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唐朝統一天下後不久,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和李淵嬪妃張婕妤的父親之間為了幾十頃耕地開始了“撕逼”。這種皇親國戚為了爭奪利益而“撕逼”的事情在中國古代很常見,應該算是件小事。但鮮為人知的是,李神通和張婕妤之父的“撕逼”卻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由於各種原因,李淵在位初期的權力劃分有點問題。特別是李淵與三個嫡子(太子、秦王、齊王)的權力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導致官員只能根據下達的時間早晚來執行命令。比如李淵下達聖旨的時間比李世民的教令晚,有關部門便執行李世民的教令而不是李淵的聖旨。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唐朝統一之後,李淵著手解決權力劃分不清晰的問題,但很多官員依然還是按照之前的習慣行事。洛陽之戰後,李世民將幾十頃無主耕地賞賜給了李淵的堂弟、立有戰功的淮安王李神通。但張婕妤在李淵身邊吹“枕頭風”,李淵便命令李神通將這塊耕地送給張婕妤的父親。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宗室兼功臣的李神通當然不願意把耕地白白送給寸功未立的張婕妤之父,便按照“命令先到即有效”的慣例拒絕執行李淵的命令。本就支援李建成的張婕妤趁機在李淵面前誣告李神通依靠秦王李世民的支援而搶走了屬於自己父親的耕地,李淵立刻把秦王李世民叫來嚴厲訓斥。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面對父皇的責難,李世民提出了兩個辯護理由:第一,李神通是立有戰功的宗室封王,而張婕妤之父是寸功未立的外戚,不能奪功臣的賞賜來討寵妃的歡心;第二,李淵的命令是在耕地已經確定屬於李神通後下達的,皇帝不應該強行將已經明確有主的耕地無故送給別人。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然而李淵完全不聽李世民的辯護,而是說了一句極有殺傷力的話:“

我詔令不如爾教邪?

”史書沒有記載這場耕地之爭最後是如何解決的,但李淵在事後對裴寂說:“

兒久典兵,為儒生所誤,非復我昔日子

”,可見這場“奪地之爭”已經嚴重損害了李淵和李世民的父子關係。

皇親國戚爭奪耕地的“撕逼”展現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

李神通與張婕妤的“奪地之爭”表現了“玄武門之變”的兩個特點:第一,李淵和李世民的權力衝突已經發展到了隱性的“天有二主”的程度;第二,李世民爭取保護功臣的利益,李淵卻為自己寵愛的嬪妃外戚爭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