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在《三國演義》之中,有一段“舌戰群儒”的精彩情節,說是諸葛亮為促成孫劉聯盟共抗曹操,隻身來到了東吳群儒之間,與一眾投降派大臣激辯,將張昭、虞翻、陸績等人說的啞口無言,最終讓孫權決定跟劉備聯合,進而贏得了之後的赤壁之戰。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雖然這段故事是羅貫中虛構,但以諸葛亮之才並非不能做到這一點,劉備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謀相,實為幸事。而有趣的是,劉備作為劉漢皇族後裔,他的老祖宗劉邦身邊,也有著這麼一個口才絕豔之人——酈食其。

酈食其出生於公元前268年,乃是戰國末期人,早年極愛讀書,從四書五經到用兵之法,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跟當時的有識之士一樣,酈食其也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同時他又具有審時度勢、縱覽全域性而擇良木的本領。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因此,他眼見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卻並未出仕跟隨,結果秦朝僅僅延續14年被推翻。他眼見西楚霸王項羽名噪一時,卻也沒有投奔項羽,反而是在劉邦並未發跡之時,以六旬高齡之身投入到劉邦帳下。

劉邦素來傲慢,而且重武輕文,接見酈食其的時候,還故意選在自己泡腳之時。劉邦在酈食其面前是晚輩,這樣的做法是相當於是故意要羞辱酈食其。酈食其就直接問劉邦:“你是要帶領諸侯攻打秦國,還是要投降秦國反攻諸侯呢?”

劉邦聽後大怒,直說:“而今天下受秦之苦久矣,你安敢出此效秦之言!”酈食其聽了之後卻絲毫不懼,只是說:“如果你想要攻伐秦國,就不應該用如此無禮之舉來對待自己的長輩!”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劉邦聽了之後,發現這個酈食其居然一點都不怕自己,反而還能出言指責,反倒是對他感到更加尊重,這才讓周圍的侍女幫著自己整理好了衣冠,重新正式地接見了酈食其,從此酈食其就到了劉邦帳下。

酈食其是一個優秀戰略家和外交家,跟隨劉邦之後靠著自己的過人的眼光和三寸不爛之舌,兵不血刃地就幫助劉邦拿到了城池。而其中最傳奇的,要數以口舌之言而拿下齊國70餘城的壯舉了。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彼時秦朝已經滅亡,天下再度分裂,項羽成為戰國末期秦國一般的存在,是所有諸侯勢力當中最強大的。因此在酈食其的建議之下,劉邦決定聯合各地諸侯一同抗擊項羽,而酈食其就成為了劉邦的說客。

公元前203年,劉邦派遣酈食其前往齊國地方遊說齊王,希望期望能夠歸順劉漢,一同抗擊項羽。酈食其見到齊王之後,首先就問:“齊王可否知道人心所向?”

齊王回答不知。酈食其就給開始給齊王施加壓力:“如果齊王不知道人心所向,那麼齊國土地和百姓可能就很難保全了!”齊王自然就問:“那麼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酈食其便說:“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曾經都共事於義帝懷王之下。懷王之命,乃是誰先攻入咸陽,誰就可得江山。而劉邦先得咸陽,理應坐上王位,但項羽卻背信棄義,逼迫劉邦去做了漢中王, 這是不義。而後項羽又派人暗殺了懷王,這是不忠,如此不忠不義之輩,人人已得而誅之。”

“而漢王劉邦親待下士,封侯賞地從不拖延,多賞少罰而得天下人心。相反項羽卻傲慢自大,自恃武功高強而輕慢下士,從不記住將士的功勞,處罰將士卻從不含糊,除了他們項家族人之外沒人能得到善待的,這就是天下將士都離開項羽的原因。如果齊王不早定奪,企圖在楚漢之間騎牆而立,怕是既無項羽之賞,又惹漢王之不悅,兩頭受害了!”

《史記》載: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齊王聽完之後,覺得十分有道理,便立即決定歸順劉邦,將齊國70多座城池都獻了出去,開始跟酈食其一同飲酒作樂。

可惜的是,韓信一直自恃功高,殺伐一生僅僅得到一個淮陰侯。而酈食其僅僅憑藉口舌之利,就得到了齊國70多座城池,心中生妒,頗是不服。於是就帶領大軍夜襲齊國。

酈食其靠口才助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被煮成肉湯?是韓信害的?

齊王聽聞漢軍到來之後,以為這是酈食其跟韓信一同策劃的裡應外合之計,便不由分說地將酈食其煮死在了鍋中,酈食其終年65歲。而韓信最後雖然也拿下了齊國,但還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這一點,也是劉邦為何排斥韓信的原因,稱王稱帝之後就開始對付韓信,以致韓信最終身死長樂宮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