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引言

曾經一統匈奴的冒頓單于說過:“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冒頓單于及其領導的匈奴軍隊雖然是中原的漢王朝在北方最大的威脅,但由於漢朝已經結束秦末的戰爭,具備一定的應戰能力,所以不怎麼懼怕匈奴軍隊的入侵。

從冒頓單于的這一句話也可以看出,他有南下的野心,卻不敢輕易地動兵,只是將自己國家的地位與已經統一了的漢朝進行平等對待。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歷代以來,中原王朝四周的少數民族都對其虎視眈眈,一旦中原出現混亂,他們便趁機實現統一中國的夢想。南北朝、五代十國、蒙元和滿清便是例子,這些都是中原出現混亂後才有的結果。那麼,同時混亂的三國為什麼沒有被少數民族入侵?

一、曹操的強硬政策

曹操成為中原北方地方軍閥領袖期間,除了管理好本部政治與軍務之外,對中原內部和外部都有相應的措施。這不僅僅奠定了後來的北魏政權的基礎,還保證中原的北部不被遊牧民族入侵。

從史書上看,曹操與少數民族發生的戰爭共有24場,以1負1平22勝而告終。其中,與烏桓間的戰事最大,帶來的意義最深遠。

從曹操與匈奴之間的戰爭,就可以看出他對於外族入侵的態度。當時的匈奴已經沒有西漢初期時的戰鬥力,所以曹操在定黑山賊時就順手與匈奴發生戰鬥,並且取得小規模的勝利。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集中主要力量,打算清除袁紹敗逃的殘餘勢力,同時消除“烏丸(烏桓)入塞”所帶來的疆土隱患,所以親自帶兵進行遠征。

在當時,他的這個決定並沒有得到將士們的支援。他們認為,烏桓不足為患,袁紹兩個兒子袁尚和袁熙所帶領的殘軍也成不了氣候,解決南方的劉備和東吳,才是戰略核心。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曹操並不這麼認為,烏桓在蹋頓的領導下發展速度很快,早已經取代了昔日中原北方霸主匈奴的地位,統領著遼西、遼東和右北平等地區,只要烏桓願意,隨時都有可能南下。

由於需要提防南方的劉備、劉表和東吳的孫策,所以曹操只派出數萬人的軍隊去打擊烏桓和清除袁氏兄弟。為了防止正面衝突帶來的損失,曹軍決定在7月發動戰爭,且使用的是奇襲的戰術。

而這時的北方正處在濛濛大雨中,遍地的泥濘,讓大軍前行艱鉅。惡劣的天氣並沒有讓曹操放棄進攻,反倒是打著退軍的幌子,突襲烏桓的大本營柳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曹操就帶領著軍隊急行500多里,攀徐無山、過盧龍塞,讓兵貴神速的戰略得到很好的發揮。

儘管烏桓的機動性很強,但遇到如此變幻莫測的曹軍,也難以匹敵。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軍突然距離柳城不到200裡的白狼山。

曹軍突然出現在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之上(今朝陽市喀左蒙古族自治縣大陽山)附近出現,袁氏兄弟與蹋頓只能緊急地調集數量高於曹軍的軍隊,倉皇迎戰。

雙方交戰的結果是,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全面崩潰,蹋頓和袁氏兄弟被殺,有超過20多萬的烏桓民眾被俘,繳獲到的牛羊數量不計其數。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這不僅僅打出了曹操的軍威,也讓北方的遊牧民族元氣大傷,不敢也沒有實力南侵。除了曹操之外,劉備對少數民族的打擊力度也很強。

二、蜀國的貢獻

劉備剛進入四川地區的時候,那裡還沒有完全漢化,四川的西北方向有羌狄部落、南部有南蠻、西南地區有極其強大的白蠻和彝蠻。此外,在四川內部還存在著若干個豪族(他們的先輩是漢人,但由於長時間與少數民族接觸,因此而被少數民族化)。

這些勢力對於劉備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如果沒有將他們徹底征服,那諸葛亮所謂的三足鼎立可能就會在進入四川之時胎死腹中。分佈在南方和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沒有多大的侵略性,但時不時也進入四川地區燒殺搶掠;西北地區的羌狄部落則不一樣,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和遊牧業,具有一定的侵略性。

所以劉備首先要打擊的是盤踞在四川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經過幾年的奮戰,四川的疆土也不斷地向西北地區擴張。

在劉備去世以後,彝族在首領孟獲的領導之下,兵力高達10多萬,國力也極其強盛,因此而集結眾多的部落,共同入侵蜀漢政權。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年),雍闓、高定等公然叛變,蜀國的內部開始出現動盪。孟獲趁著這個機會,煽動和領導眾多少數民族(夷人)入侵蜀漢。

諸葛亮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佈置了先安內再攘外的政策,在蜀軍的猛烈攻擊之下,叛軍很快就被平定。諸葛亮也騰出手來對抗孟獲軍隊,在他的親自領導下,發生了“七擒孟獲”的有趣戰事,讓南方的少數民族從此服從蜀漢的管理。

除了這些地方之外,西北地區也是少數民族入侵的主要入口。

三、西涼鐵騎的存在

西涼鐵騎主要有兩個分支,第1支是董卓帶領的部隊,在董卓被殺之後,其部由部將李傕來領導,後來很有名的郭汜、賈詡、張濟、牛輔、徐榮、張繡和段煨都從這一支系裡脫穎而出;第2支是馬騰和韓遂(西涼霸主)領導的部隊,後來馬超從他們手上接手,併成為西涼軍的首領。

西涼地區向來是兵家爭奪的重地,其地理位置極其特殊,是漢、羌的邊界。向東南,可以直達中原地區;向西和西北,是通往敦煌地區的必經之地。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所以曹操收拾完袁紹之後,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降服馬超。而在馬超成為西涼軍的首領之前,西涼地區是被其父馬騰和韓遂共同管理的。

馬韓兩家本是稱兄道弟的地方軍閥,但由於部下的某些小事而開打起來,其結果是韓遂被擊敗,馬騰統領西涼地區。

由於西涼的精騎聞名天下,素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稱,又是咽喉重地,所以馬家的祖先在做馬援伏波將軍的時候,就被派往這裡駐守。

經過幾代人的傳承,馬家不僅僅是鎮守邊疆的重要的力量,也是抵抗羌狄入侵的重要防衛者。東漢末期,羌狄幾度想要入侵中原,但都被馬家軍所擊退,所以就沒有少數民族擾亂中原的混局。

結語

三國時期雖然動盪,但是地方勢力相當強悍,他們在打算統一全國的同時,對於少數民族的入侵也有極強的抵禦願望。這麼做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消除自己的後顧之憂,或是將潛在的危險消除掉;第二是透過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來增加兵源和物資的供給。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比如,曹操征服烏桓後,不僅將其內部進行分化治理,還從烏桓的眾多小部落中徵召人力和財力,用以提供軍閥之間的戰爭,在曹軍的陣營中,就有一支來自烏桓的軍隊。蜀漢政權征服西南地區以後,也用著同樣的手法來提高本部的力量。所以,所謂的保衛中原的大局觀並不存在,只是當時的軍閥力量很強悍,讓少數民族沒有機會入侵中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