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荀彧是三國時期一位智慧超群的謀臣,在現代,網上很多人認為,郭嘉才是曹氏陣營中智謀最出眾的那一位。但是,事實上幫助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謀士,就是荀彧。

曹操對荀彧一直非常器重,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但是曹操後來圖謀篡漢,荀彧和他產生了分歧,最後被逼自殺身亡。

從史書中的記載來看,荀彧這個人前後的行事非常矛盾。

以他的智慧,曹操的野心他應該一早就可以看出來了。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可是荀彧前期不反對曹操,還竭力幫助他統一北方,到了最後曹操勢力壯大了才來反對,這真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

於是,有人發問:荀彧既然忠於漢室,難道不應該去跟著劉備嗎?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我們如今看《三國演義》的小說,把劉備當成了正面人物來宣傳。

書上說,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我們就相信他是正統出身,

但是在歷史上的荀彧,不可能這麼想。

另外,荀彧選擇曹操的時候

,劉備的勢力還沒有壯大起來。等到他與曹操出現分歧時,再想轉投劉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荀彧只能選擇曹操

荀彧是東漢末年的潁川人,出生在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一開始有條件出仕當官。荀彧成年之後,馬上就要進京做官了,但是運氣不好,趕上了董卓之亂。

於是,荀彧就放棄當官回到鄉里了,並且他還很有先見之明,把家人遷到了冀州,成了袁紹的座上賓。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這時候,曹操在幹什麼呢?曹操在董卓之亂前,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當過騎都尉,這是一個從五品的武官。

平定黃巾之亂後,他被安排到濟南當地方官,手下管著十幾個縣。曹操的

從五品官職不算低,

所以說他在荀彧眼中,不是一個白丁。

至少在公元190年,

曹操變賣家產招兵買馬之前,他已經透過平定黃巾軍的戰役,證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又透過在濟南為相的經歷,證明了自己具備政治管理能力。

而當時的劉備,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時候,還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七品小縣令而已。所以,荀彧在一開始是不可能發現劉備的。

等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的時候,荀彧和曹操的關係早就已經變得“剪不斷理還亂”了

也就是在這一戰的上一年,曹操增加了荀彧食邑千戶,還要封他做三公。曹操把女兒嫁給他兒子,結成了親家。所以,荀彧怎麼可能背叛親家去投劉備呢?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另外,有學者分析了裴松引注的《獻帝春秋》。書中記載,當時的伏皇后曾經密謀要殺死曹操。而

荀彧發現曹操有篡漢的想法,所以沒有立刻揭發伏皇后。

等到曹操得知真相以後,荀彧才跑去給曹操說了這件事。

這件事情證明了,荀彧和曹操兩人之間,當時已經有了很大的心結。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故意加封他為三公,又跟他結成兒女親家。二人努力維持著快要破裂的關係,大家心照不宣。荀彧如果想去投靠劉備,

曹操自然早有防備,他是根本走不掉的。

二、荀彧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關於荀彧這個人物,史書上一開始記載是非常有限的。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他蒐集到的資料不全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對荀彧前後矛盾的行為作出一個合理、公正的解釋。

後來裴松之作注的時候,補充了許多荀彧的資料,但是他那個時代距離三國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並且

裴松之對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到底可不可信,都吃不準。

典型的就是在

伏皇后刺曹操這件事的記錄上,裴松之直接選擇不相信。

因為裴松之極力要維護荀彧的形象,他把後者看得非常高大。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裴松之是怎麼評價荀彧的呢?

他認為:世人往往批評荀彧幫助曹操顛覆了漢室,但是事實上當時的各路諸侯,皆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荀彧只有去利用其中的一股力量,來達到一個制衡的目的,這樣才能讓漢室免於迅速滅亡的結局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他輔佐曹操,才讓漢朝又多拖了一些時間。至於後來曹操聲勢浩大,他已經不能阻止了,這是天命。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荀彧:

“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意思是說,荀彧有遠見卓識,他明明應該知道曹操的野心,卻因故沒有用自己的“機鑑先識”來實現匡扶漢室的志向。

陳壽在這裡,顯然是在對荀彧輔佐曹操表達出了不滿。並且

暗示荀彧是貪圖曹操給他的田宅俸祿,違背了自己的本心。

裴松之則認為,荀彧

“亡身殉節,以申素情。全大正於當年,布正心於百代”。在裴松之看來,荀彧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荀彧留在曹操身邊,只是想要替漢室再爭取更多的存活時間。最後,他也已經完成了忠臣的使命,才自殺身亡。因此他覺得陳壽的說法,是對荀彧的誣衊。

唐代的大詩人杜牧,也認為荀彧是有野心的人物。因為他曾經勸曹操去奪取兗州,杜牧罵他這一種強盜行為。宋代的司馬光則認為:荀彧是一位比管仲更偉大的仁人。

古人的價值觀,跟我們如今的人差別很大。不要說是古今的區別,

即使是從三國到唐代,已經過去四、五百年。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發生了變化,所以先賢的很多行為,後人不能理解。

比如像某個姓柳的人“坐懷不亂”,是真實存在過嗎?再比如趙氏孤兒裡面的程嬰,犧牲親生兒子的性命,去救別主人的兒子,真的可取嗎?這些事情,其實都存在著爭議。

荀彧犧牲了自己的名譽和生命,只為換得漢室幾年的苟延殘喘,這一點在許多人看來,彷彿是毫無意義的。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因此,他們寧願相信陳壽的說法,認為荀彧在匡扶漢室這個問題上,可能是中了曹操的“糖衣炮彈”,中途有過搖擺。等到他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太遲了,所以他只能選擇殉道而亡。

結語

在荀彧的為人問題上,我還是比較傾向於相信裴松之和司馬光的說法。

其實,荀彧一直都是漢室的忠臣。他當時投靠曹操,並不是想要去改朝換代。當群雄四起之時,

為了讓漢室能夠延續下去,他只能選擇一股他可以掌握的力量,再給漢室爭取時間。

這一股力量不能太大,因為太大了就輪不到他把握了。當然,這一股力量也不能太弱,因為太弱了就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基於當時的情況,袁紹、袁術的勢力太大,他不容易掌握。而

劉備又太弱了,他的勢力在當時還沒有成形。因此,荀彧只能選擇曹操。

事實證明,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荀彧的這種選擇是正確的。曹操非常器重他,可是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物。荀彧勢單力孤,空有智慧,手中卻沒有掌握一兵一卒。

荀彧一心忠於漢室,為何他不選擇輔佐劉備,而是選擇輔佐曹操?

荀彧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伏皇后欲刺曹操的時候,他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聲。伏皇后事敗,曹操、荀彧也不撕破臉皮,他們繼續互相利用。

曹操動用“糖衣炮彈”,對荀彧進行了籠絡,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此時,

劉備已經崛起,但是荀彧沒有機會回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