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關鍵詞:亞歷山大二世、直屬領地、起義

前因

1848年革命之後,俄國控制下的會議波蘭王國民眾無權,經濟改革拉胯。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灰色:波蘭王國的德語地圖,黑線是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領土

後果

波蘭失去形勢上的自治權,會議波蘭王國不復存在,淪為俄國的“維斯瓦邊區”。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波蘭王國1815年至1830年間的疆域

詳細過程

一、堅韌的波蘭帝國軍隊

1863年1月,國內外渴望波蘭獨立的軍官、學生與激進政治家組建的“紅黨”宣佈成立臨時民族政府,發動反抗俄國的大起義,最終遭到了沙皇的殘酷鎮壓而失敗,波蘭人最終把名義上的祖國也搭了進去。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

所謂的名義上的祖國,即18世紀中期,在俄國境內的原波蘭領土上保留著的會議波蘭王國。波蘭農民們出糧給沙皇交租子,波蘭工人們出錢給沙皇交稅,波蘭計程車兵們更是為了沙皇的戰爭拋頭顱灑熱血。然而,波蘭人的付出換來的還是“二等公民”的待遇。

克里米亞戰爭後,波蘭人發現俄國人在克里米亞這麼慫,自己也不一定幹不贏他們。之後的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又引起大範圍農民暴動。處在社會底層的激進派認為俄國人正處在最虛弱的時候,而建制派則認為這時候是利用國際局勢迫使俄國讓步的絕佳機會。

於是,激進派成立了紅黨,而建制派創立了白黨。這兩個同樣為了波蘭獨立而奮鬥的政黨中,紅黨正如其色彩一般象徵著徹底的社會革命,他們組建起“波蘭中央民族委員會”。

並用我們熟悉的“地下黨”組織模式成功避開了沙皇軍隊的眼線,密謀於1863年1月22日發動了反抗沙皇的起義。儘管口頭上不支援,但是“白黨”們的身體還是很誠實,既然能夠嘗試為自由的波蘭一搏,誰又不願意添一把柴火?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弗朗茨·魯鮑德筆下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克里米亞戰爭中關鍵一戰)

二、不一樣的起義軍

起義之初,波蘭中央民族委員會的成員還算精明,他們號召農民反抗在波蘭仍然推行的農奴制,最大限度的發動群眾參與戰爭,並號召周邊包括烏克蘭、立陶宛等俄國統治下的少數民族揭竿而起,建立一支反俄聯盟大軍。

不過,別看波蘭精英們一頓操作猛如虎,但一看實力菜如狗,他們召集起來的與其說是起義軍,倒不如說是一群手持鐮刀、長矛和獵槍的民間義勇隊。可惜的是,他們沒有中國人優秀的運動戰與游擊戰傳統,只是向俄國駐軍發動了自殺式的襲擊。俄國人雖然打不過英法,不過收拾他們還是綽綽有餘。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克里米亞戰爭(十九世紀歐洲大陸戰爭)

三、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波蘭起義軍和俄國駐軍的實力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波蘭人在圍追堵截下很快“轉移”到了農村,紅黨起義領袖巴德列夫斯基被捕犧牲,起義軍隊的領導權也從“紅黨”手中換到了“白黨”手中。

這些穿鞋的大人物顯然要比紅黨人更惜命,他們在猶豫中和俄國人打打停停。半年之後,起義軍眾多將領先後陣亡,戰況急轉直下,“白黨”更是準備公開向俄國投降,起義即將全面失敗。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

最後,已經勝券在握的沙皇祭出了最後的“大殺器”,宣佈在波蘭境內廢除農奴制,賦予農民份地與農村自治的權利。這招釜底抽薪的伎倆快速奏效,大量獲得了土地的農民開始退出他們曾經為之奮鬥的起義軍隊伍,安享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就將起義者推入了萬劫不復。

當年秋天,喪失了戰鬥力的起義隊伍徹底失敗,沙皇依靠分化瓦解的戰略徹底鎮壓了波蘭起義軍。波蘭會議王國名義自治地位也被取消。俄國透過行政命令,以“維斯瓦河邊區”這一稱謂取代了從1815年延續下來的會議波蘭王國,讓這一地區徹底淪為了俄國直轄的軍區。

波蘭歷史:1863年的一月起義,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

▲1831年波蘭王國

結論:

1863年波蘭的一月起義,是波蘭內部激進派與建制派爭取波蘭民族獨立的一次武裝嘗試。革命者自身組織經驗缺乏,也缺乏裝備與實力,無力與沙皇俄國政權對抗。

在俄國的軍事鎮壓與分化之下,波蘭人民的這次起義不僅沒有到達目的,甚至讓波蘭徹底喪失了形式上的獨立,成為了俄國的直屬領地。

參考文獻丨《波蘭通史》、《波蘭帝國戰役》、《沙皇帝國》

文案編輯丨青史風流

圖片丨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