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那些大臣們的下場如何?你看這9位總督就明白了

中國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意思是君主憂愁,臣子也就蒙了羞,而當君主蒙受羞辱的時候,作臣子的就應當效忠而死。有人信這一套,便會在亡國之際選擇殉國,有人信自然也有人不信。但既然國家已亡了,這些沒有殉國的大臣,會是什麼結局呢?就好比說清廷被推翻了,清臣最後都什麼樣的結局?

清朝滅亡後,那些大臣們的下場如何?你看這9位總督就明白了

其實他們的去向很簡單,無非就三條路,第一是從政壇退居不問世事。第二是繼續秘密籌謀,妄圖復國,這一條的前提是有前朝皇室遺孤。就好比說晚清的張勳復辟,不就是因著前朝皇帝溥儀未死,他才能推溥儀上位復辟。而從歷史的眾多記載來看,前兩條在三條之中,只是佔少數。更多的遺臣還是會選擇第三條路,也就是為推翻前朝的新朝效力,繼續在新朝叱吒風雲。

清朝滅亡後,那些大臣們的下場如何?你看這9位總督就明白了

就好比說清末的九位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最後一任分別為張鎮芳、張勳、趙爾豐、松壽、李經羲、瑞澄、張鳴岐、趙爾巽、升允。這九人在清廷稱得上是封疆大吏,然而真正在清亡之後,為清殉國者僅松壽一人。

剩餘的八位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凱底下幹過,有幾位堅持到袁世凱倒臺,才選擇退居。這八位即使沒殉國,好歹還是沒辦法才投了袁世凱,在清的生死關頭他們還是選擇了擁護的。另外的人就不同了,他們不但沒再擁護清,還選擇反清。當然這也是由於那個時代特殊的局勢所造就的,這批人之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袁世凱,袁世凱那時的權利比九位總督可要大得多。

清朝滅亡後,那些大臣們的下場如何?你看這9位總督就明白了

他手裡握著清的最後救命稻草,也就是北洋新軍,偏偏這支軍隊是向袁世凱效忠而不是向皇帝效忠。袁世凱又不想繼續在清手下幹活,後來的事就很顯然了,總統之位換推翻清廷。後來的北洋軍閥大多出自袁世凱手下,比如說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吳佩孚、孫傳芳、黎元洪等等,這些人都是後來新政府的掌權者。

清朝滅亡後,那些大臣們的下場如何?你看這9位總督就明白了

袁世凱上位之後,對於從前抵抗過的清臣也很大方,邀請他們出山為新政府辦事。前頭說過九位總督之中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凱底下幹過,這些人便是受他邀請,因此才繼續任職的。底下的官員也大多繼續在民國任職,某種程度上來說,最初的民國領導集團是由前清遺臣達成的。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短時間內哪能挑出能幹活的官員呢?

自然不能,若將前朝的大臣全換了,國家必然會陷於癱瘓的危機。加之民國能取代清朝,本身就是靠著如袁世凱這類倒戈的清臣,否則清也不會那麼快亡國。從以上種種能看出,只要不是特別作死,大多數清臣還是能在民國舒舒服服過完後半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