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常年習武和征戰,身體素質本該很好才對!大漢一代梟雄霍去病在24歲時卻英年早逝,世人在嘆息之餘,不禁都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漢這位一代年輕名將早早離世?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首先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壽命雖然普遍不長,但平均壽命一般也能過40歲,更何況是地位顯赫,醫療條件不錯(相對於古代)的霍去病。而每當古代有年輕人英年早逝時,世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得病而死!”畢竟在古代,因為醫療條件和水平的限制,生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在古代,年輕時就病死的不在少數,而對於經常上戰場的霍去病來說,死於某種疾病的猜測也最多。但是,我們從史料中卻會發現一些端倪:司馬遷在記錄中關於霍去病的死因,只有寥寥數筆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而關於霍去病的死因,司馬遷卻沒有任何記錄!他反而將霍去病的喪事過程描述得很詳細,這不得不讓後人疑心頓起:一名能左右大漢王朝局勢的年輕名將赫然去世,卻根本沒有提及他的死因,作為歷史著作《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肯定不會這麼糊塗!

那麼,是不是司馬遷在給後人什麼樣的示意?畢竟霍去病之死,影響範圍之廣,涉及人物之多,都並非“輕描淡寫”之事。既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今天就整理出關於霍去病死因的幾大靠譜猜測:

一:病死之說,司馬遷是否也在質疑?

關於霍去病是病死的說法,史料最早出處是來自於西漢時的褚少孫,此人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曾經做了一段補記。但這份補記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霍去病是病死的,而是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死於疾病,至於具體是什麼病,也沒有任何記載。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而霍光關於霍去病是病死的那些話,其實是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內容。既然是奏摺,那麼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畢竟有據可查。而至於霍去病是死於疾病一說,後來也成了官方的說法。

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霍去病畢竟是一位縱橫沙場多年的武將,他能在漠北南征北戰,其身體素質應該不會差。即使古代人的壽命不長,但23歲時仍是正當壯年,也正是風華正茂之時,積勞成疾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如果霍去病是因為染上瘟疫而死,潛伏期怎麼會長達兩年?史料中也沒有同時期瘟疫大面積蔓延的記錄,而且和霍去病一起征戰的將領們,也沒有人染上瘟疫的記錄。所以,病死一說經常會遭到一些人的質疑!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特別是司馬遷在霍去病之死的記錄中,關於“病死一說”卻隻字未提!他為什麼不記?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性

:霍去病是病死之說完全只是一個託詞,在當時大漢朝都沒有人相信。

而司馬遷本著對史實負責的態度,不想將沒有定論的死因記在他的史書上,所以寧願不提及,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

二:暗殺之說,李氏族人的復仇?

關於霍去病被暗殺之說的興起,相信大家都來自於這麼一個故事:漠北大戰後,霍去病一生中卻留下了一個陰影:射殺李敢。而這個李敢不是別人,正是李廣的第三個兒子。而李廣因為在漠北之戰中延誤戰機,最後選擇自殺謝罪。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李廣自殺後,三兒子李敢心底遷怒於衛青,認為自己父親的死,衛青是助推手。於是李敢趁機報復衛青,但衛青卻躲過一劫,卻也受了傷。衛青後來出於大局考慮,命令屬下不要把此事外傳,甚至沒有任何懲罰李敢的意思。

但對於此事,霍去病身為衛青的外甥,卻一直記恨在心!於是,異常憤恨的霍去病在陪漢武帝打獵時,尋機射殺了一同作陪的李敢。當時皇帝就在身邊,出了這樣的事當然是漢武帝不願看到的,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一時陷入兩難之中。

按理來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霍去病明目張膽的報復之舉,肯定要受到處罰的。但畢竟漢武帝十分器重霍去病,於是最後還是選擇“睜隻眼,閉隻眼”。

皇帝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了,但李氏族人卻不會輕易放過霍去病!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因此,後世很多人猜測:霍去病之所以突然暴斃,是因為遭到李氏族人的暗殺。畢竟在古代的朝廷黨爭之中,“出頭鳥”的處境都十分險惡,稍有不慎,就會命喪敵手。而皇家為了維護顏面,許多事件內情也不會讓外界輕易得知。

三:利益之爭,成了衛氏家族和太子黨的敵人?

霍去病確實是一位有獨立性格的青年豪傑,他領軍打仗時就很有自己的一套:他的得力手下幾乎全是匈奴降將,也都是能騎善射的低階軍官。也就是說,霍去病選材只重能力,絕不沾親帶故,甚至連皇帝指派給他的將領都被直接拒絕。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而舅舅衛青卻完全不同,他為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對家人重情,對朋友重義。漠北大戰時,衛青身邊的人,可以說都是他的“三大姑七大姨”:公孫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孫賀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繼子,皇帝派給他的李廣,再不喜歡也是欣然接受。

衛青不僅會打仗,還特別會做人,不管是親人還是皇帝,都是“照單全收”。所以,衛青一人的身上,其實承載著太多的家族利益。而霍去病隨著戰功顯赫,他的勢力在漢朝逐級崛起,不過得利的卻全是外族人。

而衛氏家族對於這位年輕有為的親戚,他們卻開始變得不滿起來。雖然霍去病是出自衛氏家族的分支,但

崛起後的霍去病,卻並不代表衛氏的利益,反而成了衛氏家族的“敵人”。

衛氏家族勢力越來越龐大,而漢武帝要想扼制衛青,當時採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衛。為此漢武帝也是煞費苦心,他專門為霍去病設立了驃騎大將軍一職,

“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

霍去病和衛青就這樣平起平坐了。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霍去病以前被封官進爵,可以說那是為衛氏家族錦上添花!而霍去病和衛青平起平坐後,那麼就無疑威脅到了衛氏家族的自身利益了,甚至可能已經成為整個衛氏的敵人。

漠北大戰後,衛青遭遇的可能是“眾叛”,而霍去病則是“親離”。

衛氏家族的得利者不願看到霍去病取代衛青,特別是此事已經牽扯到以衛青為代表的太子黨勢力,那麼霍去病的處境就更加兇險!為了顧全大局,衛氏家族和太子黨的一些得利者,他們會不會對霍去病下毒手就很難說了。

四:自殺一說,“倔強孤傲”性格鑄錯?

霍去病死了,最悲痛的莫過於漢武帝了,不過雖然這位皇帝悲痛萬分,卻沒有遷怒於任何人,更沒有因此大開殺戒。漢武帝只是盡心去厚葬霍去病。從皇帝的這一系列表現來看,很多人猜測霍去病可能是自殺的。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俗話說:“天才都是孤獨的”!

霍去病雖然少年成名,但他未必快樂。

霍去病畢竟很年輕,他的性格其實也還是有缺陷的:平時寡言少語,又心高氣傲。漠北大戰後,他能和舅舅衛青平起平坐,衛青可能也對這個外甥有了嫌隙之心。

霍去病和親生母親沒有什麼交集,雖然在漠北大戰前認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但是父親沒有跟他回長安,霍去病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這一切養成了霍去病倔強孤傲的性格,這種性格也容易走入極端。

就像我們看到的很多明星往事,在公開場合他們可能風光無限,突然有一天卻突傳噩耗:某明星跳樓自殺了!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而且如果霍去病是自殺,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的表現也解釋得通了。大家諱莫如深,沒人敢說話。而知情者刻意隱瞞死亡真相,只能對外宣稱病故。當然了,這只是後世的另一種死因猜測而已。

結語:霍去病的早逝,只能悲嘆“天妒英才”!

霍去病的很多死因其實都是一直靠猜,畢竟所有史書都沒有記載。

不過,關於

霍去病是不是病死的,目前還是最有說服力的主流說法!

首先,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去病”,就是因為他原來自幼就身體不好。本身身體就不是很好,而且遠征漠北,高強度作戰的環境更是加劇了霍去病的身體損耗,所以早早離世。

司馬遷為何不“記”死因?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之謎分析

而他的舅舅衛青身體要比霍去病好,而且衛青的打仗風格也稍平和些。所以衛青能活更久,但他也不長壽,畢竟在古代常常勞師遠征,是很耗費體力的。在霍去病死後,大漢皇帝也不想讓衛青繼續遠征,主要還是考慮到衛青的身體問題,卻導致漢朝長時間無力繼續對匈奴作戰。

《史記·匈奴列傳》曾這樣記載

:“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

可見,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對漢朝的戰略影響頗大:霍去病溘然長逝後,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度引發了漢朝佈局的一系列混亂,甚至可以說影響了歷史的發展程序。也許,用一個詞來形容霍去病的早逝很貼切

:天妒英才!

《歷史雜談驛站》圖源網路,侵刪!作者:古代靚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