨,家家戶戶夜裡打夜工,不休息,沒黑沒白的忙著搶收。那才真叫面朝黃土背朝天,披星戴月。不管是打場,還是遇上雨,大家都會齊心協力你幫我我幫你,從沒有人偷懶耍滑,哪怕淋成落湯雞,也會先把麥子蓋好。

問題問到用手工割完一畝地小麥用多久。

那個時候基本畝產都在800-1000斤之間,這種算高產田,一個人一天最多能收割0。5-0。8畝,也有的人夜裡收割,正午休息(天氣太熱),其實那個所謂的一天,沒個準數,有的幹10小時,有的幹12小時,也有的幹15-6個小時,大體也就按10-12小時算,能割那麼多,這也與地塊長勢有關。

要打多少捆,也有個數,那時人們都是到大集買捆草繩的,有專門做那個賣的,5-8分錢一根,一把20根,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畝數買多少。一根繩捆一個,大約能有3。5-4。5斤麥粒。一畝地就是200-250捆,也沒個正準,總之能運回麥場就行。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想起那個時候,人們活的踏實,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有奔頭,有盼頭,去交公糧也是嘻嘻哈哈熱火朝天,一切都覺得順理成章,理所當然,沒有埋怨,也沒有依賴,不管誰有難處,互相照顧互相幫忙,收了秋,就開始出工挖河(我沒叫出夫),修水利,一去就是20-30天,吃住都在工地,有時候要去十幾公里外的地方,中間偶爾回家一趟(騎腳踏車)也是晚上回來早晨回去趕工。沒腳踏車的就直接不回家,直到驗收完工。

這就是60,70後的那些農民的親身經歷,現在都老了,沉澱了那個時代的記憶,回想起來感覺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回憶過去農民麥收忙,好感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