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背後隱藏了什麼

提起尼克松這個名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第一個走進中國的美國總統,接下來便是另一個家喻戶曉的政治醜聞“水門事件”。水門事件是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之一。它讓尼克松“聲名在外”。

醜聞始末

1972年11月,美國總統尼克松獲得總統連任,但在就職典禮之後不久,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辭職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門事件”醜聞。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8日凌晨2點半,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檔案時,當場被捕。

水門事件背後隱藏了什麼

水門事件中的尼克松

事件被披露後,尼克松否認自己曾參與這起事件,在第一次競選連任的記者招待會上,他信誓旦旦地向美國公眾表示:“白宮班子和本屆政府中,沒有一個現在受僱傭的人捲入這一荒唐事件。”一系列的活動,特別是總統的表演,暫時欺騙了公眾。在11月的大選中,尼克松以少有的壓倒性優勢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麥戈文,獲得連任。

實際上“水門竊聽案”案發之初並未得到媒體的足夠重視,連審理此案的法官也並未關注這起事件,法庭審判只是走個過場。但《華盛頓郵報》兩個年輕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似乎從中嗅出了一些具有報道價值的獨特味道,因為在法院旁聽的時候他們親耳聽到有一名嫌犯供職於“中央情報局”,而他們搜尋到的一個嫌犯的通訊錄上竟然有“白宮”這個字眼。更讓人不解的發現是,水門案中的一個嫌犯曾打過很多電話到尼克松的一個競選辦公室。

幾天後,兩位記者供職的《華盛頓郵報》頭版以醒目標題爆出新聞:“白宮顧問與水門竊賊有染。”此新聞立即招來白宮強烈不滿。但政府越反應強烈,給人的嫌疑越大。在窮追不捨的報道下,高院也決定重審“水門竊聽案”。

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發表宣告,表示事先不知道水門事件,事後也沒有任何阻撓調查的行為,併為竊聽活動辯護,說這些都是為了國家安全,是合法的。在隨後對這一案件進行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松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

不久,水門事件委員會掌握了一個新的情況:尼克松從1971年年初起,為了紀錄與手下的談話和電話內容,下令在白宮辦公室裡安裝竊聽系統。委員會要求尼克松交出有關的錄音帶和檔案資料。尼克松以行政權為理由拒絕交出,並將事情鬧到上訴法院。不料,在經過3個星期的考慮後,多數法官認為總統也要受法律的約束,於是責令尼克松必須交出錄音帶和檔案資料。

1973年10月23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蒐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做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佈與彈劾尼克松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3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8月5日尼克松交出了3盤錄音帶,有一盤錄音帶上清楚地記錄著水門事件發生後6天,尼克松指使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阻撓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這是尼克松掩蓋事實真相的鐵證。

面對不可避免的彈劾,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宣佈辭去總統職務,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醜聞而中途下臺的總統。

複雜的背景

水門事件”的背景至今眾說紛紜。尼克松政府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稱:“在水門事件這場悲劇裡,有兩個主要的謎”,首先是誰、為了什麼下令破門而入的?其次,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微不足道的破門偷竊事件,或者按尼克松的說法,這個“三流企圖盜竊案”,怎麼會發展成為美國政治史上一次最大的醜聞,並最終迫使尼克松辭職的?

2000年1月21日,美國國家檔案局首次公開出售導致前總統尼克松下臺的“水門事件”錄音帶,這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原本以為“水門事件”終於能夠水落石出,但未曾料到,在這盤錄音帶中,有18。5分鐘被尼克松的女秘書羅絲·伍茲故意抹掉了。伍茲在接受調查時沒有解釋清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伍茲已於2005年1月22日去世了,生前未向人透露這18。5分鐘錄音的內容,於是,原本就謎一樣的“水門事件”更平添了幾分神秘,也許這些內容將成為永遠的秘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