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大明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即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也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按理說,一位在位時間勉強算九個月的君主,他能做的事情應該不多,但在史家的眼裡,這位皇帝卻配得上一個“仁”字,且與後來的宣德朝一起被贊為“仁宣之治”。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 像

朱高熾身上的標籤有很多,首先他是一個大胖子,腿腳還不方便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其次他做太子時儲君之位並不穩固,經常被自己老爹和兄弟們按在地上“摩擦”,性情上似乎還有些軟弱;最後在他並不久長的臨朝日子裡,推出的為政舉措與祖父、父親的執政風格大相庭徑。

而在我的眼裡,朱高熾的一生,充滿著無奈與妥協,是一位頗具悲劇性的帝王。

唏噓的燕王世子

有些人天生就能搏得好人緣,天生就適合處理瑣碎的政務,朱高熾就有這樣的特性。在洪武年間,朱元璋把幾個藩王的孩子們叫到京城,一則是想考察下朱家第三代們的品性才能,二則也想親自調教下這些未來的王爺們。

朱元璋讓幾個孫子去檢閱京師的部隊,朱高熾每次都是最晚回來的。朱元璋好奇,為他為什麼每次都弄這麼久,朱高熾老老實實地回答,自己都是等將士們吃完早飯後再開始檢閱工作;朱元璋批閱奏章,朱高熾會把各類上疏分門別類地歸類好,爺爺需要的時候,他馬上就能找到其中的一份。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朱元璋 像

還是朝臣的上疏,有些書寫中有諸多的別字,朱元璋就問朱高熾為何沒有發現這些別字。朱高熾回答說,發現了這些別字,但這只是小節,與上疏所議的大事並無大礙,故而不用刻意放大細節。

這樣的事例在史料裡還有很多,我們不難發現,朱高熾做事情想問題,都有一顆很強的同理心。正是他能如此站在他人的角度和宏觀層面來思考問題,為他在朝臣中博取了非常好的口碑。

朱元璋就非常喜愛這個孫子,朱高熾這個燕王世子的身份就是朱元璋欽封的,且多次在不同的場合上誇獎過朱高熾。朱元璋也許是朱高熾一生中唯一關愛他的長輩了。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朱標 像

但朱高熾終究只是一個藩王的世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殿裡那把金光龍椅,這輩子註定是與朱高熾無緣的。而朱高熾到底對皇位有沒有野心?史書裡沒說,我也相信朱高熾一開始是沒往那方面想的,畢竟在老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前,在朱標未逝世之時,朱棣本人也是不敢有二心的,起碼這份心是不敢表露出來的。

朱高熾性情沉穩,而且喜歡讀書。這裡說他喜歡讀書,應該是真的喜歡,因為以朱棣的性格他是不會像朱元璋培養太子朱標,培養太孫朱允炆那樣投入大量資源以儒家經典去培養朱高熾的。但自小主動好學的朱高熾,偏偏又學了一肚子的儒家精義,難免的,在南京的時間裡,朱高熾與朱標、朱允炆就走得近了一些,這應該是出於儒家文人特有的同類相吸。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儒家文化

但被爺爺疼愛的日子畢竟尚短,何況爺爺已經指定了朱標和朱允炆作為日後帝國的繼承人,即便對於朱高熾有更多的疼愛,朱元璋也不好再多顯露,所以被父親不正眼看的日子終究是生活的主流。

做父親的,一般都喜歡像自己的兒子多一點。朱棣就非常喜歡朱高煦,因為朱高煦英武擅仗,常年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數次救過朱棣的性命;朱棣也很疼愛朱高燧,小兒子嘛,最懂得怎麼哄老人家的開心了。可偏偏是這個長子,朱棣始終充滿著矛盾。因為他體胖,因為他殘疾,因為他讀書,因為他有好人緣。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朱棣 像

據傳朱棣曾經嚴令朱高熾節食減肥,甚至直接從朱高熾的用度上加以控制。後來朱高熾實在餓得不行,府裡的人看不下去偷偷弄了點吃的給朱高熾,被朱棣知道後這個下人竟然被處以極刑。

試問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朱高熾的性情怎麼能不穩重?在長輩眼裡什麼叫穩重?說白了就是乖巧,聽話,不出格,再說得時髦一點,朱高熾對於朱棣,就是討好型人格。

委屈的監國經歷

朱高熾47歲登基,也在47歲駕崩,但是之前卻做了20年的太子,而在此期間一共有過6次的監國經歷。我們來看看朱高熾這太子做得有多辛苦,多委屈。

永樂八年,因朱棣北伐,明初“第一才子”解縉入京面聖,與朱棣錯面。解縉就去見了一面朱高熾。朱棣聽說這件事情之後,直接把解縉下了錦衣衛的詔獄,一直關到永樂十八年,最後被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灌醉扔大雪地裡凍死了。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解縉 劇照

為什麼?因為解縉是明面上的“太子黨”,那句著名的“好聖孫”就是出自解縉的口中,堅定了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心。永樂二年的時候,解縉和朱棣的關係非常好,可到了永樂四年,雙方關係急轉直下,因為解縉太出圈了,在各種公開場合維護讚譽朱高熾。

永樂九年,朱棣北伐歸來,詢問幾個輔政大臣朱高熾監國期間的表現。當時的大理寺丞耿通誇獎了朱高熾,之後被朱高煦誣告耿通被太子收買。朱棣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殺死了耿通。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明代官員

永樂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朱高熾監國。之後朱棣還是問朱高熾的情況,一眾輔政大臣都對朱高熾的表現給予肯定,但朱棣卻不說話了。皇帝的心思很快被言官們窺得,一時間攻擊幾個輔政大臣的奏疏塞滿了朱棣的案頭。這幾個輔政大臣裡,有朱棣的親信,也有東宮的部屬,最後幾乎都下了獄,有些是朱棣做做樣子的,有幾個是真關押啊,一直關到了朱高熾登基後才被放出來。

又比如永樂二十年,朱棣又去北方找蒙古人玩去了,還是朱高熾監國。其間禮部尚書的女婿因為犯了點小錯被人告發,朱高熾念及禮部尚書的面子免了他女婿的罪。朱棣知道以後,把案子重新審查,讓這哥們下了獄。不過最後似乎沒查出什麼大事情,又放了。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明代官員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每次朱棣去北京(建設新都)或者率軍北伐,由太子朱高熾監國,朱棣回來以後都要處理幾個人,且矛頭都是對準朱高熾。

朱棣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見一斑吧:他一方面需要朱高熾為他穩定後方,處理政務;另一方面又要時刻提防自己這個兒子,防止自己被架空,甚至被奪權。

所以即使他不在京師,也是透過安插親信,快馬回傳,限制兵權等一系列手段來制約朱高熾。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故宮 一景

比如那位被殺的大理寺丞,本身就是朝堂複核刑名的高官,這樣司法系統的官員為朱高熾說好話,怎能不讓朱棣多心?想想朱棣自己是怎麼做皇帝的,這種心理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在朱棣看來,朱高熾作為太子監國做的好不好倒是其次的,關鍵是朱高熾懂不懂得自己的位置。朱棣每次出門,短則數月,長則一兩年,回來後自然要重新歸攏京師百官的人心,總要找點朱高熾的茬,處理幾個朱高熾的人,讓所有人知道正主歸位,有什麼非分之想的,全都趕緊收起來。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皇帝出行圖

這點,朱高熾懂,百官也懂,所以後來幫助朱高熾輔政,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當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也懂,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二人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對朱高熾進行各種攻擊誹謗的原因。

深遠的為政舉措

客觀地講,朱高熾對於朝政民生的貢獻不小,只是他父親朱棣的光芒實在太盛,掩蓋了他很多的光芒。而我們看朱高熾,不能僅僅只看他短暫的在位時間,更要聯絡他的監國經歷。

我們來看看朱高熾的六次監國時長,分別是22個月,21個月,46個月,7個月,4個月,4個月,總時長達8。6年。朱棣晚年因為身體原因,很多事情都不過問,也基本由朱高熾來決斷,所以朱高熾可以說是有豐富的監國經驗。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故宮 一景

而朱棣對於這個兒子,還是給予了一定權力,除了外交,軍事和高層的人事任免,其他的事情朱高熾都能自己定奪。所以朱高熾可以算明代治國經驗最豐富的一個太子了。

朱高熾的功過是非,這裡就不贅述了,這樣的資料網路上一抓一大把,只是有兩點在我眼中看來影響深遠:對罪臣的平反和內閣閣權的提升。

朱高熾與朱允炆很像,上臺後就開始著手緩和尖銳的君臣矛盾。這個沒辦法,朱元璋和朱棣一樣,為了集權和自己皇位的正統性,下手整治朝臣是毫不手軟的。而朱高熾因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天生就與文官集團有親近感,所以趁著登基大赦,不但從牢裡救出了自己當年做太子的一批死忠,也惠及了眾多的建文舊臣,此舉大大地籠絡了人心。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明代官員

為罪臣平反,還有一個深層次的考量,那就是能夠制衡整個文官集團。很多罪臣或者其子嗣被平反,自然也重新做官了。這些人身份不同,資歷不同,能力不同,隸屬不同,就像一條條鯰魚被放入了平靜的魚池,池水瞬間就被攪動起來。而這些人卻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朱高熾給了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

於是皇帝成為了至高無上的“裁判”,大臣們做不到一條心,便勢必找皇帝來裁決作居間,皇權以這種形式變得更加牢固。這套平反的做法,之後大明的好幾位君主都用過。

還有提升內閣閣權。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明代官員

內閣的“票擬”制度,其實就是在朱高熾時期開始逐漸定下來的。這些大學士從一開始只是作為皇帝政務的顧問,到朱高熾時期提升了內閣閣臣的品級,有的直接擔任了六部尚書之職,大大提高了內閣的閣權,同時皇帝開始要求內閣對於政務要拿出整套可行的方案讓皇帝直接選擇。

所以明朝的內閣制度,在朱高熾這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今後大明王朝中央行政流程的正軌化,自動化奠定了基礎。

結言

朱高熾的死,是很突然的,當然傳言也多,被人暗害的,中風猝死的,吃丹藥急性中毒的,總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暴斃。

朱高熾一年不到的在位時間,暴斃而亡也就表示諸多施政舉措的戛然而止。比如他對北方蒙古實施戰略性收縮,縮減不必要的財政支出,繼朱允炆之後重新提升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地位,甚至朱高熾打算重新把都城遷回南京。以上種種,在其子朱瞻基繼位之後,有些得到了繼承發展,有些便再無下文。

閒話明仁宗——朱高熾

朱瞻基 像

為什麼說朱高熾的一生充滿了悲劇性?做世子的時候,父親不待見;做太子的時候,父皇不信任;好不容易熬到當家做主了,打算大展拳腳了,卻突然暴斃離世。而一位剛剛登基的皇帝,在前期基本上都是各種以大局為重,很少會顯露自己的真性情,朱高熾壓抑了幾十年,始終沒有做真正的自己。

這樣的悲劇,在明代中後期還將繼續上演。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