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聊起大清朝,總繞不過那些令人感到沉重的屈辱史。虛弱到無以復加的國力,麻木不仁的老百姓和腐朽昏庸的滿清統治者,為大清王朝的歷史上塗上了半壁黑色。

然而,當我們重新翻開這段長達三百年的歷史,還是能看到這個王朝輝煌的一面。康熙皇帝南征北伐,先後平定三藩之亂、準噶爾之亂、收復臺灣,給愛新覺羅氏的後代留下一個完整的天下,也締造了一段盛世佳話。然而,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幾乎清朝每對外打一次仗,都要被迫簽訂屈辱條約。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滿清的軍事實力停步甚至退化,清政府又是否嘗試過解決這些問題呢?

“康乾盛世”期間,清軍的戰鬥力曾位於世界之巔,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例如:在雅克薩戰役中,清軍僅用三千人便將俄國軍隊包圍在城中,將大部分侵略者圍死在雅克薩中。這是多麼彪炳的戰績。然而,軍隊的建制以及八旗兵的待遇決定了滿清的軍事發展註定要走下坡路。

在清朝的軍制中,“八旗”與“綠營”是截然不同的。“八旗”是由滿族士兵組成的軍隊,根據出身的不同分為正黃、鑲黃等八旗。在清軍入關以前,滿族統治者便建立了這種軍政合一的制度。隨著戰線的不斷延長,八旗的兵力逐漸無法滿足戰爭需要。

無奈之下,滿清統治者只能將蒙古人編入“蒙八旗”,並將在入關前收編的明朝軍隊編入“漢八旗”。嚴格來說,此時的八旗並不只有八個,而是有二十四個。建立中央集權制後,攝政王多爾袞為了保證有兵可用,將所有收編的所有漢族軍隊集中在一起,組建“綠營”。

到了道光時期,清朝的總人口達到四億,常駐的軍隊總員超過八十萬。在一支強大的軍隊的背後,離不開鉅額軍費的支撐。現在有許多朋友說,清朝中後期之所以會在對外戰爭中持續落敗,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朝的國庫已日漸空虛,軍費得不到保障。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其實,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任何時期都“不差錢”。

根據文獻的記載,道光皇帝登基時,清朝的“GDP”總量佔據世界的三分之一,高歌猛進的GDP代表著無可比擬的經濟實力。既然根本不缺錢,那麼,為什麼清軍的戰鬥力越來越低呢?

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初,英國投入戰場上的兵力僅有兩千人,在這場戰爭之初這兩千名英軍幾乎打得廣東地區的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哪怕是在後續的戰爭中,英國也僅增加了兩萬兵力,從人數對比來看清軍根本沒有輸的理由。所以,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清軍不健全的建軍體制上。

大清的GDP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硬實力。然而,光靠硬實力遠遠不夠,想讓軍隊強大起來,還需一定的軟實力。軟實力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制度、機制以及士兵的價值觀等等。大清建國之初的那支無敵鐵軍,就是因為“軟實力”的缺失而變得越來越糟糕。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我們先來看看滿清將領的狀態。

一個好的將領是軍隊的靈魂,軍隊想要打勝仗根本離不開指揮官。沒有指揮官,士兵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然而,清朝中後期的軍隊根本沒有靈魂。作為王朝的正規軍,八旗是精銳的主力部隊,清朝的開國者便是靠著這支軍隊統一江山的。起初的八旗兵天下無敵,既精通騎射又能適應各種作戰環境。

然而,和平來臨後,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八旗兵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早年那些能吃苦的優良傳統全部被摒棄,八旗兵的後代們熱衷於享樂,從不參與勞動。當時的八旗子弟最喜歡的就是打茶圍,喝花酒,玩票,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將吃喝玩樂的精神發揚到極致。

按照大清的例律,只有文官有資格乘坐轎子上朝,武官上朝必須騎馬。之所以制定這種規矩,是因為統治者不希望武官忘本,畢竟,大清江山是從馬背上奪來的。清朝前中期,若某個武官敢坐轎子上朝,一旦被某個御史抓住小辮子,肯定夠這個武官喝一壺的。

然而,到了清朝中後期,武官坐轎成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反倒是騎馬的武官越來越少。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我們再來看看綠營的情況。

從兵種上來看,綠營的步兵佔據絕大多數,也有少量的騎兵和水兵。在嘉慶時期,綠營的兵力已經達到六十萬,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綠營中權力最大的是提督,最高的作戰單位為“鎮”,在鎮以下的編制單位是營。綠營士兵遍佈全國各地,一旦有戰爭爆發各鎮將抽調部分兵力,臨時組建成軍。

綠營提督雖有權管理士兵,但卻沒有調兵的資格,一切調令均以兵部發出為準。都知道,兵部中的大臣多為文臣,他們的軍事能力十分堪憂。“以文制武”雖然能避免武將專權的情況,但是,由於武將平時沒有調兵的資格,僅在戰時才有權掌兵,根本無法與士兵配合默契,這也難免會出現號令不一的情況。

《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記載: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除此之外,在福建地區還有這樣的現象。當時民風不淳,鄉鎮裡經常有人恃強凌弱,以眾暴寡。老百姓為了免受其害,便將孩子送到綠營中當兵。只要家中有人當兵,老百姓就可在屋門口懸掛一盞營燈,這樣惡徒就不敢來這家尋釁滋事了。倘若,仍有暴徒敢闖上門,按照當時的例律,軍屬若受到欺壓,官府一定要出面。普通人家受到欺壓,官府是否會出面呢?多半會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漠而視之。

由此,想要當兵的人與日俱增,為了能在綠營混到差事,老百姓必須先給軍官一筆“好處費”,這筆“好處費”的數額在十幾兩到幾十兩不等,通常軍官會按照參軍者的家庭情況酌情定價。不過,當兵是需要強硬的身體素質的,有些體質羸弱的老百姓根本沒有當兵的資格,但卻靠著賄賂取得兵役。這些人在取得兵役後,便僱傭那些沒錢賄賂軍官的窮漢替自己當差。

一時之間,清朝大地上出現了這樣一種職業,他們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靠替別人在兵營中當差混口飯吃。據說,這種替人當差的工作比一般的短工收入還高,間接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盛行。當然,除了風氣不正外,清朝中後期計程車兵極少參與訓練,就算是訓練也是為了迎檢,臨時應付上級檢查。按照軍隊的要求,士兵們要進行一種名為“蹬樓”的訓練,也就是模擬架設雲梯攻城。

但在後來的訓練中,許多士兵為了省力,從容的爬上爬下,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緊迫感,“蹬樓”在他們眼中就像是一場遊戲。在火槍的訓練中,士兵們的眼力和臂力是很重要的。不過,官兵卻胡亂應付,根本不認真打靶。在某年的打靶中,每人配發十顆子彈。在整個健銳營中,竟然沒有一名士兵打出全中的成績。試問,這樣一支軍隊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按理說,騎射是八旗士兵的看家本事。不過,道光時期計程車兵“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兵士一副坦然之色”,每人將騎射訓練當回事。在晚清時期的騎射訓練中,甚至,還出現“十人上馬半數落,呲牙裂嘴腿骨折”的可笑畫面。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時期的官兵大多身染毒癮,每天吞雲吐霧不亦樂乎。儘管,在雍正時期清廷就強調禁菸,但是,卻根本扼制不住毒品的流行。

究其原因:

一是因為政策的力度不夠;

二是很多執行禁菸政策的官員也是癮君子。

這也難怪林則徐痛罵道:“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為什麼一直打敗仗?清朝軍隊中有一個致命短板

眾所周知,吃喝嫖賭抽向來是不分家的,除了酗酒抽大煙之外,晚清時期的清軍將士還非常喜歡賭博。浙江有一千總,在與麾下士兵賭博時連小妾都押上了賭桌,輸得紅眼後又拉著對方決鬥,眼裡沒有絲毫法紀可言。可以說,正因如此不論清朝有多麼強大的“硬實力”仍改變不了清軍戰鬥力越來越弱的趨勢。

參考資料:

【《解讀明清王朝的戰力對比:王牌八旗軍成就清軍入關》、《八旗子弟的興衰》、《近代中國史綱》、《道鹹宦海見聞錄》、《議汰兵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