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情節,那就是古代軍隊攻城,基本都選擇的投石車、爬城牆、撞城門等常規手段,似乎沒人想到去火燒城門,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城池防守,四周都是高牆,根本不好攻打,似乎只有城門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只要攻破了城池,似乎就能夠攻下城池。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古代軍人攻擊城門的方式,乃是幾十人抬著衝車不斷的衝撞城門,而城內的守軍則不斷的在後面堵門,防止城門被衝來,戰鬥逐漸演變成了雙方對於城門的爭奪。不過很顯然,在那種高密度的攻防戰中,要想成功把城門給撞開,短時間內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很多人便會非常好奇了,古代軍隊為啥不用火燒門呢?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事實上,古代人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聰明,他們之所以不用火燒開城門,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一、城門不好燒

很多人以為,火是很好燒起來的,只要給予足夠的燃燒物,完全可以把城門給燒起來,因為城門大多都是木頭做的,只要大火一起,燒燬城門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這都是大家的一廂情願而已,真實的城門攻防戰遠沒有這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城門是一座城池的生命之門,只要攻破城門,城池唾手可得,進攻方瞭解這個道理,守城方更加清楚這個道理,所以守城方在守衛城門上可是下足了功夫的。城池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城市周圍一般都有一條寬寬的河流,阻礙敵軍大部隊的進攻步伐,就算敵軍小部分軍隊能夠衝過護城河,但他們也必定攜帶不了足夠的物資,這就能夠有效防止敵軍帶來大量的引火材料。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城門雖是木頭做的,但其外圍包裹了一圈金屬皮,能夠有效阻燃,所以小規模的放火,根本上不足以點燃城門的。比如說用射火箭這種措施,完全是無法點燃城門的。小規模放火根本不足以點燃城門,而大規模的燃料又被護城河給擋住了,所以攻城方是很難燒燬城門的。

即便攻城方不顧人員傷亡,堅持攜帶燃料渡過護城河,將足夠的燃料堆積在了城門下,其實也是不一定能夠燒燬城門的,因為城門在設計之初,早就做好了預防火攻的計劃。城池在建造之初,專門在城門四周留下了空隙,可以容許水流透過,所以只要守城方發現城門被大火包圍,完全是可以從城池上方倒水,澆滅大火的。所以說,直接火攻城門,很可能付出巨大傷亡還沒有什麼戰果,攻城方自然是不願意去火燒城門了。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二、火燒城門的經濟性太低

很多人都認為城門乃是一座城市最容易攻破的地方,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既然進攻方都知道攻破城門相當於攻破城池了,守城方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呢?因此守城方往往會在城門處投入大量的兵力,雙方兵力反覆拉鋸,攻城方很難攻破城門。

要是攻城方遇到比較狠辣的守城者,他們甚至會直接開啟城門,將部分敵軍放進甕城,這種甕城經過改造,很可能把其他門都堵死了,敵軍攻進甕城,只能遭到城牆四周軍隊的攻擊,毫無還手之力,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攻下城門,其實也不意味著你攻下了整座城池!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與大多數想象的不一樣,一座城市最薄弱的地方往往不是城門,而是城牆!城門四周往往囤住大量士兵,但城牆高大、長遠,兵力則比較分散,有些地方的城池甚至數十里,這麼長的城牆,守衛兵力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只要攻城方找到了守衛薄弱處,便可以全力一擊,攻破防守,而只要守城方支援來得沒那麼快,讓攻城方站住了腳,那城池基本上就算是破防了。

相比而言,選取城池防守薄弱處進攻,其實遠比火燒城門更加經濟!要成功火燒城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而進攻薄弱處,其實傷亡要小得多,所以說,古人完全沒必要去火燒城門,這種不划算啊。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看看以下兩個原因可知

結語

古代城門大多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城門?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城門在修建時就已經有了防火功能,一般情況下不好點燃,即使能夠點燃,攻城方所付出的傷亡代價很可能也會非常大;二是相比於火燒城門所付出的代價,其實選取防守薄弱處的城牆進攻,其實代價更小,更加經濟,畢竟十幾裡的城牆,不可能防守得面面俱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