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秦國的函谷關可謂是固若金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歷史上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此處地理環境極為複雜,地形構造也極為險要,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的函谷關可以說是難以有人攻入,不過,倒也有這麼一位將領,雖說他的名字在整個歷史上並不是令很多人熟知,但是他在戰國時期卻是唯一一個攻入秦國函谷關之領將,此人便是匡章。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匡章是齊國之人,在相關的史籍上對他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但他在當時卻是功名顯赫之人,人稱章子,亦或是匡子、田章。匡章老師是孟子,早些年間在魏國遊學,後來成為齊國的將領,不過在歷史上,匡章本人卻是一位比較有爭議的人物。

齊國在當時的強大,匡章在其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齊國的百年大業基本上都是憑藉著匡章而興起的,從齊威王開始一直到齊宣王、齊閔王,匡章輔佐了齊國三代帝王,他所帶領的軍隊,曾擊敗過北邊的燕國,也曾打敗過南邊的楚國,更是攻破過西邊的秦國,可謂是戰功赫赫,不容小覷,即便是同當時戰國第一名將白起進行一番比較,想必匡章也是不遜色的,不得不說,司馬遷在著《史記》之時,確實是將這位大將給漏了去。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匡章這一開始之時不過就是個看起來文弱的書生,但是後來卻在作戰上顯示出了非凡的天賦。秦國在崛起之後,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強敵,匡章作為唯一一個攻破強秦函谷關的名將,其分量也是可想而知的。

匡章戰略目光極為深遠,在公元前314年,齊國北邊的燕國內部發生了動亂,匡章則利用這個機會率領著10萬大兵,經由渤海,行軍50日後直破燕都,趁燕國國內憂外患之際,一舉破城;而在公元前298年,匡章又率領著齊國,魏國和韓國聯合之兵,向強秦的函谷關發起進攻。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秦國所面對的聯軍並不少,而之所以能夠在這種局勢之下依舊保持著自己的強大,主要是依賴於函谷關的特殊地勢。函谷關之險要,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秦國擊敗了一次次的聯軍,也將其他國家合縱攻秦的計劃一一攻破,所以,在此之前,聯軍經過了相當多次的進攻,但是最後依舊是以失敗告終,秦國依舊立於不敗之位,也因此愈發的強大起來。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匡章在用兵之上倒是別有特色。秦國以往的戰術都是死守不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很好的利用函谷關的險要地勢。但是,匡章卻很好的將秦國的戰術進行了攻克。面對秦國的死守不出之策,匡章倒也是沉得住氣,他並沒有率領自己的軍隊進行強攻,只是帶領著自己的部下和秦國乾耗著,既然秦國不出兵,那麼匡章也同樣不出兵,只是帶領著自己的部下,在函谷關外守著,這一守,便是三年多。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在這個過程當中,匡章除了死守之外,並不是麻木的和秦國進行對峙,而是對秦國進行封鎖,導致秦國難以調配軍需物資,但是匡章一方的聯軍整個的物資調配卻是相當到位的,這導致秦國在後期難以繼續與其進行對峙,最後毫無選擇,只能率軍出戰,和匡章一方進行戰場上的激戰。面對聯軍的強大兵力,秦國原本固若金湯的函谷關,最後還是被聯軍一舉攻破。公元前296年,在函谷關被攻破之後,秦國的秦昭王最後只能選擇割地自救。

戰國時期被低估的名將,曾二度擊敗秦國,白起都不一定是他的對手

不得不說,匡章在面對強大的秦國之時,依舊可以這般冷靜理性,並且還想出了應對秦國的辦法,實屬是不簡單。匡章離世後,白起成為了新一代的戰國傳奇,倘若是兩人有機會對峙一番,想來也是會相當精彩的!畢竟,單單從匡章的經歷而言,他的兵術及軍事謀略等,確實也是足以匹敵白起,不容小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