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鄧艾與隴右地方勢力的關係是較為緊密但是根基不夠牢固。鄧艾在關隴十餘年,從參軍做起,逐漸成長為西北地區的高階軍事長宮,方面屢次擊退姜維的進攻,保衛著曹魏西部邊境的相對安寧,另一方面重兵重農,安撫羌胡,積累了一定程度的軍功和人望,因此在其被捕時部將曾兩次營救,死後也有部將,甚至是蜀漢亡國之臣為其鳴不平。但是,鄧艾由於性格剛急,對部下嚴苛,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人心,因此在被捕時部將營救不積極,營救後保護不力而被殺,死後只有寥寥數人為其伸冤。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鄧艾與隴右地方勢力逐漸建立起較為密切的聯絡,但是不如郭淮那樣有穩固的基礎。然而,鄧艾畢竟形成一定潛在的勢力,司馬昭對此不得不加以防範,這可能才是司馬昭最終除掉鄧艾的主要原因。司馬昭防範與剷除鄧艾的原因是多重複雜的。第一,漢末曹魏關隴地區頻繁動亂可以說是社會歷史背景。西北軍政長官時常會參與其中,與地方勢力相互聯合形成強大的勢力,共同發動叛亂。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第二,郭淮勢力的坐大對司馬蘸造成威脅是司馬昭的前車之鑑。郭淮在關隴三十餘年積累的威望,當與司馬藤矛盾激化時,屬下群情激憤,甚至勸其舉兵,使得司馬臻、不得不予以原諒。此後,司馬氏對非司馬氏的關隴都督不得不加以防範,往往派出司馬氏經略關中,對非司馬氏的關隴長官加以牽制,司馬鼓、司馬師以司馬昭牽制郭淮與陳泰,司馬昭以司馬孚牽制陳泰並以司馬望代之莫不是如此。司馬昭正是鑑於此,才不得不對鄧艾有所防範,在任命鄧艾為隴右都督時,司馬望己經是關中都督,雍涼都督己被分割為二,極大程度地限制鄧艾的權勢擴大,以防出現第二個郭淮。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第三,鄧艾在關隴十年,都督隴右八年積累起一定程度的軍功均人望是現實原因。司馬昭掌政的時期正是鄧艾長期坐鎮隴右的時期。“初,鄧艾之誅也,文帝以艾久在隴右,素得士心,一旦夷滅,恐邊情搔動,使彬密察之。”表明二人矛盾的焦點主要就在於鄧艾在隴右積累的人望。這也是司馬昭防範並最終除掉鄧艾的根本原因所在。第四,滅蜀之戰中鄧艾的不昕命於司馬昭的表現是直接原因。西北動亂的歷史原因,郭淮勢力的前車之鑑,鄧艾聲望的現實原因,這些因素使司馬昭在伐蜀安排時就不得不採取措施對鄧艾加以防範,三路大軍與監軍衛璀各自獨立,相互牽制。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而伐蜀之戰前後鄧艾一系列不聽從司馬昭的言行逐步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特別是鄧艾在蜀地擅自封宮留軍的行為,觸動了司馬昭原本就很敏感的神經,加速了他決心最終除掉鄧艾的程序。總之,司馬昭發動伐蜀之戰固然是想建功立業,但是更重要的是,從長期以來司馬氏對關隴的政策來看,重新奪回關隴之權可能才是這場戰爭的深層目的,最終一舉兩得,取得消滅蜀漢和重新控制關隴的兩大勝利。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而鄧艾的死可以說是必然與偶然的綜合結果,是司馬氏奪取關隴過程的犧牲品,鄧艾自身的專擅言行則是這一過程的催化劑。263-264年,司馬昭透過發動滅蜀之戰,平定鍾會與鄧艾,關隴終於完全掌握在司馬氏之手。雖然伐蜀前以鍾會為關中都督,戰後公然反抗司馬昭,但是由於其在以前與關隴並無淵源與根基,因此很快失敗。當鍾會謀反時,司馬昭派出賈充前往都督關中與隴右,但是還沒到鍾會己經敗亡。平定鍾會與鄧艾後,司馬昭以衛璀都督關中,但是很快又使其轉督徐州。可見三人都督關隴的時間都不長。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泰始元年(265),司馬炎代魏建晉後,司馬亮被任命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進入西晉,雍、涼二州被分為雍、涼、梁、秦四州,“非親親不得都督關中”,擔任過關中區域都督(包含四川)的有:司馬亮、石鑑、司馬駿、司馬泰、司馬柬、司馬彤、司馬倫、司馬頤、司馬模、張軌、司馬果。幾乎是清一色的司馬氏,並且主要由武帝的至親,即司馬童裝這一支擔任。司馬炎還不斷加強這一都督區的實力,使其相比其他地區更為重要,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是到了司馬衷時以宗室疏族司馬頤鎮守,關中都督的權力遭到了弱化。總之,西晉關隴都督大權牢牢掌握在司馬氏,特別是司馬擎的至親之手。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但是,西晉時期,在司馬氏完全控制下的關隴地區,由於許多都督與刺史治理地方舉措不當,如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彤等,使關隴地區再次陷入動亂不斷的局面。“泰始終,羌虜大叛,頻殺刺史,涼州道斷。”鮮卑禿髮樹機能、匈奴劉猛、匈奴郝散、底王齊萬年等都起而叛亂。這一時期,關隴地區的都督與刺史更換頻繁,並且有許多長官都死於叛亂中,比如秦州刺史胡烈、涼州刺史牽弘、涼州刺史楊欣等。

西晉時關攏地區動盪不安,其實與司馬昭對此人處理不當頗有關係

西晉關隴地區動亂不斷,應與司馬昭處理鄧艾隴右勢力不當有關。首先,對鄧艾及其家人處置極為嚴厲。其次,對鄧艾屬下,尤其是羌胡士兵有功不賞。“昔伐蜀,募取涼州兵馬、羌胡健兒,許以重報,五千餘人,隨艾討賊,功皆第一。 唯金城太守楊欣所領兵,以逼江由之勢,得封者三十人。自金城以西,非在欣部,無一人封者。”鄧艾的隴右軍立下滅蜀大功,卻幾乎不予封賞,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羌胡各族之心。由此可見,司馬氏在清除以郭淮和鄧艾為代表的異姓關隴勢力的做法,再加上司馬氏治理的失措,間接造成西晉時西北地區再次陷入長期動亂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