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炫耀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反手掏出手槍開了一槍

在我國的民間裡,一直就流傳著武功和氣功的說法。每種武功都讓人神往,據說有的可以刀槍不入,有的可以身輕如燕,還有的可以將身子縮成嬰兒大小,真是千奇百怪。再加上近代各種小說和影視劇的渲染,再一次給功夫這古老的外衣上渲染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據《孟子·盡心》記載,“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種種這樣的古籍記載,始終讓人們對待功夫的看法,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此人炫耀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反手掏出手槍開了一槍

在清朝末期,局勢動盪,社會混亂,江湖與朝廷的分界線逐漸模糊,更是有很多的奇人異士紛紛投效沙場,來實現自身價值或是報效國家。有這麼一個人,對外宣稱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聽說後,就反手掏出手槍給了他一槍

,那麼這個人的結果到底如何,是不是真是刀槍不入,我們接著往下看。

此人炫耀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反手掏出手槍開了一槍

因為清朝統治者的自大自滿,隨著閉關鎖國的政策的實施,使得錯過了與世界交流發展的機會,錯過了文明進步的第一輛列車。在我們沉浸在地大物博的天朝舊夢時,英美等國家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著革命。

隨著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天朝大國的美夢被打碎,迅速從世界第一序列的國家淪為人人可以欺負的物件。更何況清朝當時的統治者軟弱無能,

以慈禧太后為首,更是“以天朝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哪怕有一些愛國志士,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此人炫耀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反手掏出手槍開了一槍

這個時候民間就自發的有了一些組織,希望憑藉著自己努力可以驅除洋人,恢復往日大國的威嚴。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類組織居然真的迅速的壯大了起來,並且得到了部分官員的支援,最後更是讓慈禧太后都暗地裡允許了,希望能憑藉著他們來遏制住洋人在中國的活動。這些組織就是後來的義和團。

早期的義和團的確是有著自己可以拿得出來的功勞,可是越到後期,義和團的弊端就越明顯。這樣的民間組織不像軍隊那樣有著嚴明的紀律,大多數人都是靠著一腔熱血才走到了一起。沒有具體的目標,只有一個空泛的理想,也沒有能夠真正服眾的人物,只是被清政府當槍使。

哪怕一些地方官吏已經支援義和團的行動,也是無法發揮出應該有的作用。隨著清朝的日益腐朽,英美等國家更是一點一點的蠶食中國的土地,當他們把義和團的事情拿到檯面上去說的時候,根本不用費什麼口舌,就輕易的讓清政府臨時倒戈,連表面上的支援都不願意繼續維繫,

反過來就大力鎮壓義和團,想必義和團的人怎麼也不會想到,昨天還是自己盟友的清政府,今天轉過身就對自己動刀子吧,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清朝的滅亡也已經是一種必然了。

此人炫耀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反手掏出手槍開了一槍

而這個時期,袁世凱已經可以領導清朝的部分軍隊了,可以說的上是一位比較有是實權的人,哪怕軍隊裡也有不少人是義和團出身的人,他仍是有些看不起他們,聯絡到後來袁世凱的所作所為,倒也是能理解他這時候的想法。

不過即使是這樣,軍隊和義和團之間大體上是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因為義和團裡魚龍混雜,有不少人用一些江湖把戲來吸引眼球,袁世凱迫於形勢,也只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袁世凱和幾位義和團的人員一起吃飯,三句不離老本行,有人又說起了自己所謂的“刀槍不入” “神功護體”,這樣的吹噓惹的袁世凱很是厭煩,於是掏出手槍給了他一發子彈,這個人的“神功”並沒有能保住他,很快他就命喪當場。其他人見了,也不再吹噓自己的功夫如何如何,都離開了。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卻也體現出義和團的地位在逐漸下降,在隨後的時間裡,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就這麼被鎮壓了。

結語

在我們今天看來,義和團的行為上還是有很多的不可取之處,甚至有那麼一絲狂熱信徒的影子。但當時的人們並不清楚,義和團的初心是不可否認的,在外敵已經凌辱至此的情況下,領導者非但沒有作為,,反而是助紂為虐。當時的人們團結起來,也是想要保衛國家,保衛民族,將強敵趕出我們的國土。即使在後期因為一些魚龍混雜,被用心人利用,導致偏離的初衷,但我們也不應該一棒子打死,更應該重視的,是他們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

參考文獻:

《俠客行》

《孟子·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