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十六國時期,華夏北方亂哄哄你方唱罷我方登臺。

然而有一個問題估計困惑著很多人:西晉政權雖已無力,但胡漢雜居的北方,其主體民族仍舊是漢族,五胡各族人口不過數十萬,他們是如何再這樣的環境裡紮下根基的呢?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十六國中期,前秦一統北家

在遍地漢族的黃河流域,前後趙、前燕等胡族政權的統治基礎是什麼呢?

這一點,我們從苻氏前秦一統北方的過程中,或許能夠勾勒出一條很清晰的線索。

少數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往往是漢族的生產技術大輸血。

不止前秦,幾乎在崛起的每個少數民族政權崛起之前,都能找到相關的記錄。

秦漢之間,中原混戰,大量秦人投降後,匈奴迅速崛起,與西漢爭雄;漢趙匈奴政權得以建立,也是劉淵父子及南匈奴部族長期漢化的結果;

烏桓鮮卑的崛起,是因為三國時期袁曹爭雄,數十萬不服從曹操的邊民,退入東北與其雜居,比如田疇;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鮮卑段氏、慕容氏、乃至後來的拓拔鮮卑,都是由於晉末動亂,北方邊民一次次地向邊境遷徙,與其雜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後,才崛起進而逐鹿中原的。

甚至於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能找到這樣的記錄,前秦自然也不例外。

前秦的主體民族是氐族。氐族大約與羌族同出一源,在兩漢時期逐漸向中原遷徙,居於川陝甘交界的略陽到長安一帶。

得到當地漢人長達數百年的技術輸出,氐族終於在晉末崛起,齊萬年、李特等大咖,還有建立前秦的苻洪、苻健父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氐族流民帥。

這麼多事例,說明這並不是偶然。那麼,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邏輯呢?

很簡單,有了較先進的生產技術,特別是農業的發達,才能養活更多人。有了大量的人口,特別是腦袋活、身體強的青壯年,才能有更大的生產力,一切才有可能。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決定了一切的因果。這就是背後的邏輯,也是為什麼歷史上,漢人政權能夠長期居於東亞主導地位的原因。

前秦崛起的第二步,是關中塢堡主們的後勤支援。

生產技術的進步只是基礎,而想要建立政權,有兩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其一,較強的軍事力量;其二,充足的後勤保障。

公元338年,身為氐族流民渠帥,苻洪又在後趙石虎那裡獲得了官方認證,受封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為西平郡公。

官爵很多,但最重要的其實是最不顯眼的那個-都督六夷諸軍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需要先解釋下六夷,所謂六夷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幷州一帶的雜胡。他們種群複雜,人口眾多,受壓迫最重,而戰鬥力最強。

都督六夷諸軍事,基本上意味著獲得了雜胡的效忠,也就意味著軍事力量的強大。在這之前,不管是劉聰、石勒,都是在獲得這個官職之後登上帝位的。

當然了,亂世流民遍地,對於苻洪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兵源,而是後勤。那麼,此時後勤掌握在誰的手中呢?

與東漢末年一樣,掌握在漢族士族們手中。

晉末,眼看天下將亂,士族們一部分前往江左投入東晉,一部分前往邊地,而更多的是就地結成塢堡。

塢堡是一種家族式組織,有防禦工事,防止流民侵擾;內有家族武裝,保衛家族的安全;同時有一定的生產能力。

塢堡是士族們不得已的亂世家族延續的一種手段,但同時也幾乎是當時北方唯一的後勤來源。

為了塢堡內家族的生存,塢堡們往往會選擇投靠較強的勢力來保全家族,而軍事集團們也依靠塢堡們的後勤得以建立較為穩固的地方政權。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之前的王浚、石勒都是這麼做的,他們與遍地的塢堡更類似於一種鬆散聯盟的關係。

而現在,前秦苻健在這件事情上做得更加出色。

苻健繼位後,意識到後勤掌握在士族們手中,而士族對於晉室的親和力明顯高於五胡(民心思晉),於是向東晉稱臣,服從東晉朝廷的命令,以此來贏得關中士族的好感,得到關中塢堡們的後勤支援。

苻健此舉,不僅讓苻氏政權在關隴地區站穩腳跟,並且立國稱王,與英傑輩出的慕容前燕並立於北方。

而苻秦崛起的第三步,是得到士族的擁戴和輔佐。

然而,這種鬆散的聯盟是不長久的,一旦勢弱,塢堡們便會很快另投明主,這就是為什麼匈奴漢趙和石氏後趙一旦打了敗仗,便迅速土崩瓦解的原因。

而苻氏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而同時,士族們也在苻氏內部尋找更加合適的代理人,以便求得更加穩定的局面和更多的家族紅利。

士族們最終選擇了接受儒家系統教育的苻健之侄苻堅。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苻堅上位以後,以儒家的“聖”、“仁”等標準要求自己,力求成為華夏天子,並且注意北方各族的團結。

這樣,以呂婆樓等氐族豪門為代表的軍事力量,和以王猛、鄧羌漢族士族為代表的後勤力量,都團結在苻堅的周圍,前秦的統治更加穩固。

公元4世紀60年代,慕容前燕、張氏前涼政權都因王位傳承而陷入了巨大的內耗之中,給了前秦巨大的機會。

公元369年,苻堅滅前燕;371年,苻堅滅仇池;376年,苻堅滅前涼;同年,滅族拔代。

公元376年,整個華夏大地上幾乎只剩下兩個政權,苻氏前秦和司馬氏東晉。十六國中期的秦晉對峙,幾乎是十六國時期最為穩定的時期了。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能夠在十六國這個亂世之中,創造一個相對穩定和統一的時代,並不只是王猛出色的個人能力,更是苻氏前秦對北方胡漢融合局面下政治策略,比之前的漢趙和後趙都要成熟。

然而,盛世之下並不是沒有隱憂,苻堅對士族們過多的分紅,使得氐族各大族都有些不滿,他們在苻氏內部推舉了很多代理人(五公之亂),試圖奪回政權,但都以失敗告終,苻堅不得不讓苻氏宗室出鎮地方以首都長安的離心力。

同時,複雜的胡漢融合局面,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平衡,各種暗流湧動,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安定時期才可以趨於穩定。

而隨著苻堅的好大喜功,淝水之戰的失敗讓所有的隱患上升到了明面上,華夏北方的安定局面被迅速打破,後十六國時期到來了。

公元383年,苻堅身死,北方再次陷入混亂。前秦創造的安定局面,不過維持了不到10年而已。

後十六國時期,胡夏二秦三燕四涼

公元386年,這看似平凡的一年裡,華夏大地上先後迎來了攏共14位皇帝。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雖然華夏大地人口眾多、階層豐富,但皇帝這種稀有物種,一般也就同時存在一位,就算是分裂時期也不過2-3人,但後十六國時期是一個特例。

苻堅死後的幾年時間裡,原來前秦的疆域裡,迅速出現了多個政權。到了386年,北方地區一共出現了八個政權,他們分別是:

關隴地區的前秦(苻氏,氐族)、後秦(姚氏,羌族)、西秦(乞伏氏,鮮卑)、後涼(呂氏,氐族)、後仇池(楊氏,氐族),關東地區則有後燕(慕容氏,鮮卑)、西燕(慕容氏,鮮卑)及北魏(拓跋氏,鮮卑)。

這些政權大多是苻堅征服的原各族政權後裔,以及苻堅手下的將領所建立。385-394年,是後十六國時期最為混亂的時期,頻繁的戰爭催生了君位和政權的頻繁更迭,因此僅386年一年,8個政權加東晉就貢獻了14位皇帝。

然而,他們的統治基礎十分薄弱,一部分政權甚至連登上十六國的名錄都沒有資格。這種局面僅僅維持了數年的時間而已。

公元394年,前秦苻氏殘餘力量首先遭到了毀滅,繼承前秦較多基礎的是姚氏後秦,而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的獨立(胡夏政權)使得後秦迅速衰弱,慕容垂的後燕政權趁勢崛起。

與此同時,4世紀末,河西及西域也陷入了巨大的混亂和分裂,呂光死後,呂氏後涼先後分裂出南涼(鮮卑,禿髮氏)、北涼(鮮卑,沮渠氏)、西涼(漢族,李氏),但存在的時間都不長。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進入5世紀之後,後燕先後分裂出南燕(鮮卑,慕容氏)和北燕(漢族,馮氏)兩個政權;東晉於淝水之戰後收復的川蜀地區又重新出現了一個短暫的譙蜀政權。

十六國中,前秦之前僅僅出現了7個,而後十六國的這40餘年裡先後出現了9國,還包括不在十六國之列的南涼、西秦、北燕、仇池、譙蜀等政權。

總的來說,前十六國一直到前秦,各個政權都是呈現出“合”的趨勢,不管成功與否,前後趙、前燕、前秦都是將一統北方乃至一統華夏作為其政治目標的;

而後十六國時期呈現出“分”的趨勢,除極少數政權如後秦稱霸關隴、後燕稱霸關東外,大多滿足於自己麾下的一畝三分地,往往開國君主雄才大略,而後繼之君卻往往尸位素餐,兩三代而亡。

十六國之中,國號使用最多的是燕涼兩個政權。

除北燕以外,前燕、後燕、南燕、西燕都是鮮卑慕容氏一脈相承的,其中前燕後燕分別出現在前秦的前後,疆域範圍都是關東地區;

而五個“涼”政權都建於河西及西域地區,除前涼單獨存在以外,後涼、南涼、西涼、北涼都不過是河西走廊上的彈丸之地而已。

而當時間翻過5世紀的山頂後,十六國的終結者先後出現了。

他們分別是來自北邊的鮮卑代國、後來的北魏王朝開國皇帝拓拔珪及其子孫,以及來自南方、繼承了東晉正朔的劉宋王朝建立者劉裕。

397年,北魏首先攻佔了後燕都城中山,拉開了終結十六國分裂的序幕。

409年和416年,劉裕兩次大舉北伐,先後滅慕容氏南燕和姚氏後秦,佔據了山東和關中之地;413年,劉裕滅譙蜀。

而北魏也不甘落後,拓跋燾即位後,430年,北魏滅胡夏;432年,北魏滅北燕;439年,北魏滅北涼。

五胡十六國下:本以為是夜盡天明,卻不想永夜才剛剛來臨

至此,除半獨立的後仇池政權以外,十六國的時代基本宣告終結。如果從劉淵308年算起,此時已經過去了近一個半世紀。

看完仍舊懵圈?子彧用三個問題和一句口訣,幫大家總結一下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

五胡有哪些?匈(匈奴)鮮(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有哪些?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誰前誰後?前六國,後九國,中有前秦統北方;口訣:八王掏空區夏,五胡趁機亂華;一漢兩趙燕涼,前秦一統北家;後秦三燕四涼,與夏並於魏下。文/子彧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