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朝代,其皇家的陵園主要有四處,分別是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埋葬朱元璋父母的鳳陽皇陵,埋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埋葬朱棣等13位皇帝的北京十三陵。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朱棣的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神宗朱翊鈞的定陵。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1956年5月19日,由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立的“十三陵發掘委員會”對明朝皇陵進行第一次發掘工作。挖掘工作開始後,突然,聽到“撲”地一聲閱響,一股黑色濃霧從洞中噴射而出。緊接著,又有“哧哧”的怪叫響起,令人不寒而。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伴隨著黑色濃霧,一股黴爛潮溼的氣味瀰漫開來。霧氣由黑變白,化為縷縷輕煙,從溝底向上飄浮,人們被氣味嗆得鼻涕直流。原來,這是地宮300多年來積聚的腐爛發黴物質的氣體。

隨著磚被一層層抽掉,洞越來越大。當洞口已經兩米多高時,考古人員戴著防毒面具,全副武裝地從洞口跳了下去。地宮裡黑糊糊、霧茫茫,寂靜得讓人心裡發毛。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在眾人面前,聳立著兩扇潔白如玉的巨大石門,門內有石條把兩扇大門死死頂住,使大門無法被開啟。石條附近有槽,以供人從外面離開時,門可以從裡面鎖住。這樣的石條叫作“自來石”。

工作人員找來一根小手指粗的鋼筋,把頂端彎成半個口字形,考古人員用這把自制“鑰匙”開啟了石門。後來,考古人員又先後打開了另外6道石門,並在玄宮後殿發現了三個一人多高的紅色棺材,裡面的屍體分別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鉤和他的兩個皇后。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定陵所用的建築物料,主要有城磚、巨石、楠木和琉璃製品。定陵建成後的地上建築,除部分神路以外,其主體建築都位於大山與蟒山兩山主峰之間的中軸連線上。神路起於七孔橋總神路以北100米的地方,蜿艇向西北伸展,跨過三孔橋、金水橋,直抵陵園前的無字碑。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無字碑位於金水橋後第一道陵門前。它螭首龜跌,通碑無字。其實,明十三陵的所有陵墓前都有碑亭及螭首龜膚碑,但除了神道上成祖的“神功聖德碑”外,其餘各碑均不著一字。

為何會有無字碑呢?它本身有著何種含義?這些皇帝會不會和武則天一樣,願意讓後人來評價自己呢?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十三陵的無字碑是一個謎團,即使明、清遺老也難以破解。有人曾訪問十三陵區的老者,得知傳說嗣皇帝遇陵時,曾問過隨從大臣:“皇考聖德碑為何無字?”大臣回答:“皇考功高德厚,文字無法形容。這種說法顯示了大臣的聰明才智,卻也僅僅只是民間傳聞面已。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後來,人們在清人梁份所著的《帝陵圖說》中,對無字碑之謎有了一些瞭解。在安微風陽的明祖陵前,有一塊“大明皇陵之碑”,上面的碑文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撰寫的。本來,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立皇陵碑,由翰林院學土危素撰文。可是碑文寫成後,朱元璋卻認為它是“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因此在洪武十一年,趁皇陵新建祭莫之際,親自動手撰寫碑文。他回想自己身世之悽苦、開國之艱辛歲月之蒼涼,不禁悲憤交集,奮筆疾書,一篇長達105言的碑文一氣呵成。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朱元璋的事情說明明朝有銘寫碑文的傳統,但後來的皇帝為何不繼承這一祖訓呢?據史料記載,原來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七陵門前,並沒有碑亭和碑,這些都是到世宗時才逐一建成的。

當時的禮部尚書嚴嵩曾請世宗撰寫七碑之文,但迷戀酒色、沉於修道成仙的世宗卻根本沒有心思和才華來撰寫。自此,十三陵前的碑文便成了無字碑。

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孫十三陵為何立無字碑?原因令人無語

綜上所述,明朝十三陵前的無字碑和武則天的無字碑截然不同,武則天的無字碑是想讓後人去評價她的功過是非,而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半昏庸無能,除了才疏識淺,懶於費神動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江山日下,國家飄搖,已經毫無“功德”可言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