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見微知著”,源出於《韓非子》“聖人見微以知著,見端以知末。”意指看到微小的苗頭,便知道可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這個成語常用於對家國興衰的分析當中,成功的案例為數不少,其中西晉宰相何曾從武帝的一餐飯中發現亡國的大秘密,便是經典一例。

何曾生於東漢末年,其父何夔長期輔佐曹操、曹丕父子,歷任司空掾屬、丞相府東曹掾、尚書僕射、太子太傅、太僕等職,封陽武亭侯。何曾生性至孝、好學博聞,在私生活方面也很嚴謹,從少年至成年,從不追求聲色享受,深為時人所稱譽。不僅如此,何曾為人甚知禮節,連夫妻之間相處也必以禮相待,即使在年老之後與妻子相見時,也總是衣冠整齊、相待如賓,是一位看上去道德高尚的君子。

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何曾年輕時以至孝、好學聞名

何夔去世後,何曾襲爵陽武亭侯,起初擔任平原侯曹叡的文學,深得曹叡賞識。曹叡登基後,何曾不斷獲得升遷,歷任散騎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給事黃門侍郎、河內太守、侍中、司隸校尉等職,任內都有威嚴的稱譽。高平陵之變後,何曾投靠司馬家,傾心輔佐司馬懿父子三人,並曾參與廢黜魏帝曹芳的謀劃。

何曾自依附於司馬家之後,氣節為之一變,最終淪為阿諛諂媚的奴才。在司馬昭的提拔下,何曾在魏朝最終做到司徒的高位,與高柔、鄭衝俱位列三公。司徒之職相當於秦漢時期的宰相,位高權重、威儀赫赫,本不應妄自菲薄、自損身價。然而每當何曾、高柔、鄭衝會見司馬昭時,高、鄭二人僅對其抱拳作揖,唯獨何曾卻下拜致禮,大失宰輔身份,令時人側目。

司馬昭稱晉王后,在擇立儲君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考慮到讓司馬師的繼子司馬攸(司馬昭嫡次子)“接班”,但又覺得對不住嫡長子司馬炎,心中好生為難。在此關鍵時刻,何曾等極力進言請立司馬炎,並陳明其利害關係,最終打動司馬昭,才決意立司馬炎為世子。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也令如願以償“上位”的司馬炎對何曾感激不盡。

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何曾助力司馬炎上位,得到後者優厚回報

司馬炎稱晉王后,任命何曾為晉丞相,加侍中。西晉建立後,何曾作為開國元勳,所受待遇極為優渥,官至太尉、司徒、太宰,進位太保、太傅,晉爵為公,食邑一千八百戶,位兼將相,官爵、地位極高,並經常得到武帝豐厚的賞賜。何曾去世後,武帝不僅下詔厚葬,還親自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規格是相當的高。何曾生前風光顯赫,死後極盡哀榮,一生活得可謂非常成功。

過高的地位與榮耀難免會使人變得驕傲自滿,何曾也概莫能外,最明顯的表現便是生活上的極度奢豪。何曾是個地道的“美食控”,特別講究飲食饌餚的味道,其廚房所製作的饌餚,勝過王侯帝戚之家,所費不貲。據《晉書》記載,何曾每天僅用於飲食的費用便超過萬錢,即使如此,還經常哀嘆沒有可下筷子的飯菜(“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作為宰相的何曾侈奢無度,影響極為惡劣,難免會遭到言官的彈劾,但武帝每每包容放任,不以為意。

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何曾生性奢侈,每餐飯費用要超萬錢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看上去腐敗墮落、侈奢無度的主兒,竟然也是一位見微知著、遠見卓識的政治大家,從武帝的一頓飯中竟然端詳出西晉滅亡的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智囊全集》記載,何曾時常參與宮廷宴會,有一次回來後對兒子們大發感慨,說:“我每次參加宴會,從未聽到皇帝談論治國理政的規劃與謀略,只是講一些日常瑣事。這樣看來,他的太平基業也僅就到他個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孫真夠擔憂的呀!”(何曾字穎考,常恃武帝宴,退語諸子曰:“主上創業垂統,而吾每宴,乃未聞經國遠圖,唯說平生常事,後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孫之憂也!汝等猶可獲沒。”指諸孫曰:“此輩必及於亂!”)

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晉武帝毫不關心帝國未來,每日只知享受

一個王朝能否維持的久,跟開國帝王的規劃謀略有很大關係。都說新朝新氣象,然而我們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卻看不到銳意進取的態度,反而是暮氣沉沉、毫無遠略,跟開國之君的形象大相徑庭。其實,晉武帝最關心的不是帝國未來,而是如何享受女色、玩女人,每日倚紅偎翠,實在是荒淫的很。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帝國有這麼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文恬武嬉,奢靡成風”,這便是西晉官場最鮮明的寫照。文恬武嬉發展到極致便是崇尚清談,不言國事。在西晉朝,士族名流交往只務虛不務實,不談國事、不言民生,專談老莊、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辯難爭輸贏。在他們眼中,實事、國事全部是“俗務”,如果有人談論治國理政、強兵富民,馬上就會遭到周邊人士的譏諷。如此官場,無藥可救!

他是西晉最奢豪的宰相,卻從皇帝的一頓飯裡發現亡國的秘密

武帝死後沒多久,便發生五胡亂華事件

如此皇帝,如此大臣,再加上尾大不掉、手握重兵的藩王和盤踞腹心、唯恐天下不亂的胡人武裝,西晉從建國開始便埋下了亡國的重重隱患。果不其然,晉武帝屍骨未寒,八王之亂便開始禍亂神州,五胡隨之而起,沒折騰幾年的時間,西晉便亡了國。回頭再看何曾當年的分析,何其見微知著、富有遠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