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

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

我們來看第一句。

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

內,就是向君主進言,揵,就是控制君主的思想。

《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鬼谷子開篇講了內揵的定義。接下來,鬼谷子從內揵的角度,告訴大家上一講中提到的各種君臣關係,它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與君主距離很遠卻被親近的,是因為暗中能夠與君主心意相通;與君主距離很近卻被疏遠的,是因為與君主志趣不合。

我們說,鬼谷子闡述的這三對,具體的六種君臣關係,表面上看,好像邏輯關係不是很明確,但是,它們形成的原因,卻是層層遞進的。

比如,這裡說,遠而親者,是有陰德的原因,這個所謂的有陰德,就是說君臣有了看不見的一個基礎,內心交流的基礎,而後面的,近而疏者,志不合,這個志不合,就是更進一步了。志合不合,就是說,不僅有了溝通的通道,有了交流的基礎,還能夠在此基礎上,志趣相不相投,目標相不相同。所以,管仲輔佐桓公,范蠡跟隨勾踐,張良能夠追隨劉邦,諸葛亮能夠選擇劉備,無一不是因為君臣雙方都有共同的政治目標和願景。有了這個作為出發點和前提,才會有後面的君臣合作,才會有後面的君臣同心。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

《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投奔君主卻得不到重用的,是因為他們所獻計策得不到君主的欣賞;離開之後反而被君主再次召回的,是因為他的計策被後來的現實證明是可行的,是合乎君意的。

這就是說,即使你前面志趣相合,但是也可能,就而不用,原因就是策不得也。策不得,就是說,咱倆的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願景,但是,你做事的章法,你做事的方法,我卻不一定喜歡,不一定採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可行性的原因,換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你要給老闆提供可執行方案。所以,最終君主讓一個臣子實際做不做事,不是看他現在是否被任用,現在是否有官職,而是看他提出的方法,提出計策,最終能不能經受住實踐的考驗和驗證,也就鬼谷子說的,要事中來也。

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每天都在君主面前活動卻不被重用的,是因為他的計謀不符合君主的心意;相隔遙遠卻被君主掛念的,是因為他的計謀與君主暗合,君主正等待他前來決斷大事。

即使你的方法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是可行的,也有可能不被君子採納,也有可能不會真正重用你,因為,你考慮事情沒有真正能夠迎合君主的心意,沒有站在君主的角度考慮事情。所以,總結一下,如果,你能夠如果你能夠與君主溝通,能夠與其志趣相合,能夠提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迎合君主的心意去做事,那麼最終,君主每天掛念的人就是你,每天商量大事的人,每天決議大事的人,它都會是你。

《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所以,乾隆為什麼一直到死,都非常信任和珅呢?因為和珅能夠與他合於謀,和珅深諳乾隆心理,做事不僅能夠顧全大局,不僅有實在的能力,而且還能符合乾隆的個人心意。這裡面的符合個人心意,我們要劃重點。那麼具體的,什麼才叫符合了個人的心意呢?那麼它就包括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這裡面的具體深意,大家自行理解。而我們說,也正是因為這個符合心意,因為這個心領神會,乾隆最後才更加重用和珅,才更加放心和珅,而不是其他人,而不是所謂的忠臣劉墉,而不是所謂的忠臣紀曉嵐等。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

所以說,沒有搞清楚君臣關係原因,就去進獻計策的人,必然會遭遇排斥。

這裡面的見其類,這個其類,就是上面說的這六種君臣關係,所謂見其類,就是都能夠搞明白這些關係的原因和緣由。就是說,如果你把這些關係前後的原因都能分析的很清楚了,才能避免被排斥,才能避免被拒絕。

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不瞭解君主心意的情況下,就去隨便去遊說,必然會遭到否定。

你作為臣子,摸不清君主的心意,你就去進言,就去做事,當然是完全錯誤的,完全失敗的。

《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順著這個思路深挖下去,我們就會發現,這裡面就會涉及到一個管理學中的一個潛規則,就是說,作為領導,你用人,在能力和忠誠之間相權衡,你會選擇哪個?結果是,很多的管理者,都會選擇後者,都會選擇忠誠。因為他們認為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但是比它更重要的,就是你的忠誠。而所謂的忠誠,就是下屬迎合領導要做出付出,這可不單單是拍馬屁那麼簡單,而是願意暴露自己的問題,暴露自己的缺陷,願意將自己的把柄,將自己的弱點留給上級。這樣,上級才更放心用你,才更安心用你。所以,乾隆能夠放心的用和珅,一方面,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和珅對乾隆,他可以合於謀,他可以得其情。另一方面,就是乾隆抓住了和珅個人貪婪的慾望,抓住了他貪腐的把柄和證據,從而更好的操控和利用,從而確保他足夠的忠誠。這就是我們說的,封建政治的特徵之一,亂像之一,以貪養忠。總而言之,這個現象,這個規則,它就是君臣博弈的最終結果,就是雙方利用,雙方成就的一個過程。

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確定了具體的遊說方法,運用得當的話,就可以出也可以入,可以開啟也可以關閉了。

什麼意思?就是說,你如果可以得其情,可以得其法,那麼就可以隨意的出入對方的內心,就像在對方的內心,安裝上一個門閂一樣,你想關上就可以關上,你想開啟就可以開啟。放到君臣關係上,就是說臣子使用了內揵之術,透過恰當的遊說,最終做到了對君主的完全駕馭和掌控。

《鬼谷子》第十八講 見類得情

那麼具體的,內揵之術,它在落地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歡迎大家定時收聽四哥品書,鬼谷子講解,內揵篇,下一講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