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其實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到現在也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時間,距離現在也不是很遠,但是這短短的三百年之間,人類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傳統的農耕文明,到了如今的巨大生產力。

這其中的變化著實有點讓人好奇,所以,在清朝,普通人家到底擁有多少錢的資產才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呢?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小康之家的定義是什麼?又該如何定位?筆者並沒有進行過很徹底的研究,更何況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小康家庭的制定標準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並沒有準確的數字來進行支撐。大致想來,有老婆(老公)有孩子,有房有車但無貸款,卡里還有保命急用的上萬存款,這樣的生活可以說的上是小康生活了。

外人眼中的國人

其實需要宣告的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時候,百姓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的好。從外國人訪華的文獻可以看出,中國當時並沒有展現出很繁華的景象,而且田園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只有少數幾棵樹,且形狀怪異。

英國的使節表示,船上的中國員工都普遍消瘦,大片的人群之中,很難發現如今比比皆是的大腹便便的人,幾百上千的人中,連一個啤酒肚都看不到。在中國僱工接過使節給他們的殘羹剩飯的時候,都超級感恩;就連英國使節使用過的茶葉也會進行爭搶,再次利用來泡茶喝。由此可見,當時的消費水平真的不高。

但是,這僅僅只是洋人的一面之詞。我們從鴉片戰爭開始進行計算,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可以達到4500萬兩。

經濟學家對當時的工農業收入進行評估表示,一共有25.18億兩左右,去除稅負,人均收入可以達到6兩。由此可見,真的不是很高。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古代的小康社會

那麼在古代,小康社會又該如何去定義呢?我想這要放在古代的背景來進行定義。我們就以清代來說。

在清代,人們使用的貨幣是銀兩,那麼用銀兩進行換算,一個普通人家,要擁有多少銀兩才可以衣食無憂呢?這一問題清代的大量史料之中並沒有進行相關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清代流傳下來的史實、小說雜誌等文獻看出其中的比例。

首先要計算出小康家庭的水平,我們要了解清代的消費水平與購買力,從現代的紙幣就可以看出,每一個時期甚至每一年的紙幣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清代也是如此。清代的一兩銀子在不同的時期,購買力與作用也大不一樣。

以乾隆皇帝在位時期為例。在那個時候,人們拿著

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一石大米,古時候的一石等於120斤,但是用現在的計量單位一石是142斤。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有人會問,那時的雞鴨魚肉等商品賣到了多少錢?史料之中對於這個並沒有過多的介紹。但是,從《醒世姻緣傳》中,我們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些有關物件的資訊。文中相關內容顯示,

一斤肉需要花費八分的銀子,一隻雞需要一錢半的銀子,且著重表示,酒是一件奢侈品比較昂貴。

從文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大致來說,

一兩銀子可以買回來十二三斤左右的肉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京城的物價歷年來都遠高於其他地區,就像現在的北京一樣,但是,大致上差別並沒有特別大。

掌握了相關的物價資訊,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工價。首先我們看看婦女勞動力的價格。封建時期的女性,基本上與“三臺”(磨臺、炕臺、鍋臺)緊密相連,當然也有不甘於一輩子守在這些臺子前的,會選擇外出謀生,但是由於時代環境的影響,經商的門路女子少得可憐,所以,為了掙脫時代的枷鎖,許多女子選擇出去做接生婆,或是媒婆,還有奶孃等職業。

但是,這些職業的不穩定性很強,除此之外,這些職業的收入也超級低,

一年到頭僅僅只有十兩不到的銀子。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再來看看家庭的頂樑柱,男性的工價。一個成年男子,一

年下來可以獲得15到20兩的銀子,

這裡面不僅包含自己做雜工的費用,也有自己進行耕作的費用。

總的看來,在當時的一個四口之家,七七八八加起來,量收入也只不過是40兩銀子罷了。

這和當時的知縣的年俸祿差不多,當時的知縣一年的俸祿也就45兩銀子。那個社會,我們通過歷史的長廊可以看出,商品一點都不發達,人們賺錢的主要目的都只是為了活下去,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根據現在的科學顯示,一

個成年男子一天要吃一斤的糧食,一年也就是要消耗掉265斤糧食,四口之家也就要消耗掉1460斤的糧食,折算下來,需要大概14兩左右的銀子。

很早開始,中國封建社會就開始以小農經濟為主,這一經濟形式一直延續到了清代。農民保持著自產自銷的生活方式,透過辛勤的勞作來實現自己的溫飽幸福。在風調雨順的年代,農民不僅可以吃飽穿暖,還擁有很多餘糧,這樣他們不僅可以將糧食進行囤放,也可以將他進行變賣,獲取資金。但是,有喜就有憂,有豐收就有災荒,如果遇到旱澇等自然災害,在當時的情況下,只得求助於龍王,希望老天爺賞飯吃。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當然,有飯就要有飯,在當代還需要各種配料,儘管清代還沒有這樣的條件,但是生活必備品,什麼油鹽醬醋缺一不可,這一計算下來又是一筆開支。除此以外,還有衣服的添置,住房的需求,乃至類似現代人的各方面的應酬,都需要銀兩來開銷。

所以七七八八的綜合起來,一年40兩的收入,只能勉勉強強維持一年的開銷,根本很難擁有餘錢。

由於所有的一切都包含著富人階級,農民的自給自足註定了他們沒有產品交易。所有,經濟學家表示,

85%的人都是貧農,人均收入只有2兩左右。而封建社會的中農與富農人均可以達到30到50兩。

從抄家看小康

那麼,一年40兩的收入都只夠勉勉強強支撐一年的生活,那麼要多少錢才可以算得上是清代的小康家庭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筆者接下來給大家舉幾個清代被抄家的例子,讓大家看看什麼叫小康家庭。

第一個是清代的舉人王錫侯。

根據當時的科舉制度,舉人的地位高於秀才,還可以進入朝堂做官。但是王錫侯中舉之後並沒有像其他舉人一樣入朝為官。儘管這樣,遠離紛爭的王錫侯還是受到了文字獄的牽連。

乾隆四十二年,王錫侯被抄家,家產經過估算有將近478兩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第二位是生員祝廷淨

生員就是我們常說的秀才,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一等級,秀才不可以入朝為官,但是在鄉下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對於他的定位,可以基本與小康生活相吻合。

祝廷淨是江西德興人,他被抄家還是在他死之後,由於文字獄《讀三字經》一事被抄家。從抄家的清單上面來看,祝廷淨的家產包括房產、地產、上好的傢俱,祝廷淨被抄家時,只要是稍微可以變賣的物件全部被拿走,

保守估計大約在317兩左右。

從這兩個抄家案例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在清代做官與不做官一年下來的收入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例如李侍堯、和珅等人,家裡資產動則幾百萬的畢竟是少數,就算入朝為官,一年下來可以有幾萬或者十幾萬的資產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儘管前面兩位沒有做官,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收入比一般的尋常百姓要高太多。畢竟他身上擁有功名,在地方以及很多領域都受到人們的尊重,很多有權威的事情都需要他們上場。因此得到錢的門路也就比較多,且很容易基本上動動嘴巴,動動手就可以。

清朝時期,普通人家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按照這個來計算,普通百姓要想達到小康水平,儘管資產不能達到數百兩,但是也不能少於100兩。

乾隆盛世之時,是清朝國力最好的時候,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擁有將近3億人口,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生活在溫飽線以下,家產能夠到達100兩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就是古代的貧富差距,與現在的差距一樣很大,但不一樣的是,現代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在享受的過程中差別有點大罷了。

總的來說,普通人

一年要是可以獲得50兩的銀子,就可以算的上是溫飽符合

,要是有100兩銀子,就是小康家庭了。

但是,由於自給自足的生存方式,清代的普通百姓每一家根據人口與勞動力的不同,收入也有所不同,生存標準也不同,要是遇上天災人禍,小康的定義就會更不一樣。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定義,所以要想過上小康生活,請保持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