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活著的時候要當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因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東。當年的項羽,站在烏江面前的時候,其實是有機會回到江東的。江東的人民對項羽抱著崇敬之心,哪怕後來漢時也是如此,可見他有復出的機會。在江東可以慢慢經營,等到東山再起,可是他沒有。為何項羽寧願自刎,也不願意率軍渡江呢?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年少的時候便勇猛好武,後來更是成為一名以武力出眾聞名的武將。李晚芳曾用過八個字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的猛是無需多說的,而在年少時期,項羽便頗有志向。一次秦始皇巡遊至會稽,乘大船渡江,百姓們都圍著觀看。項梁帶著年少的項羽也在其中,誰知項羽看了秦始皇出巡的場景,說: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可見他非同一般,後來果然如此,鉅鹿之戰大敗章邯、王離。收了章邯的二十萬秦軍,無奈的是項羽認為秦軍不聽號令容易引起大禍,將二十萬人連夜坑殺。後來進入咸陽又引兵屠戮咸陽,殺死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都沒有滅,可謂是一把火燒盡天下藏書,燒完便計劃帶著寶物美女回江東。

所以其實可以說,從項羽做下這一切時,便已經註定他沒法得到這個天下。要知道素來被認為“殘暴”的秦始皇,當年也沒幹出燒六國王宮、屠戮六國都城,肆意坑殺降將這樣的事。更重要的是,項羽有一個對比,那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對手。他便是劉邦,劉邦並沒有軍事才能,否則也不會彭城一戰五十六萬輸給項羽的三萬。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但劉邦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帝王權術,這可是項羽遠遠不能比的。他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所以招納得蕭何、張良、韓信這樣的人才,又能仗義行事。一入咸陽便約法三章,不給咸陽人民帶來一點麻煩,拉攏了不知多少人心。最重要的是項羽自己錯失了除去劉邦的最好時機,從最早的鴻門宴到彭城之戰。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而緩過來的劉邦可不會客氣,離間項羽和范增,范增一氣之下告老還鄉。他的離開意外著項羽進入了失敗的倒計時,雖然因為韓信和彭越沒及時出兵,劉邦在固陵再一次被項羽打敗。楚軍甚至合圍了劉邦,可張良的一出分地之計,成功搬動韓信與彭越。五路大軍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就此拉開了序幕,項羽的失敗也走向了最後時刻。

站在烏江面前的項羽,確實可以回到江東,江東的人民也確實惦記著他。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八萬楚軍被全殲,楚地皆降漢。唯有項羽的原封地魯國不肯投降,還是劉邦拿出項羽的項上人頭,路過才肯投降,可他回到江東,真的就能東山再起嗎?即使能東山再起,又要花多少年呢?這天下,何時才會安寧下來?

項羽為何寧願自刎也不渡江?其實他並不傻,而是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連年不斷的戰爭他也厭倦了,加之看到了他與劉邦之間的實力變化,當年劉邦被他壓著。現如今卻是反過來,劉邦壓著他打,且比之前實力更為懸殊。所以發現不對勁的項羽,最後只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最後便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一人力戰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那一年項羽31歲,從此,歷時四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垓下之戰結束了楚漢戰爭也結束秦末混戰的局面,中國再一次完成統一,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