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比克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莫三比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Mo ambique,全稱:莫三比克共和國)是非洲南部國家,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南部,東瀕印度洋,北同坦尚尼亞接壤,西與馬拉維、尚比亞、辛巴威以及南非相鄰,南部與史瓦濟蘭、南非相連。以葡萄牙語作為官方語言,面積799380平方公里,人口1340萬人(1984)。馬夸人為最大部族。大多數居民信奉原始宗教,首都馬普托。

莫三比克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莫三比克於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而獨立。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莫三比克的前身,就是葡屬東非洲,它是在1498年3月,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所率領的船隊發現,當時就有阿拉伯的貿易站在沿海一帶設立。

莫三比克政府透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大力發展旅遊業,改善投資環境,鼓勵開發礦產、能源、農林漁業等資源,保持了經濟平穩增長。2013年,莫三比克國民生產總值約合146。7億美元,增長率達7%。

1、初期歷史

莫三比克最早的居民是科伊桑人,班圖人10世紀左右遷到這裡。

從公元9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就到莫三比克北部和中部沿海進行貿易。

莫三比克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公元11世紀,波斯人一度取代阿拉伯人,但他們都未能在內陸建立統治。

公元13世紀,馬紹納人在現辛巴威和莫三比克一帶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6世紀初國勢漸衰。

15世紀中葉,莫三比克成為姆韋尼·馬塔帕王國的一部分。

15世紀末,葡萄牙為開啟西歐通往東印度的航路,來到莫三比克。

1489年科維良偵察了索法拉沿海據點。

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到達莫三比克沿岸。

2、殖民者入侵

1505年葡萄牙人用武力驅逐了在索法拉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兩年後佔領莫三比克島。

16世紀2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了莫三比克沿海的幾個主要港口。此後,葡萄牙人相繼佔領莫三比克一些內陸地區和贊比西河流域的塞納與太特。1569、1571和1574年葡萄牙人3次入侵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均告失敗。

1629年,葡乘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內訌之機取得了對莫三比克內陸地區的支配權。

17世紀初是葡萄牙在東非勢力極盛的時代,他們從莫三比克輸出大量黃金。每年光是從克利馬內輸出的黃金就有6萬盎司。

1700年,葡萄牙宣佈莫三比克為“保護地”,淪為葡萄牙的“保護國”,1752年改為殖民地,葡萄牙設總督進行統治,曾稱“葡屬東非洲”,由里斯本任命總督統治。

17世紀中葉,葡萄牙在莫三比克實行“巴拉佐”制,由王室特許土地給一些大地產所有者,代替地方酋長統治。這些大地產所有者對非洲人行使絕對權力,甚至可將他們出賣為奴,成為莫三比克的國中之國。同時,葡萄牙開始從莫三比克輸出奴隸。

葡萄牙對莫三比克的佔領不斷遇到西歐列強的挑戰。17世紀荷蘭船曾多次包圍莫三比克島,但未能佔領。

到18世紀,奴隸已取代黃金和象牙,成為贊比西河流域的主要出口商品,莫三比克的奴隸買賣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19世紀末葉,葡萄牙在莫三比克實行強迫勞動制度,並開始向鄰國大量輸出契約勞工。在平定了贊比西河地區大地產主的叛亂之後,葡萄牙殖民當局於1888~1893年成立了莫三比克公司、尼亞薩公司和贊比西亞公司。這些特許公司控制了莫三比克2/3的領土。

19世紀60年代,鄰近莫三比克的開普殖民地發現黃金和鑽石,西歐列強對莫三比克的爭奪更趨激烈。

1869年,英國試圖佔有德拉瓜河灣未遂。在1884~1885年召開的柏林會議上,葡萄牙在東非的勢力範圍得到法國、德國的承認。

1891年英國、葡萄牙籤訂協議承認整個莫三比克劃歸葡萄牙。

1891年莫三比克正式定界,稱為葡屬東非。

1898年將首都從莫三比克島遷到洛倫索-馬貴斯。

20世紀初,葡萄牙實行改革,給莫三比克以相對的自治權。

1930年,葡萄牙軍事獨裁者薩拉查頒佈殖民條例,重新將莫三比克定為殖民地,取消莫三比克人民有限的自治權和特許公司的開發權。

1951年,莫三比克成為葡萄牙的“海外省”。

60年代以後,隨著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葡萄牙被迫修改它的殖民政策。1964年初葡萄牙頒佈“海外省組織法”,名義上給非洲人以葡萄牙公民權,並擴大了莫三比克地方政府的權利,但實際上仍對非洲人進行軍事鎮壓和加強政治控制。

3、反侵略鬥爭

葡萄牙的入侵遭到莫三比克人民的英勇反抗。1571年,1000名葡萄牙軍從塞納出發攻打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在當地人民的回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1574年莫三比克人殲滅了駐贊比西河的200名葡萄牙軍。

17世紀居住在巴盧埃地區的人民以及贊比西河地區的通加人反抗葡萄牙的統治最為激烈。

18世紀,當地非洲人經常襲擊葡萄牙人的貿易據點及佔領軍駐地。

19世紀,莫三比克各族人民幾乎都參加了反抗葡萄牙入侵和統治的鬥爭,恩戈尼人反對葡萄牙人的鬥爭持續了70年。他們佔領洛倫索-馬貴斯,攻陷索法拉,沒收贊比西河以南的大地產。

1885年恩戈尼酋長根根哈納團結周圍各族組成加扎聯邦進行鬥爭,直到1895年才被鎮壓下去。居住在中部馬尼卡高原的紹納人,在酋長烏姆塔薩和馬龐德拉的領導下,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反抗葡萄牙統治30多年,一度將葡萄牙人逐出莫三比克和辛巴威交界地區。莫三比克北部堯族人民的鬥爭直到1912年才被鎮壓。

為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壓迫,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莫三比克人大量逃亡鄰國。

1917年3月,巴盧埃地區人民再次舉行武裝起義,同年年底被鎮壓,起義軍殘部堅持游擊戰鬥直到192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三比克人民日益覺醒。

1948年莫三比克首都發生罷工鬥爭,1956年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60年代莫三比克民族主義運動興起,明確提出要求獨立的口號。

1960年莫三比克民族民主聯盟在南羅得西亞的索爾茲伯裡成立;翌年,莫三比克非洲民族聯盟在肯亞成立;獨立莫三比克非洲人聯盟在尼亞薩蘭成立。上述3個政黨1962年6月在達累斯薩拉姆合併為莫三比克解放陣線。E。C。蒙德拉納任主席。

4、莫三比克共和國建立

1964年9月25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領導開展游擊戰爭,經過10年英勇戰鬥,武裝力量由200人發展到2萬人,解放了北部3省以及中部兩省的部分地區。

1974年9月7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黨(簡稱莫解陣黨)同葡萄牙政府簽署了關於莫三比克獨立的《盧薩卡協議》。

1974年9月20日成立了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為主體的過渡政府。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薩莫拉·莫伊塞斯·馬謝爾任總統。

1977年2月,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召開第3次代表大會,宣佈在莫三比克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將主要經濟命脈及土地收歸國有,發展公社村與合作社。

1983年4月,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第4次代表大會確定今後三大任務為:保衛祖國,戰勝不發達和建設社會主義。

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90年11月,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為莫三比克共和國,改國名為莫三比克共和國,實行多黨制。

1992年10月4日,莫解陣黨與莫全國抵抗運動黨在羅馬簽署了和平總協議,從而結束了長達16年的內戰。

1993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莫三比克。

1994年舉行大選,希薩諾成為總統。

2005年2月,阿曼多·格布紮在大選中獲勝就任總統。

本文釋出於世界歷史網的文章,如有轉載,請註明原文摘自於世界歷史網:http://www。shijielishi。com/mosangbike/lishi/1990。html,謝謝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