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在社會資源遠沒有達到滿足國家所有公民所享的時候,即便每一個人都在為平等的權利作鬥爭,但實際上歧視無處不在。這種現象在經濟發展稍顯遜色的國家中表現尤為明顯,除了在長久的封建等級社會中遺留下來的性別之間的對立之外,地域之間的歧視在現代社會中更為突出,卻不像性別和種族那樣容易被人發現。

這種地域之間的歧視問題普遍到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印度則是這些國家之間的“翹楚”。印度之所以在一眾國家中可以拿到比較靠前的位置的原因主要是這種不同地域之間的歧視問題中還夾雜了這個傳統的社會中性別、種姓等等其他方面的對立。

一、過度膨脹的優越感

實際上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會出現所謂的地域歧視,都是來源於不同地區人民對自己出身的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導致了內心偏見的滋生,從而引導大腦發出“排外”的指令。而印度“排外”最重,優越感最強的幾個邦實際上也只是受了客觀條件的眷顧而已。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據相關資料記載,印度的地區發展失衡實際上始於英國統治印度時期。在那一時期,英國人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國的殖民擴張政策,包括英國統治者在內的很多實業家只致力於開發那些與英國本國發展利益相符的區域。一般來說,這些區域基本上都是製造業繁榮發展、能夠實行對外貿易且發展潛力巨大的。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英國實業家大多傾向於把活動集中在西孟加拉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這兩個邦,尤其是加爾各答、孟買和欽奈這三個大都市。他們把所有的工業都集中在這些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忽視了國內其他地區的落後。同時英國人所出臺的各項政策也在最大程度上導致了特權階級在印度的滋生,比如扎米達爾和放貸者。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雖然英國在最大程度上導致和加速了印度區域發展失衡,但印度各區域自身的地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地理因素在發展中經濟體的發展活動中同樣也起著重要作用。山巒、河流和茂密森林環繞的困難地形導致行政費用和發展專案費用的增加,而且使調動資源特別困難。

這樣便導致東北地區相對於中央區域的落後。同時不利的氣候和易受洪水的影響也引發了印度一些地區農業生產率上不來,工業化程度低,進而與其他區域相比這些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生活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區域的人民自然會產生優越感。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自己生活的區域經濟發展良好,速度飛快,在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自然越有底氣。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印度一些地區的人民會存在這種膨脹的優越感。但在印度這個國家來說,這種歧視的產生並不僅僅因為這些地區“與生俱來”的優越感,政府也在背後推波助瀾。

二、政府背後的推波助瀾

有些天然的因素可以促進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這樣的事情實際上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在這個時候,政府所應該做的實際上是縮小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但印度當局所出臺的一些政策卻在拉開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助長地域歧視的氣焰。

進行區域經濟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對建設的撥款,比如對交通和通訊設施、電力技術、銀行等行業的撥款。在印度的某些發展良好的區域,其經濟建設得到的資金要比發展一般的區域多得多。這樣一來,欠發展的區域發展更是上不去,同樣也就無法引起投資者的注意,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印度政府雖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且希望透過經濟計劃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其規劃機制更是有問題的。儘管平衡增長已成為印度經濟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但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並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實際上,規劃機制擴大了該國發達地區和較不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

據相關資料證明,在分配計劃經費方面,相對發達的地區比欠發達的地區得到更多的優惠。從第一項計劃到第七項計劃,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的人均計劃支出一直最高。其他三個邦,如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中央邦,在幾乎所有的五年計劃中也獲得了更多的計劃支出分配。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同時為了經濟的快速和綠色發展,印度也做了綠色革命這樣的努力,並透過採用新的農業發展戰略的方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善了農業部門。但不幸的是,這種新的農業戰略的好處被某些特定地區“壟斷”,其他地區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印度政府將這一新戰略集中在大量灌溉地區,以最有生產力的方式利用稀缺資源,最大限度地生產糧食,以解決糧食危機的問題。因此,綠色革命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的平原地區,其他邦對採用新農業戰略完全一無所知。這使得富裕的農民生活得更好,而旱地農民和非農業的農村人口卻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因此,新的農業戰略缺乏包羅永珍的方法,加劇了地區不平衡。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其實為了解決地域歧視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印度政府已經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無奈有些地區是真的“帶不動”。很多的地區實在缺乏“亮點”,輔助產業增長上不去,所以儘管儘管中央作出了巨大的投資,這些地區仍然落後。

而且對於印度來講,政府能夠在“混亂”中分出心思去研究平衡區域發展的問題已經很不容易了。相對混亂的政治局面和社會也是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政府不穩定、極端主義暴力、法律秩序問題等形式的政治不穩定,不僅阻礙了投資流入這些落後地區,而且導致資本從這些落後區域外流。

膨脹的優越感,印度政府的推波助瀾,地區發展不平衡引發地域歧視

最終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自身問題和政策思慮不周全成為了加劇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幕後推手,而這些問題又在經年累月中衍生成了地域歧視問題。

結語

無論是那種歧視,說白了都是對自身能力的過分肯定,也就是自大。但一般來說,這種自大所導致的對別人能力的忽視和歧視問題還要歸咎於一種無知和無能。正是無知才會激發內心的陰暗面,引起瞧不起、看不上的情緒;同時也正是無能才會激發大腦對有威脅的外來者發出排外的指令,畢竟有能力的人沒有時間去思考歧視的問題,他們的大腦都是在思考應該怎樣聯合外來者達到共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歧視,到底從何而來》

2。 《印度經濟發展史》

3。 《世界概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