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1955年,以尤里·哈巴丁為首的三名蘇聯地質學家向莫斯科發了一封加密電報,內容是:我們點燃了和平之路,非常棒。兩年後,三名地質學家分別被授予“列寧獎”、“卓越貢獻獎”和“光輝勳章”,赫魯曉夫在頒獎現場宣佈:自1940-1950年多次探險失敗後,蘇聯終於在西伯利亞找到了全球最大鑽石礦,預計儲量佔全球23%以上。

這三名地質學家找到的就是日後聞名全球的米爾內鑽石礦,歷經44年開採,挖出一座525米深、1200米寬的巨型礦坑。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寶地”,才能產出如此巨量的鑽石?

歐洲地質協會的解釋是:地球上大部分鑽石都形成於12-33億年前之間,最早在南非找到的鑽石原巖-金伯利岩(以產地命名),其歷史可追溯至40億年前。但米爾內卻不一樣,科學檢測只有3億年曆史,且原生礦脈深度只有南非的1/5,約20-25千米。

換而言之,米爾內鑽石礦床的開採幾乎沒有難度,1950年代蘇聯科學家在方圓百里共發現1500個礦點,且全部是可露天作業的礦場。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在雅庫茨克的“柵欄巖”旅行期間,當地嚮導跟我透露了一個極為隱秘的資訊:2001年,俄羅斯宣佈關停米爾內鑽石採集場,但實際被關閉的只是地面上礦區,從2004年開始,米爾內鑽石坑就轉入地下秘密開採。

而最終促使我們成行米爾內的也是嚮導,他的表妹就在米爾內鑽石場工作。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經過一週時間的等待,嚮導的表妹終於給我們發來了參觀邀請函,列印填寫連同護照一同回傳影印件,又等了4天才收到準信:可以買機票了。

在等待的這些天裡,我發動一切人脈瞭解與米爾內鑽石坑有關的資訊,查閱了上千篇各類文獻和報告,大致梳理出輪廓:蘇聯預定1956年開採鑽石,但米爾內一年冰凍7個月、最低溫-65℃的惡劣天氣,令準備不足的開採隊不得不推遲了一年,為防止永凍土下陷,鑽石加工廠又被改設在20公里外。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當然,付出是有回報的,米爾內在此後30年裡一直保持著每年千萬克拉的鑽石產量,其中寶石級約佔20%,最大單體鑽石出土於1980年,重達342。5克拉(68。5克,公開標價5000萬美元),一直開採到1990年,挖到340米深度時才降低到年產200萬克拉。

按照蘇聯1981年公佈的礦產報告顯示,米爾內產量降低並不代表工作量減少,相比之下後期挖出的礦石更多,但鑽石含量卻遠遠不如初期的豐富,於是乎,1990年在蘇聯即將分崩離析前決定暫停開採。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從1991年至2004年間,先後兩次傳出“米爾內被關閉”的訊息,但我卻注意到俄羅斯2010年解密的部分檔案中,居然出現了“2002年米爾內機場擴建”的內容。

按照常理,米爾內要是真的關閉又怎麼可能耗費巨資擴建機場?更何況2002年是俄羅斯“內憂外患”的一年,外部貿易封鎖、進出口被限制,內部經濟蕭條、人均收入驟降,在西伯利亞腹地(離莫斯科直線距離4000公里)、只有3。8萬人口的城市擴建機場,怎麼想都有問題。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直到我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米爾內機場,我才意識到這座機場很有必要擴建,因為米爾內的封閉程度甚至比雅庫茨克和馬加丹更甚,雅庫茨克目前已開通鐵路,馬加丹至少還有M56號聯邦公路和港口,而米爾內不僅沒有連通聯邦公路網,離最近火車站還有1200公里距離,再加上地處北極圈邊緣,糧食物資匱乏,數萬人的生活日用只能依賴機場轉運。

那為什麼不搬離?原因只有一個,米爾內鑽石礦還在開採,且規模與產量比以前更大。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從鑽石品牌來看,大部分中國人只知道金某利、周某生等等,但全球最大的鑽石公司卻很少有人知道:成立於1888年、1934年壟斷整個行業的戴比爾斯鑽石公司,包攬了全球95%以上的鑽石交易。嚮導的表妹勞爾就任職於戴比爾斯-米爾內分部的中控室,負責開採排程及安全監控。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第二天參觀中控室時,勞爾解說道:米爾內礦場其實是一個統稱,市郊8座礦點先將礦石送到米爾內礦坑附近的轉運點進行第一遍清洗,再集中運往17公里外的別列佐夫卡進行第二遍篩選,而後才是終點阿爾馬茲內加工廠,頂級鑽石則被儲存在扎爾汗一座地下工事中。

簡單的說,米爾內一共由9個鑽石礦、2個洗篩轉運站、一座加工廠,以及一座地下倉庫組成。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在蘇聯城建規劃中,米爾內只是城鎮等級,但在編制上卻是中型城市,蘇聯解體後被升級為薩哈共和國米爾寧斯基地區首府,總面積約12。5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7。2萬,其中超過一半居住在米爾內,近九成工作崗位都與礦石開採有關。所以,白天很少看到市內有人走動,就連市中心的列寧廣場也沒幾個人。

當我厚著臉皮詢問“當地人的人均收入、醫療教育、福利待遇”等等資料時,勞爾卻諱莫如深:這個問題別說我不知道,連我的頂頭上司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能告訴你。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既然瞭解不到民生,那就只能專注瞭解鑽石,在兩個檢修人員的陪同下,直接坐電梯來到地下500米的礦洞內。

通過了解得知,目前最大的在執行礦點還是米爾內礦坑,但已經轉為礦洞開採,礦下有760名員工三班倒輪值,光檢修的技術人員就有200人,地面上還有50多人負責食宿、醫療等後勤工作。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2009年後,俄羅斯把諾里爾斯克研發的鎳礦採礦機運用到開採鑽石上,這種加裝了銑刨冠和切削鋸齒的掘進機共有9臺,雖然採用的是俄羅斯最先進的72齒硬化金屬,但出現磨損與變形的機率仍然很高,所以每次接班前都要經過至少半個小時的檢查,以便隨時更換裝置。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聲,鑽頭鋸碎的礦石被掘進機履帶直接傳送到後面的牽引機上,按照當天的所見所聞,一臺掘進機要跟隨至少8臺牽引機才能保證開採進度不會間斷。

當掘進機每前行100米時,後方工作人員還要負責架設引水管和防水設施,因為這個位置與米爾內鑽石坑底部只有30米距離,而米爾內鑽石坑底部早已積水數十米,上下位置只能24小時同步抽水。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沿著引水管一路走到盡頭就是集水中心,每臺掘進機代表一條礦洞,而每條礦洞至少要配備10臺水泵,每小時的集水能力最高400立方米。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我:地下水要先抽到沉澱池中過濾,以免鑽石隨水被抽走,然後把水送到-310米的中央水房,再透過超大馬力的水泵送到地面上。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而礦石則由牽引車直接送到貨梯口轉運,按照步行粗略測量,我所處的礦洞大約長1200米,而最深的一條礦洞位於我腳下470米深處,再綜合公開的礦洞數量計算得出,米爾內鑽石礦的最深點應該在地下1000米以下,總礦洞長度至少在40千米以上。

從履帶傳送處的測重儀上看到,工作12小時後已輸送400多噸礦石,按照每噸4-8克拉的產量計算,這條礦洞日產鑽石應不低於2000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礦石送上地面後會即時送往洗礦中心,來自地下數百乃至上千米的礦石,被一輛輛轉運車倒入清洗口,短短30分鐘就有9輛車作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工作人員私留或替換礦石,沿途共設定有300多個攝像頭和6個稱重站,所有車輛駕駛員都不得中途下車,確保礦石一克不少的被送去清洗。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礦石清洗前還要經過三輪破碎,直到所有礦石都被破碎成直徑低於5釐米的小石塊後,才會被送往第二站初洗。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這套破碎機還配備有俄羅斯最先進的鑽石分析儀,發現某塊礦石疑似鑽石的話,會單獨將礦石送往人工檢測。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洗礦中心地下是一臺直徑5米的環形震盪機,高約11米,分9層進行初步清洗。破碎後的礦石從頂部倒入後,經過一輪輪反覆沖洗分離出尺寸不同的礦石,歸類後再送往17公里外的二次篩選中心,由專業的儀器進行密度檢測。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檢測完密度後,還要送入俄羅斯自主研發的隔離器內自動檢測,利用了鑽石在X射線中發光的特性,透過智慧系統按照鑽石品質來篩選分類。分類後的鑽石會被封裝送到實驗區進行最後的人工評估,由於涉及到鑽石大小、雜質、形狀、顏色等等因素,每一顆鑽石至少要經過三名工作人員的一致判定才能離開實驗室。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一名烏克蘭籍工作人員告訴我,米爾內出產的鑽石被細分為16個尺寸、10個形狀、5種品質、10類顏色,而她的工作就是剖析並刻度每一顆鑽石的具體資訊,在早期只有放大鏡的年代,這項工作被認為“十分折磨”,如今在高精度顯微鏡的輔助下才輕鬆了一點。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按照品質、色度、大小等等標準分門別類後,鑽石會被放入各種標號的鋁盒中,再送到輪值的首席鑽石鑑定師手裡進行價值評估。至此,每一顆鑽石都會被附上一份帶有產地、時間、鑑定師以及估值等資訊的證書,中高品質的鑽石會被送到地下倉庫儲存,低值鑽石則直接送到米爾內機場等待轉運。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抱著對具體產量、產值等等未知資訊的渴望,一名稱重員被我“纏”的有點受不了,最後還是告訴了我一個大概的資訊:米爾內鑽石坑截至目前已挖出至少15億噸礦石(初洗後的資料),從2009年開始轉入地下開採後,一直保持在日產鑽石3萬克拉左右,這還只是米爾內一個礦坑的產量,另外8個鑽石開採點還沒有計算在內。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正在聊天的當口,實驗室傳來一陣歡呼聲,原來誕生了當天價值最高的鑽石,是一顆33。64克拉的“公主方”黃鑽,按照通用的4C引數可以歸類為IF級,也就是鑽石中排名第二高的品質。

首席鑑定師一臉惋惜的說:只可惜是黃鑽,如果是無色的,估價至少在每克拉5000美元以上,如今只能靠克拉數來維持總價,大約在5-6萬美元之間。

米爾內鑽石坑:共挖出15億噸礦石,日產鑽石3萬克拉

臨走時勞爾問我“要不要買幾顆帶走”,我委婉謝絕道:我很欣賞鑽石的耀眼,至於鑽石的價值,並不代表能衡量什麼。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認可與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