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六歲出道的高智商學霸,被社會毒打後有點“社交恐懼”

提起“初唐四傑”王勃,就不得不提起他小時候的一系列驚才絕豔的光輝事蹟:

6歲,能作詩,《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

9歲,能出書,針對文學大V顏師古註解的《漢書》中紕漏錯誤寫了《漢書指瑕》十卷 ;

14歲,選修醫學、藥學雙學位。醫學畢業論文《醫語撰要》,註釋《黃帝八十一難經》研究成果創造醫學奇蹟,一時間那名氣之大,一個長安裝不下;

15歲,給宰相寫信,反對征討高麗,闡述自己的政見,宰相看了直呼好傢伙!這孩子是個人才!

16歲,科舉及第,被皇帝讚賞,成為大唐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

總而言之,在王勃16歲之前,他就壓根兒不知道失意、挫折這些負面的字眼怎麼寫,高智商學霸的樂趣就在於一帆風順,只用了十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別人幾輩子耗盡心力都很難取得的成就。

王勃:六歲出道的高智商學霸,被社會毒打後有點“社交恐懼”

沒有什麼神童和天才,只是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更努力

王勃,字子安,出身大唐“五姓七家”中的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族譜非常好看,三公九卿,皇后宰相一串一串的。

王勃的爺爺王通是當世的飽學鴻儒,非常牛,牛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可以和孔、孟、朱、程、荀、楊、老、莊齊名,在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中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文中子就是王通的學生們給他的尊號。

王通厭惡隋朝腐朽統治,終身不做官,選擇成為一名歷史上最牛的人民教師:他的弟子中出了至少四個宰相,另外還有一個差點當上宰相,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父親因為太過仰慕王通,用王通的字“仲淹”給兒子命名。

王勃的父親王福疇雖然沒當上大官,但是出任雍州參軍,離京城很近,得皇帝看重,本人也是擅長詩文,學問很好。

王勃再這樣文化氛圍濃厚得家庭中生長,更快更好得激發了他過人得天分,王勃從小就是典型得“別人家的孩子”,《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被他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讚。

王勃九歲那年讀《漢書》,順便看到了大學問家顏師古為《漢書》寫的註釋,一看不要緊,竟然挑出來許多細節錯誤,為了就爭這些錯誤,王勃專門寫了一本書《漢書指瑕》10卷。

這一下轟動了學術界,要擱在今天相當於一個小學生給清北教授的論著挑毛病,還得到了教授以及學術界一致認可,這個熱點上一年頭條都沒提,王勃大概要成為各大綜藝節目邀請的熱門嘉賓。

但是王勃一點都沒有驕傲,繼續刻苦讀書。老王家的藏書量是不用懷疑的,肯定是汗牛充棟都不足以形容。當別的孩子都在玩泥巴,躲貓貓的時候,王勃在讀書,當別的孩子在吃喝玩樂的時候,王勃在作詩,當別的孩子在撒嬌賣萌的時候,王勃在寫作業……

等到王勃12歲那年,可能是因為總是考滿分,主線任務失去了挑戰。所以他自己開發一個新的副本任務——學醫。

王勃在長安拜曹元為師,開始學醫。學霸就是學霸,王勃跟著師父開始研讀理論知識,讀《黃帝內經》、《易經》、《黃帝八十一難經》,隨手做做讀書筆記,就創造了一個醫學奇蹟,他憑藉自己高深的文學造詣對《黃帝八十一難經》的註釋,造福了後世無數的郎中。

他不僅苦學理論知識,還不怕艱辛的跟隨師父多次冒險去深山老林採藥,不上三年功夫已經大有所成,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王勃的畢業論文《醫語撰要》又一次轟動了當時的醫學界。

15歲的王勃已經獲得了文學、醫學、藥學三重學位的博士後學歷。處於對祖先儒家思想的繼承,加上學醫依賴濟世救民的熱忱,王勃覺得自己修煉了一身才華,該是到了報效國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時候了。

於是,他給當朝的宰相劉祥道寫了一封信,也就是著名的《上劉右相書》。文章引經據典,辭藻華麗,針對當時朝廷中“征討高麗”“濫行赦令”“幣制混亂”“土地兼併”等幾大問題提出了抨擊,並且提出改革方案!

劉宰相一看直呼好傢伙,這孩子是個人才!當即自願成為王勃職業生涯的推薦導師。

王勃應舉幽素科及第,加上劉宰相的推薦,很快將新作品《朝元殿頌》獻給皇帝唐高宗李治。李治一看也是拍案叫絕:這是我大唐的人才!當即給了王勃一個鐵飯碗——從七品朝散郎,王勃成為唐朝開元以來年紀最小的官員。

唐高宗進而安排他給沛王李賢做陪讀,沛王李賢就是後來的章懷太子,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王勃16歲的年紀得到了這個崗位,簡直是前途不可限量。試想,如果武則天不上位,章懷太子即位稱帝,王勃作為心腹近臣,宰相的職位都是穩穩的。

但是事情沒有如果,唐高宗對王勃的讚賞和苦心,十六歲的王勃還不能理解。

所以他在沛王李賢身邊做官,也沒什麼突出的成績,只是讀書論事,編撰修改,做做文字工,平時就是陪著沛王吃喝玩樂,交交朋友,活得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

王勃“坑爹”我不是故意的,我也是個受害者

很快,少年得志的王勃開始了“坑爹”之路。

他惹禍的根源在於一場鬥雞比賽,因為沛王李賢喜歡玩這個專案,但是他弟弟英王李旦有一隻特別厲害的大公雞。眼看明天要比賽了,一心求勝的李賢就找王勃商量,怎麼整點啦啦隊啊什麼的給自己的大公雞加油打氣助威,王勃一聽,這個簡單,放著我來!

王勃擅長什麼呢?當然是寫作文了,於是他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李賢一看就特高興,連聲誇讚,有才有才,不愧是本王的陪讀,順手就把這篇文章轉發朋友圈了。

長安城權貴圈子裡的公子王孫有很多鬥雞的遊戲好友,一看這篇文章紛紛點贊轉發,很快就上了頭條,成了爆文,四處傳頌。

李賢一看文章點贊破十萬,完全忘了要遮蔽家長這碼事,於是唐高宗就看到了《檄英王雞》,其中“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等詞句觸動了他的敏感神經。

作為一個帝王,就算脾氣再好,他也非常忌諱兄弟相爭的事情,尤其是他們老李家前有玄武門事件,後有自己的奪位之爭,他真的很擔心自己的兒子們以後會為了帝位打起來,搞得兄弟反目。

所以唐高宗很生氣,直接罷免了王勃的官職,把他逐出沛王府,逐出長安城,走走走,走得越遠越好。

王勃接到聖旨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圈的,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幹了什麼不得了的壞事?王勃覺得自己冤枉極了,他也的確很冤枉。

王勃這一次的挫折,是因為他的情商和心理素質根本不足以支撐他的才華和官位。他雖然才華橫溢滿腹詩書,但終究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他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詩人思維如何能應對朝廷的風雲變幻,官場的撥雲詭譎?

這一切王勃都不太懂,也沒人教過他。

他的爺爺王通雖然是飽學鴻儒,但是因為厭惡隋朝官場黑暗,終生拒絕做官,所以連兩本《朝廷命官的基本職業素養》、《陪王伴駕的保命指南》都沒能留下給子孫參考;王勃的父親王福疇只是個七品參軍,可能是因為離朝廷的權力中心太遠了,也沒有足夠的覺悟。

所以,王勃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重智商不重情商的,父親要的成績,他總是可以給出滿分,甚至比標準答案還要更高一籌。

他過於出色的才華和全部滿分的成績單讓自慚形愧、滿心驕傲的家長們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他這麼聰明,他自然幹什麼都可以的。

但是他們忘記了,王勃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他精通文學古籍,他精通醫學藥理,他繼承了祖輩儒家忠君愛國,仁政愛民的思想,也有一顆忠正熱忱的心。

但是從來沒有人教他該如何在官場上如何生存,如何應對,如何自保?小小年紀,出仕做官這對他來說其實是一場毫無準備的冒險考驗,結果一上場就遭遇了來自社會的“毒打”。

要是一般的同僚之間的挖坑也不算啥,但是王勃卻是由來自社會金字塔巔峰的帝王親自教他學做人,這可以說真的是“驚雷!天塌地陷紫金錘!”這一錘就讓王勃一下子找不到北了。

十八歲的王勃不好意思回家,在長安城外送別了好友杜少府,寫下了那一首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就像一首王勃寫給自己的偈語一樣,從此開始,他的人生道路就總是誤入“歧路”,讓每個愛他的親人和讀者忍不住“共沾巾”。

送別了杜少府,王勃在長安城附近晃悠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意思透了,想想自己從人生巔峰跌落谷底,怎麼都覺得想哭,與其如此頹廢,還不如去蜀中找杜少府吃火鍋,至少要是哭了,還可以說是被辣椒燻了眼睛。

於是他騎著毛驢上路,很快一路走一路看,來到了蜀中,這一呆就是三年。這個不世出的天才少年,用了一千個日日夜夜來消化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失敗。

在這期間,他寫了很多的詩歌,借物詠懷,借景抒情,甚至還有宮怨詩。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懷封元寂》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

蘭氣添新酌,花香染別衣。

九秋良會少,千里故人稀。

今日龍山外,當憶雁書歸。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林泉獨飲》

丘壑經塗賞,花柳遇時春。

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輕人。

《銅雀臺》

妾本深宮妓,層城閉九重。

君王歡愛盡,歌舞為誰容。

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

高臺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不管是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還是抱怨君王,基本上就是兩個意思:額想回家,額還想當官,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所以,我認為王勃的心理上一直都是個普通的孩子:他渴望溫暖,渴望關愛,喜歡被誇獎,希望一直被認同。

他真的不是故意要“坑爹”,王勃作為大家公子,儒學思想的傳承人,非常重視禮義孝道,從小就很孝順,要不然也不會那麼拼命又聽話的乖乖學習了。就連他當初學醫,也是為了想要治好母親的病。

說到王勃的這一次人生挫折,他的父親也有責任,因為他不僅沒有告訴王勃如何在官場自保,也忽略了對他進行一點“挫折教育”“逆商教育”。

人生大起大落實在太刺激,孩子都差點給整的“自閉”了

王勃第一次被貶,被逐出長安,其實都沒有連累到他的父親,所以,三年之後,在父親和哥哥們的幫助下,王勃再次偷偷的參加了科舉選拔。

一位叫凌季友的朋友也幫忙點撥提拔,就給王勃在盛產藥材的虢州謀了一個參軍的職位,雖然官職不大,但是可以發揮王勃醫學專業的特長,以後還是很有忌諱大展奇才的。

但是萬萬沒想到,王勃幹了沒多長時間,又一次鬧出了大事件,這一回他殺了一個叫曹達的官奴。其實這個曹達和王勃也沒什麼私人恩怨,甚至還有點交情,因為曹達是王勃的醫學導師曹元的親戚。

因為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一時動了惻隱之心,看著老師的想要救他一命,就把他藏在自己的住處,可是沒想到這個曹達和武后的外甥賀蘭敏之有瓜葛。這時候賀蘭敏之因為狂放浪蕩,妄圖染指太平公主,被武則天一怒之下給流放了。

上一次被唐高宗錘過後留下的心理陰影讓王勃坐立不安,害怕這個曹達會牽連到自己,反正他也是死罪,於是他倉惶之中忘了律法到底是怎麼寫的,直接就自己結果了他。然後就被同事發現了,給舉報揭發出來。

這一回,王勃直接下了大獄,還是死囚牢。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飽學之士,都難以逃脫律法的制裁。本來判的是斬立決,因為王勃的父親和哥哥們四處奔走,才爭取了個秋後處斬。

王勃在獄中萬念俱灰的搓著手指,回想前塵往事一幕一幕就像演戲一樣,他一夜之間成熟了,長大了,忽然明白一些世道人心,看破了富貴功名。

他開始認真的思考人生,但是也沒怎麼想明白,他越想越覺得自己可能是不適合做官,所以一做官就要倒大黴。假如老天再給他一個機會,他只想好好活著,讀書、作詩、寫書、喝茶、旅遊、吃火鍋……

王勃命不該絕於此,他遇上了朝廷的大赦,被釋放出來。但是王勃真的開始畏懼出仕做官了,甚至連世家之間的應酬往來,家族聚會也不想參加了。直接打包行李,背上小包袱,一個人說走就走,南下去看望被自己案子連累被貶的老父親。

王福疇已經一把年紀了,本來可以舒舒服服在長安附近幹到退休,但是因為王勃的殺人案,他直接被貶到了南荒之地的交趾做縣令,實在又淒涼又辛苦。

王勃對此非常慚愧,他給唐高宗李治上書《百里昌言》文中說,“今大人(指其父)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但是唐高宗沒有理他,因為王勃一錯再錯,皇帝大概認為當爹的也有責任,所以該罰。

公元675年,在王勃南下的路上,他路過了江西南昌,正好趕上滕王閣修繕一新,舉行竣工典禮。負責工程的閻都督邀請王勃參加了這個大宴會。

在席間,這個閻都督就裝腔作勢的請在座的才子們給滕王閣寫一篇文章,別人都知道閻都督打的什麼主意,他手裡拿著槍手寫好的文章,好準備讓他女婿一會兒露臉出風頭的。所以,精明怪覺得秀才舉子們都紛紛搖頭表示自己才疏學淺,不敢獻醜。

唯有王勃啊,這個歷經生死磋磨依然沒有學乖的少年,他站了出來,說,我寫。反正也不做官了,愛咋咋地吧。然後,我們看到了這一篇驚才絕豔、光耀千古的《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前半部分辭藻華美,氣韻天成,寫盡了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和高雅而宏大的氣勢,後半部分筆鋒一轉“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盡吐心胸憤懣: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王勃寫完之後,閻都督默默的撕碎了手裡的小紙條,向王勃豎起了大拇哥,表達他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然後把《滕王閣序》轉發朋友圈,大唐盛世的又一篇爆文誕生了。

王勃並不在意,一路向南終於見到了久別的老父親,父親並沒有責怪他,只是勸他收拾好心情,準備以後有機會再入仕,以畢生才學報效國家。

王勃也不知道怎麼迴應,只好默默無言。接下來幾個月時間,他在附近四處走走看看,見到了南越的佛像,寫下了一首《觀音大士贊》:

臉如水面瑞蓮芳,眉似天邊秋夜月。

繡衣金縷披霞袂,縹緲素服褊袒臂。

紅纖十指疑酥膩,青蓮兩目秋波細。

咽頸如同玉碾成,羅紋黛染青山翠。

朱唇豔瑩齒排河,端坐昂昂劫幾何。

而後,在父親的催促下,王勃踏上了回鄉的旅程,不幸中途溺水早逝,享年27歲。

那時候,他做的《滕王閣序》已經傳到了長安,唐高宗李治再次被王勃的才華震撼,當看到“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的詞句,他又想起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他想下詔,讓王勃回朝廷委以重任,但是一切已經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