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宋武帝劉裕在運用巧妙的軍事手法攻陷南燕之後,略一思考,他隨即將注意力放到了後秦身上,因為他意識到了後秦對晉國的威脅,而此時後秦又朝政內亂不堪,乃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於是劉裕打定主意,決定北伐。

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兵貴神速,為了更快的到達後秦,劉裕於是向北魏提出借路。不過北魏卻害怕了,因為他們看不透劉裕的目的,怕借道反而害了自己國家。這倒也罷,可北魏不僅不借,還派出了十萬士兵監視著晉軍。對於劉裕來說,倒沒放在心上,畢竟自己的武學軍事才能擺在那裡,他仍然按照計劃對後秦開始了進軍。

北魏毛了,於是派出幾千名騎兵跟隨他們,時不時還去騷擾他們一下,還殺了不少的晉軍。這可一下子把劉裕惹毛了。於是劉裕決定出擊,但根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記載:“裕遣軍擊之,才登岸則走,退則復來”。劉裕舉兵去攻打他們,北魏士兵就走,晉軍退走後,他們又跟上來,足足的一群蒼蠅,使人不勝其煩,一再拖延了晉軍的行軍進度。

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終於,劉裕徹底火了,他依照當時的地勢,開始了“卻月陣”的構造。整個陣勢依河而建,劉裕再選擇好戰場後,便派白直隊主丁旿率700人及戰車百乘,開始了搶渡北岸。

在距離水岸百餘步時處佈下了弧形的陣,因為兩頭抱河,形似新月,所以故稱“卻月陣”。戰車進水後,每輛戰車配置了7名持仗士卒。佈置好後,丁旿又在陣中堅起一根白毦(相當於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晉軍統一指揮。

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當魏軍見數百名晉軍登上戰車後,有些不解其意,想其只是開始佈陣,不是真想打我們吧?所以沒敢想貿然採取行動。但魏軍沒想到的是,此時的劉裕早有所準備,已經派寧朔將軍朱超石嚴加戒備,準備出戰。此時魏軍遲疑,劉裕便抓住了這一機會,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接應丁旿,隨即每輛戰車又增設了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魏軍看完這番佈置才恍然驚覺晉軍是來真的了,於是開始向晉軍展開圍攻。朱超石見狀,先以軟弓小箭射向魏軍,魏軍一看,我去,這小小的箭能射死人?你們晉軍就這幾個人還想挑戰我們?於是更是大膽向前衝殺,三面衝擊而至。

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廝殺聲一下子四處響起,長孫嵩接到訊息後,隨即也率了3萬騎兵前來助戰,一起猛攻晉軍。朱超石見狀,遂令士卒改換大弩猛射,並挑了神射手用箭集束髮射,給了魏軍以重大殺傷。魏軍見狀,並未退卻,畢竟自己兵源充足,反而越發的愈戰愈勇,隨著雙方距離的縮短,晉軍弓弩逐漸失去了作用。

朱超石又命將士將所攜帶的千餘張槊,截斷為三、四尺長,用大錘錘擊進行殺敵,由於防衛得當,晉軍一根斷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軍。由於“卻月陣”弧形的迎擊面小,一陣廝殺過後,魏軍越向前,反而所受到的殺傷也就越大。魏軍3萬多人馬,竟開始逐漸抵擋不住,“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北魏3萬騎兵蜂擁而上,被2700名晉軍逐個擊破,史學家至今仍感嘆

就這樣,劉裕憑藉“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了魏軍3萬多騎兵,這其中的威力不言而喻。如今,現在的很多軍事愛好者,每當談及以步制騎的問題時,必言“卻月陣”之妙。但讓人不解的是,“卻月陣”在以後的戰爭中卻再也沒有被使用過,究其原因,可能此陣法的實施前提條件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