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文丨木木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與白起、王翦、廉頗共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他抗擊匈奴,斬首數十萬,使其近十餘年不敢來犯。

他連卻秦軍,攻防兼備,在大面積饑荒,國力衰弱的情況下,多次擊退秦軍,守護國土。

他同白起一樣被封為“武安君”,戰功赫赫,威震各國,但也同白起一樣沒有逃掉英雄的宿命。

李牧死,趙國亡,亡趙者趙也。有時候即便對手再強大也不怕,怕就怕小人當道,國君昏庸,自取滅亡。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李牧畫像

駐守邊境,抗擊匈奴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趙國太難了。且不說隔壁虎視眈眈的秦國,光是北邊的遊牧民族就夠讓人頭疼的。

當時北方匈奴時常入侵,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雖然軍事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匈奴人遷徙靈活,隔三差五地來騷擾劫掠一番,來去如風,很難斬草除根,這時真正的“戰神”崛起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李牧來到邊境後先是增設官吏,提拔有才可靠的官員,增添烽火臺。其次將邊境地區徵收上來的稅收全都拿來作軍資。

對內:李牧厚待士兵,他訓練將士騎馬射箭,每日要殺數頭牛來犒勞將士。

對外:李牧派間諜偵查匈奴動向,命人時刻盯緊烽火臺。

若是匈奴來犯,速速退回營壘固守,不許主動出擊,違命者,斬。

李牧就是用這種

“龜縮防禦不應戰”

的方式,

戍守邊關多年,不僅軍馬物資沒有損失,百姓沒有傷亡,還養成了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

,但這種龜縮的保守戰術卻讓李牧備受壓力。

一方面,匈奴人認為李牧怯懦,貪生怕死。另一方面士兵們覺得他膽小怕事沒骨氣,背地裡指責他畏戰。

趙王乾脆派人來斥責李牧,但他不為所動,依舊堅持這種龜縮保守的方針,趙王一怒之下,將其撤職,改派他人代其領兵。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撤掉畏縮不敢應敵的將領改派他人,趙王此舉看似英明,但實際上,

匈奴騎兵機動性強,北部地區地勢更有利於匈奴進退,防守方若主動出擊,很容易被“誘敵深入,一舉殲滅”

。匈奴來犯主要是為了掠奪資源,

李牧的戰術雖然面子上難看,但這種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同時還可以使敵人驕縱大意,便於日後反擊。

新將領上任後一改李牧的作戰方式,頻頻出戰,損失慘重。邊境受戰火紛擾,軍隊失利,百姓、良田、牲畜遭受蹂躪,匈奴人大快朵頤,此時趙國遭受的損失遠比李牧鎮守時大得多。

趙王無奈只好重新請李牧出山,李牧說:大王若用臣,臣還會沿用之前的戰術,大王同意臣才敢領命。趙王別無他法,只好答應。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傳》

重回邊境的李牧依舊按照原有的戰術,每日訓練,收縮防禦,接連幾年匈奴都一無所獲。匈奴人雖又失去了掠奪的機會,但卻更加堅信李牧膽小怕事,不敢出兵而愈發猖狂。這邊趙國士兵也都按奈不住上陣殺敵的衝動,紛紛請戰。趙軍士氣高漲而匈輕敵驕縱,李牧見時機成熟了,決定一雪前恥。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李牧一般不出手,出手就不一般,他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於騎射計程車兵十萬人,同時派牧民外出放牧吸引匈奴來劫掠,多兵種配合大兵團作戰。

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故意留下數千人被俘,匈奴單于見趙國軍隊如此軟弱,親自率領大部隊入侵,李牧各處設伏,等到匈奴揮軍入侵後,各處伏兵一起發動,從各個方向包圍匈奴主力,殺死匈奴人馬十多萬,使之元氣大聲,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都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李牧,為全華夏擋住匈奴的攻擊,一戰成神,而後他又前往中原戰場,繼續揮灑他那過人的軍事天賦。

抗擊秦國,喊冤被殺

趙國與燕國唇亡齒寒,鄗代之戰後,燕趙兩國徹底失和。

公元前243年,李牧進攻燕國,拿下武遂、方城兩座城池。

公元前235年,趙悼襄王逝世,抗擊燕軍的主帥王煖也是死了,此時秦將王翦、樊於期分別從上黨、南陽圍攻趙國,一連奪取多座城池,

趙國亡國陰影日益加重,李牧成為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趙悼襄王逝世後,趙王遷即位,李牧臨危受命,奔赴戰場,到任後重整軍隊,先防守後反擊,伺機而動直擊秦軍大營,於宜安大敗秦軍,守住了國土,史稱

“肥之戰”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這場戰役是戰國後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殲滅戰,讓秦、趙兩國都看到了這位帥才非凡的能力,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而他也沒有辜負這份榮耀。

三年後,秦軍再次入侵,兩路夾擊企圖將趙國攔腰截斷,李牧率兵兩頭奔襲作戰,再一次把秦軍打回了老家。

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史記》

公元前229年,秦國名將王翦率幾十萬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大將軍李牧傾力抵抗,這是兩國最頂尖軍事人才的較量。當時趙國遭遇大面積饑荒,國力相當衰弱,可即便如此,王翦也無法正面攻破李牧的防禦。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難勝,強攻不成,就施暗算。

他派奸細潛入趙國,重金賄賂趙王遷的寵臣郭開,這位趙國相國曾進讒言陷害廉頗,使其負氣出走魏國,相當於令趙國自斷一臂,現在他又接受敵國賄賂,散步謠言說李牧勾結秦國,密謀造反。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君王,戰神李牧告訴你什麼叫悲劇

郭開畫像

昏庸的趙王聽聞後不加查證,立即派宗室趙蔥前往前線解除李牧兵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為了軍民百姓,江山社稷,李牧拒不領命,趙王暗中設下圈套將其抓捕後斬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三個月後,趙國亡。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史記》

總結

命運總是這樣喜怒無常,它給了李牧卓越的軍事才能,卻沒給他一位賢明的君王。秦之白起,趙之李牧都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他們同被封為“武安君”,同樣戰功顯赫,同樣被君王猜忌,含冤而死。

只不過,白起死後,秦國還有後來者,而李牧死後,趙國失去賴以支撐危局的良將,整個國家頃刻而亡。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