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寒門的噩夢,內政能力不輸諸葛亮,劉備

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之後,武將和謀士的作用不再像戰爭時期那麼巨大,這個時候內政能力出眾的陳群就顯得非常出色,他雖沒有明顯戰功,但是出色的內政能力還是讓他成為了魏國的重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漢末三國時期起用的人才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以及它的創始者——陳群。

此人是寒門的噩夢,內政能力不輸諸葛亮,劉備

陳群,表字長文。出生於書香門第的陳群,他的祖父,父親,叔父都是當時久負盛名的儒生,到了陳群,也沒有辜負良好的基因,陳群小時候,就表現出十分奇特的樣子,他的祖父就認為,陳群能夠振興他們陳氏宗族,因此十分重視對陳群的教育。

而陳群的聲名顯揚,是因為孔子的後人孔融對其十分推崇,因為孔融平生抱負很大,生性倨傲,能夠得到孔融的推崇,那麼,天下文人自然對陳群要高看幾分。可以說,陳群的出仕之路是順理成章的,也就是這樣,當劉備入主徐州之時,陳群就被徵辟到他的手下做別駕一職。

劉備徵辟陳群之後,曹操便設計讓劉備去征伐袁術,劉備覺得這是擴張地盤的好機會,於是準備奉命出征,陳群就勸說劉備:“眼下袁術的勢力還很大,現在就與袁術開戰,即使您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事情也一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劉備不聽他的勸告,執意出征,於是,呂布偷襲徐州,反客為主,劉備這才明白陳群的勸告,追悔莫及,只得繼續流竄去了。這就是為什麼筆者的標題說道,陳群是令劉備悔恨當初,錯失的一大臂膀。

那麼關於陳群接下來的故事,劉備大敗之後,陳群便跟了呂布,呂布大敗之後,自然又跟了曹操。將“賢臣擇主而事”發揮的極致的陳群,一路略顯平坦地走到了魏國的建立。

此人是寒門的噩夢,內政能力不輸諸葛亮,劉備

陳群的智謀不是他成名的主要原因,讓他名聲大噪,就是筆者所說的不輸給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曹魏政權禮制及其政治制度,選拔制度,法律制度的建設。

魏國建立之後,曹操與群臣商議刑罰,當時的法律狀況是,延續漢朝的鞭打、杖擊來替代肉刑,可是,本是處於仁惻之心的刑罰,卻讓更多的人因為它死去,因此,名義上減輕了刑罰,實際上還加重了刑罰,這就是曹操想要改變的情況。

但是,如何改變,曹操和一群大臣毫無思路。陳群這時候提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觀點,他認為,與其重新使用肉刑,不如恢復死刑,曹操他們覺得很奇怪,怎麼你還建議加重刑罰呢?陳群的理由是:“古時候使用《尚書》說:只有敬畏、慎用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才能養成剛、柔、正直這三種德行。《周易》上也記載著割鼻、斷足、砍腳趾的刑法,這些都是用來輔助政教、懲治邪惡的。況且殺人償命,也合乎古代的制度;對於把人打傷或毀壞別人的身體的罪犯,只是剃去頭髮圈住脖頸幹活服役,就不合道理了。

如果沿用古刑,使姦淫者受宮刑(殘割男子的生殖器或破壞女子的生殖機能),然後再把犯人關入蠶室(溫暖密閉的屋子),使偷盜者受刖刑(斷足),那麼就永遠不會發生淫亂盜竊一類的壞事了。據說古代適用五刑的犯罪行為有三千多種,雖然不能全部恢復,但是像姦淫者下蠶室、偷盜者刖其足這樣的刑罰,由於姦淫、偷盜正是時下常有的禍患,因此應該首先施行。按照漢朝法律,對於罪大惡極的犯人應當斬首,這是不能顧及所謂仁義的。但是對於其他剛夠死刑、可殺可不殺的犯人,就可以施以肉刑。這樣,所受之刑與所犯之罪就可以相抵了。

如今以鞭打、杖擊處死的刑法代替肉刑,實在是隻重視人的肢體而輕視人的性命啊!”亂世用重典,這是陳群的主張,雖然曹操很贊同,但是其他的大臣卻是不敢苟同,因此,曹操為了安撫眾人,也不敢造次。作個比較,身在益州的諸葛亮,也是認為,亂世需要用重典來治理,這樣才能明確法律的威嚴,才能使平民百姓的行為得到糾正。

此人是寒門的噩夢,內政能力不輸諸葛亮,劉備

陳群的另一個偉大成就,就是九品中正制了。魏國之前,漢代使用的都是察舉制,徵辟制,陳群所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是在這個制度上加以繼承和改進的。九品中正制並非一種非常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因為,它的選才依據是才能與德行,但是,選拔官卻不是由地方官擔任了,而是由朝廷在各地選拔“中正”,由“中正”去推舉人才,這樣一來,曹魏時期對於本地區的各種力量就能夠達到均衡集中在朝廷的效果,有利於新建的曹魏勢力的成長,可是,這個制度的弊端十分嚴重,在兩晉時期,因此“中正”多由世族人員擔任,因此,所推舉的也多為世族子弟,這就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直到隋朝的建立,才用科舉,也就是延續至今變化而成的高考代替。

如今,透過高考,至少一部分寒門子弟能夠得到登堂入室的機會,而在九品中正制的時代,這是寒門子弟想都不想敢想的事情,因此,高考制度的存在,還是十分必要的。陳群所提出的制度,在當時發揮了很好的效果,但畢竟是政治產物,沒有和廣大人民群眾結合起來,最終還是失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