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如果方臘真的只有八大將,他根本不可能席捲江南,早被打的渣都不剩了。所謂八大將指的只是頂尖戰力,整體來說,方臘軍的勢力遠大於梁山,梁山最終取勝,一來是主角光環;二來有朝廷大軍做倚仗;三來,方臘鋪的太大,被各個擊破。即便如此,梁山依舊損傷過半,甚至最終還京的十不存二三。

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宋江奉旨征討四方,隨著徵大遼、滅王慶、平田虎,其實除了宋江的死忠和一些官迷,很多出身草莽卻頗有智慧的梁山好漢已經厭倦了。

再加上朝廷被奸臣矇蔽,封賞遲遲不到,眾將群情激奮,全靠宋江壓著,不然早就反出東京,重回梁山了。

隨著南征聖旨的下達,梁山好漢再度踏上征程,不過這次與以往不同,先有公孫勝離開,又有樂和、蕭讓、金大堅、皇甫端留京,在充滿神話色彩的《水滸傳》中,這不是一個好兆頭,也是梁山好漢噩夢開始的徵召。

方臘軍雖然相對分散,但佔據了地利優勢,要知道,鬥將解決戰鬥在真實的戰場上是十分罕見的,方臘起義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所以不能草率的以鬥將為戰鬥主旋律。

而攻堅戰往往是最難打的,在兵力等同甚至翻倍的情況下,如果守城方有足夠的物資和戰鬥經驗,攻城方即便勝,也是慘勝,所以,梁山人馬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傷亡。

這就是地利的優勢,當然了,書中說方臘殘暴,不得民心,而梁山是被稱作好漢,解救百姓的正義之士,自然最終梁山還是取得了最終勝利。

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一百單八將水準層次不齊

所謂的一百單八將確實各司其職,你說誰多餘沒用似乎都不合適,然而在戰場,有的人物確實只是濫竽充數,作戰水平甚至比不上一般訓練有素計程車卒。

縱觀整個梁山,單論戰鬥力拿的出手的最多不超過五十個,而一流、準一流恐怕連三十人都沒有,在殘酷的戰爭和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所謂的鬼蜮伎倆、獨特技藝都難有用武之地,靠的只能是一刀一槍去拼,但這又談何容易?

地煞中武藝平平者不少,他們之前在梁山或許只是輔助人員,此時卻要硬著頭皮上戰場,自然而然會淪為炮灰。

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戰爭的不確定性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水滸》雖然是小說,但也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還達不到《說唐》那樣脫離生活。

比如李雲、石勇,被王寅一個衝鋒,槍挑馬踏而死;史進、石秀算得上梁山不錯的戰鬥人員,卻連同陳達、楊春、李忠、薛永一起被亂箭射死;更有像丁得孫一樣的倒黴鬼,在草叢中埋伏被毒蛇咬死……

這就是戰爭,擁有著無數的不確定因素,即便在周密的計劃也很有可能被意外情況打亂,再加上大軍軍師吳用不過一個善於陰謀詭計的鄉村教師,大局觀的戰略並不出色;副軍師朱武是陣法大家,更擅長明刀明槍的將軍對壘,玩詭計或許還不如吳用。所以,梁山在很多未知情況面前只能趟著石頭過河,難以形成萬無一失的戰鬥計劃,或者說,戰爭本就沒有萬無一失。

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天命與主旨

書中交代,一百單八將乃是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顆魔星被洪太尉誤放,故而轉世,他們的結局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這是天命,不可逆的天命,這樣的天命論或者宿命論在古典小說中是很常見的。

另一方面,歷史上宋江部在被張叔夜收編後就少有提及,是否參與了征討方臘我們不得而知,所以,所謂的死傷,全在作者的一支筆,對於書中人物而言,作者就是生死閻羅,有道是“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無論過程中如何豪氣干雲,我們都知道,梁山大多數人的結局註定是淒涼的,在作者眼中的這些好漢馬革裹屍,為國盡忠而死乃是死得其所,也不枉他們的好漢之名。同時,由於這些人的死,圍繞著是否應該招安也會形成激烈的討論,算是作者的一點小心思。

另外還要考慮的一點是,當政者會不會允許這樣的書存在,梁山的所謂好漢在統治者眼中時叛亂分子,如果搖身一變都成了功臣,《水滸》就等著被銷燬吧。所以,陣亡,或許就是他們的宿命。

方臘分明只有八大將,憑什麼能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呢?

綜上所述,方臘讓梁山傷亡慘重,指的遠遠不止所謂的八大將,梁山好漢的結局其實是多方面原因結合形成的,有內容裡的,也有書外的,畢竟,他是一部小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