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空城計,講述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時,因馬謖不聽王平意見,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兵鋒正盛的司馬懿,率15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三城之後直逼蜀軍後方。

這便是民間最有名的一段故事“空城計”的由來,但這個典故在正史《三國志》中卻無記載,乃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後人也是根據這一典故,編排出了一段京劇節目《空城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躁琴。”當司馬懿率軍而至時,鎮定自如的諸葛亮卻當著城下十五萬敵軍,若無其事地彈奏起來。

當時,作為蜀漢北伐的主心骨諸葛亮,把大軍都派出去征戰,身邊只有老弱殘兵計兩千五百名。眼看司馬懿率大軍前來,在此危難關頭,諸葛亮焚香彈琴於城樓之上,於眾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計”。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這時,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似乎看出了諸葛亮是在故弄玄虛,想發兵攻城,活捉諸葛亮,但卻受到了司馬懿的呵斥。次子司馬昭不解,便問其父司馬懿何故退兵?司馬懿答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這一段被世人津津樂道的“空城計”,看似是諸葛亮用計騙過司馬懿,全身而退,若細細品之的話,實則是司馬懿早已識破了諸葛亮的把戲,但因為顧忌遠在沙場之外的魏國朝堂,所以才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高手過招,往往是無招勝有招。作為統帥大軍、抵禦諸葛亮北伐的魏國大都督,司馬懿能從一個不起眼的“文學掾”,一步一步爬到大都督的位置,必有其過人之處。要知道,司馬懿可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他之所以會放諸葛亮一馬,是因為他懂得取捨、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別看司馬懿是威風凜凜的魏國大都督,但此時的他也只是曹魏的一顆棋子而已,如果他真的在當時活捉了諸葛亮,滅掉了蜀國後主劉禪的主心骨諸葛亮,那麼距離他自己倒黴也不遠了。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這是為何?只因在魏國的朝堂之上,還有虎視眈眈的曹氏皇親,他們可是時時刻刻在提防著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的司馬懿,怎能不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所以,司馬懿怕,他怕除掉了蜀國最厲害的人物諸葛亮後,魏明帝曹睿會給他來一手“卸磨殺驢”的伎倆。倒不是說他的擔心是多餘的,畢竟有前車之鑑,聰明伶俐的司馬懿不得不防。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而諸葛亮自然也知道司馬懿的處境,因此他才敢鋌而走險,令一座小城不設防,自己則悠哉悠哉、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在城門樓上彈琴吟唱。他是想用琴聲向司馬懿傳遞一個資訊,若沒有我,你早晚也會成為案板上的鯰魚,任人宰割。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正是讀懂了諸葛亮的弦外之音,再加上又理解自己的處境,因此,司馬懿才不顧左右的進言,下令大軍撤退。而這,也正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磨”還沒推完,魏明帝曹叡又豈能殺“驢”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