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以“中華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他們的底氣源自哪裡

在中華大地上一直以來都是多民族混居的一種局面,上古以來,中原地區的大部落炎帝和黃帝與蚩尤大戰,他們打敗了蚩尤成為了當時最為強大的部落,而這個部落也是華夏文明和漢族的開端,當時的有一部分人到了北部草原成了遊牧民族匈奴,有的逃到了南方百越之地,成為了文身斷髮的蠻族。但是先祖還是統一的。

遼朝以“中華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他們的底氣源自哪裡

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以後,中原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漸漸地走到了兩個不同的方面,中原以農耕為主,草原則是牛羊放牧為主。而由於氣候等原因,遊牧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間有過非常激烈的碰撞,比如周平王東遷就是因為引入了犬戎,後來的春秋戰國中秦國與西戎還有一曲,趙國北部一直擔當者抵禦匈奴的重任。

後來經過了秦漢時期的一統,中原的強大就不是周邊少數民族能夠比擬的了,漢武帝追擊匈奴長達44年,經過漠北一戰使得漠南再無王庭,匈奴等少數民族紛紛臣服於漢朝,尤其是漢宣帝正式設立了西域都護後,漢朝正式的控制了西域這塊地方。後來的五胡亂華各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都是以漢化為主的。

遼朝以“中華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他們的底氣源自哪裡

五代十國以後中國北部也有了一個朝代那就是遼朝,公元916年,遼朝建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定都上京臨潢府。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遼國人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即便遼朝的建立主體是契丹族,而其他們一直對於漢人都是區別對待的。

當時歐陽修在修史的時候將遼國置於《四夷附錄》之中,非常的生氣,就想著將宋朝建立之初的那些醜事給抖落出來,這樣一來宋朝也就成了遼國的附屬了,可見遼朝是很看重自己的正統地位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遼朝以“中華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他們的底氣源自哪裡

那時因為中原文化在當時的中華大地上是最先進的文化,自中華一統以後,少數民族都一直仰慕中原文化,他們建立政權以後都是往中華文化靠攏,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經濟的發展方式都是以漢化為主,這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五胡亂華的主體之一併州漢國的皇帝劉淵是一位匈奴人,他是冒頓單于的子孫,但是他稱帝的理由卻是恢復漢室,他以蜀漢為正統,追尊劉禪等蜀漢皇帝。

後來的北魏在漢化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為後世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遼朝在漢化這一點上也算的上是比較的完備的一個,當時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在公元947年攻破了汴梁城,一開始還有點不太適應中原文化,後來他在汴梁城稱帝的時候就紮紮實實的感受了一把什麼叫做華夏禮儀,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之初,那些武將根本就沒有什麼禮儀可言,喝醉酒以後就在大殿之上拔劍亂呼,後來叔孫通制定禮儀以後,百官肅然,劉邦第一次感慨道:“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耶律德光怕也是這種感覺。

遼朝以“中華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他們的底氣源自哪裡

所以在他返回的途中,將汴梁城中的所有有關中華禮儀的人和物通通搬運到了遼國,有了這些東西,遼國就覺得自己有了中華正統的合法繼承權了,比如中國古代沒有兵符是不能調兵的。而耶律德光從汴梁運走的那些東西,就包括了一方玉璽。

不僅如此,遼國還在自己的先祖之上做文章,他們將自己的先祖追認到了遠古的黃帝,而耶律氏漢化後的名字就叫做劉,在《大契丹國夫人蕭氏墓誌》記載其丈夫耶律汙翰裡:“公諱汙翰裡,其先出自虞舜。”就明明白白的指出契丹的先祖是黃帝,而後來的歷代遼國皇帝他們在漢化的道路上也是越走越遠,比如遼世宗就因為漢化的問題被守舊勢力給殺害了,但是這也不能阻止遼國上層的漢化之路,他們有的喜歡醫術,有的喜歡詩書,所以在和宋朝對峙的時候才會有那份底氣,而且當時宋朝攻打西夏之時,遼國作為西夏大哥自然要出面維護小弟面子,將宋朝稱之為“汴寇”,“頃以汴寇,侵予夏臺,包藏貪噬,勝敗往來,垂二十載,傷生蠹財,詔命一至,煙塵兩開,蠢爾韃靼,自取兇滅。”就是因為遼國多年漢化,有了那一份“正統”的底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