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各邦全歸屬於奧地利更理想?普魯士的“小德意志方案”如何走向實踐?

1848年革命運動中,德意志民間數百名資產階級人士前往法蘭克福,自發組建立憲會議,探討建立統一的立憲制“帝國”,拋棄貴族組成的鬆散的德意志邦聯。1848年6月,法蘭克福立憲會議選舉“帝國攝政”,任命臨時中央政府,第二年3月還頒佈“帝國憲法”。這個政權雖然如空中樓閣,沒有得到任何德意志邦的承認,但在1848年革命浪潮中,卻為德意志統一與立憲指明方向。

有趣的是,法蘭克福立憲會議的574名代表中,德意志傳統宗主奧地利僅有2名,普魯士卻有141人參與。第二年3月28日,立憲會議選舉普魯士國王為“德意志人的皇帝”,“小德意志方案”走向實踐。

德意志各邦全歸屬於奧地利更理想?普魯士的“小德意志方案”如何走向實踐?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像

理想狀態中,德意志各邦應全部歸屬於一個國家,由奧地利統一,即“大德意志方案”。然而經過數個世紀發展,奧地利已經佔據巴爾幹半島的諸多地區,容納許多民族,“大德意志方案”需要建立德意志民族國家,自然就要讓奧地利放棄這些少數民族聚集區,於是奧地利並不熱衷於德意志統一。德意志人對奧地利倍感失望,於是“小德意志方案”出現:以普魯士為核心統一其他德意志邦,再與奧地利結成邦聯——事實上將奧地利排除出德意志民族國家外。

當然在1848年革命中,普魯士國王還是拒絕了“德意志人的皇帝”稱號。畢竟法蘭克福立憲會議是革命人士自發成立,後來遭到普魯士與奧地利軍隊的威脅而解散,但“小德意志方案”設想卻激勵了普魯士。1849年8月,普魯士迅速與漢諾威、薩克森組成“三王同盟”,1850年3月吸引30多個德意志邦召開制憲會議,排斥奧地利,組建國家。只不過,奧地利不想放棄自身在德意志各邦的主導權,便聯合俄羅斯一同反對“小德意志方案”,普魯士只好解散制憲會議。

奧地利無意“大德意志方案”,普魯士放棄“小德意志方案”,於是兩邦在1851年5月恢復1848年以來停擺的德意志邦聯。由於普魯士保守派捲土重來,俾斯麥也獲得重用,成為德意志邦聯復活後第一位普魯士公使。

德意志各邦全歸屬於奧地利更理想?普魯士的“小德意志方案”如何走向實踐?

駐外公使屬於普魯士高階官僚行列,年薪一般為2。1萬塔勒,但俾斯麥一來,立刻無緣由地降為1。8萬塔勒,並要求俾斯麥自負租房費用。很明顯,鄉村容克俾斯麥搖身一變成為駐外公使,這讓普魯士文官階層大為不滿,自然在各方面給俾斯麥穿小鞋。

俾斯麥確實保持著許多鄉村容克的習慣。按照虔敬派的習慣,俾斯麥夫婦每天下午5點吃晚飯,這宣告著他們與貴族夜生活無緣。另外俾斯麥雖然懂得法語,但他的妻子從未邁出家鄉,終其一生也沒有學習法語,自然與法蘭克福的貴族圈子格格不入。

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俾斯麥早已攀上格拉赫兄弟的高枝。擔任公使期間,俾斯麥的所有外交報告都首先交給國王身邊的首席軍官——利奧波德·馮·格拉赫,然後再按照官方程式交給首相兼外交大臣。這種舉動明顯違反官僚體系的一般原則,但卻讓俾斯麥持續獲得宮廷的信任。

有了靠山,俾斯麥可以盡情在德意志邦聯耍性子。1852年3月,俾斯麥在邦聯會議期間抽菸,打破了邦聯會議的一條不成文規定:只有邦聯委員會主席兼奧地利公使有權在會議期間抽菸。俾斯麥一直實踐著自己在《新普魯士報》發表的主張:“普魯士必須處處取得與奧地利平等及優先於其他德意志邦的權利。”

也是在奧地利問題上,俾斯麥與普魯士保守派出現裂痕。在格拉赫兄弟看來,奧地利與俄羅斯是普魯士的天然盟友,起源於拿破崙戰爭時期的“神聖同盟”必須維繫。但俾斯麥參加德意志邦聯會議期間,最大對手就是奧地利公使,雙方關係甚至惡化到互相人身攻擊,他於公於私都不把奧地利當作朋友。後來,俾斯麥拉攏中小邦,始終把奧地利排斥在普魯士領導的德意志關稅同盟之外,這就讓普魯士與德意志中小邦的經濟關係愈發緊密,而奧地利越來越像局外人,1866年普奧戰爭的成功也得益於此。

德意志各邦全歸屬於奧地利更理想?普魯士的“小德意志方案”如何走向實踐?

《克尼格雷茨戰役》,格奧爾格·布萊布特羅伊於1869年所作油畫。描繪了普奧戰爭的場景

即便當時,大局對於奧地利也愈發不妙。1853年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俄軍進駐多瑙河流域,威脅到奧地利的安全。戰爭中,奧地利反過來站在英法等“敵國”一邊,普魯士保守派也選擇支援奧地利。奧地利本身沒有足夠兵力進攻俄羅斯,於1855年1月提出申請,要求動員德意志邦聯一半軍隊對抗俄羅斯。原本這份提案可以透過,但俾斯麥卻巧妙改變文字,要求動員軍隊的目的從“對抗俄羅斯”修改為“對抗所有方向的危險”,那麼德意志邦聯軍隊就不能單獨用於進攻俄羅斯,喪失出兵的法律基礎。由於德意志中小邦都不願意與俄羅斯為敵,紛紛贊成俾斯麥提出的修改建議,俾斯麥領導中小邦反對奧地利的鬥爭可謂初戰告捷。

奧地利失去俄羅斯的信任,又沒能與英法等國共同出兵,在歐陸政治中的地位緩緩下降;俄羅斯在1856年克里米亞戰敗後開始內政改革,無暇顧及普魯士,雙方再也無法阻止普魯士團結德意志中小邦實踐“小德意志方案”。

奧地利的勢力雖然衰弱下來,但俾斯麥很明白,只是擺脫奧地利本身並無法實現德國統一。除去維持與俄羅斯的關係之外,普魯士需要一個新盟友組建新的三國同盟,他瞄準拿破崙的侄子、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1855年,他藉助巴黎世博會的機會訪問法國,第一次見到拿破崙三世。

但與法國交往,也讓他與普魯士宮廷黨走向決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