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高適《燕歌行》中寫道: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千百年來,提起抗擊匈奴的將領,李廣“飛將軍”的名號,可謂家喻戶曉。

他少年得志,為國守邊四十年,單是抗擊匈奴的戰役,就參加過七十多次。

然而,本應成為當朝顯貴的他,卻官不過九卿,最後自刎於大將軍衛青的幕府,何其悲哉。

什麼樣的人生際遇讓他如一顆耀眼的星辰騰空而起,卻又黯然消失於天際?

高爾基曾說:

“人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生不逢時,命途多舛,在與天運抗爭的路上,李廣從未被敵人打敗,但終究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人,只有在自我成全的過程中,與自己和解,才能過好一生。

放下執念,才能與生活和解

作為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李廣擅長騎射,膽識過人,武藝非凡。

《史記 李將軍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傳說,有次,李廣外出打獵,忽然看見草叢中閃過一隻老虎,他立刻拿起弓箭,射出去,眾人都以為射中了老虎,忙跑去看。

沒想到,射中的卻是一塊石頭。李廣自己也納悶,箭怎麼能射進石頭呢?

於是他拿起弓,連射幾支,卻都不能像剛才那樣射入石頭。

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也可以看出李廣臂力驚人,有騎射的天賦。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而這份天賦,也讓李廣在入伍之初,嶄露頭角。

漢文帝14年,匈奴入侵蕭關,李廣入伍參軍,奮戰沙場,殺敵無數。

漢文帝對李廣說: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言下之意,以李廣的才幹,如果幫劉邦打天下,封個“萬戶侯”不成問題。

這句話在李廣心裡種下了“拜將封侯”的種子。

只是,年輕的李廣沒有明白漢文帝話語中的“機鋒”,他無暇去想什麼是“子不遇時”,他一路高歌猛進,奔向理想。

漢景帝繼位後,“七國之亂”爆發,李廣跟著太尉周亞夫平叛。

在昌邑城下,李廣一刀斬斷了叛軍大旗,自此名聲大震。

不久後,李廣被調任上谷太守,幾乎天天與匈奴交戰,有李廣在,匈奴不敢越雷池一步。

典屬國公曾說:“李廣為將,才氣無雙”,匈奴更是敬佩李廣,稱他為“飛將軍”。

然而,對李廣而言,伴隨著名氣而來的,是疑慮和不甘。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彈指一揮間,四十多年過去了,他沒有等來拜將封侯,等來的是兩鬢的白霜。

年少的他,曾離成功很近;

可如今,夢想卻越來越遠。

正如佛家言:“求而不得,舍而不能。”

人的大多數痛苦,不過是因為自己心中的執念太深,放而不捨,失而不甘。

一念執著,萬般無奈,李廣在生活中鬱鬱寡歡,他不交朋友,遠離家人,更多的時候,是在漫無一人的戈壁灘上,喝得酩酊大醉。

但生活是“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認真對待生活,盡力就好,當斷則斷,該舍就舍。把心靈騰空,陽光才會照耀進來,生活才會隨心自在。

告別過去,才能與未來和解

漢武帝即位後,李廣不再守關,成了未央宮的禁衛軍長官,常伴君側。

為了再現當年的風姿,年過半百的李廣,苦求漢武帝,讓他重回戰場。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李廣帶兵出雁門關進攻匈奴,不僅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活捉。

被俘後,李廣透過裝死僥倖逃脫。

死裡逃生的李廣回到京城,按軍法處置,當斬。

他不得已拿錢贖罪,卻被貶為一介布衣。

好在,幾年後,他被重新啟用,任右北平太守,卻在河套之戰中,無功而返。

不久後,與博望侯張騫夾擊匈奴,再次全軍覆沒。

他明明是赫赫有名的“飛將軍”,他明明是天子眼中的“萬戶侯”,為何如今一敗塗地?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前半生的高光時刻,時常在腦海閃現:

當年,他可以一個人從匈奴幾千人的埋伏中突圍,毫髮未損地返回營地;

當年,他可以縱身一躍,跳到敵人的馬上,活捉匈奴將領;

當年,重病纏身之時,依然可以徒手與匈奴兵肉搏……

無法與過去告別,自然看不清現實的面孔。

時移世易,漢武帝不是當初的漢文帝,他要的是對匈奴碾壓式的大勝仗;

歲月不饒人,李廣也在慢慢老去;後浪拍岸,衛青、霍去病兩顆新星,已然升空。

看不清現實的李廣,像一頭孤獨的駱駝,在黑茫茫的戈壁灘上,疲憊又絕望地前行。

易卜生曾說:“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人,得學會向前看。

無論前半生是光彩奪目,還是黯然無色,都不值得後半生去反覆追憶。

敬往事一杯酒,歲月向有光的地方走,從回憶中走出來,才能握住未來的手。

接納命運,才能與自己和解

“皇上又要出征漠北?”六十多歲的李廣聽到這個訊息後,心中的希望再次被點燃。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令遠征匈奴。

等了一輩子的大決戰就在眼前,李廣決定破釜沉舟,再賭一把。

他匆忙覲見,苦苦哀求,總算說服漢武帝同意他掛帥出征。

莽莽戈壁,滾滾黃沙,率領十萬大軍的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雄姿英發,緊隨其後的李廣,在浩蕩的大漢鐵騎中,心事重重。

與匈奴決戰,立戰功、得封賞、青史留名。

這個纏繞了他一生的夢想,近在眼前了。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大戰在即,李廣主動請纓,衝當前鋒,卻遭到了衛青的婉拒。

他不知道,本次出征前,漢武帝叮囑過衛青:

李廣年紀太大,運氣不好,千萬不能讓他當先鋒。

李廣被拒絕後憤然起身,率部出營作戰。

沒想到,漢武帝一語成讖,李廣實在太倒黴了,剛出營,就遇見了大風。

李廣一行,被風沙吹偏了行軍路線。

等被衛青找到時,一切已成定局:漢軍大勝匈奴。

只是,這個勝利,再與李廣無關。

回到大將軍幕府,衛青尚未發難,李廣卻坦然承擔了所有的錯。

他轉身問部下:“這一切都是天意嗎?”

不等眾人回答,他揮劍自刎。

“飛將軍”李廣,滿懷憤恨地離去,給世人留下無限的遺憾。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我們都要與自己和解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李廣“數奇”,就是命運不好,時運不佳。

李廣的一生,好運似乎總是繞著他走,而他,也總是和命運,對著幹。

無法與命運和解,鑽牛角尖兒似的抗爭,只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直到無路可走。

命運從不公平,有人住高樓,有人一身鏽;

但命運又很公平,只要你能微笑著與之言和,它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源源不斷的期待。

接納命運,悅納自我,人生處處是希望的出口。

七百多年以後,王勃寫下《滕王閣序》,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道盡了對李廣的“意難平”。

又過了幾十年,27歲的王昌齡科考失利,塞外散心之際,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追思李廣的勇毅。

李廣,曾是“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的年輕將領;

也曾是“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的江湖俠士。

他的出場多耀眼,他的離去就多悲涼。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李廣“來如風雨,去似微塵”的一生,讓我們明白,努力時不遺餘力,追夢時全力以赴,如果求而不得,也要學會融通夢想與現實,別和命運較勁,試著與自己和解。

弘一法師說:“生活裡,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人生本就是酸甜苦辣,各有其味。

在各色的人生中,照看好生命和心靈,學會與自己和解,才不負此生。

與君共勉。

作者

| 瑾山月,以筆為槳,自渡渡他。

圖片

| 《漢武大帝》、《大漢天子》劇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