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營銷,機票盲盒的生意經!

花式營銷,機票盲盒的生意經!

2020年“盲盒經濟”大熱,還造就了泡泡瑪特1100 億港元赴港上市的商業神話,不僅是手辦,美妝、服飾、食品甚至是文博紀念品都引入了“盲盒”的形式。終於,這股“盲盒熱”旋風颳到了航空業與旅遊體驗上。

花式營銷,機票盲盒的生意經!

從三月份開始,飛豬、攜程、同城等公司推出了68元至98元不等的機票盲盒,不知道目的地、不知道起飛時間,盲盒開出的航班、目的地一概隨機。如果不滿意半小時之內全款退回。這波營銷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真正做到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媒體報道,僅4月3號當天,共有1000萬人參與搶購機票,導購搶購系統一度崩潰。抖音、小紅書上的“機票盲盒”話題量突破1億。

推出機票盲盒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航空公司在做“清倉大甩賣”根據民航局釋出的《2020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85715。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6。6%,航空公司急需回本,而盲盒裡的這些機票成本並不大,航空公司將一部分空餘座位用作尾倉銷售,這些空餘座位的邊際成本本身就很低;第二、利用五一旅遊旺季抓住年輕旅客喜歡“冒險的”心理,在996的工作壓力中嘗試一次“未知旅行”。

花式營銷,機票盲盒的生意經!

機票盲盒除了便宜、刺激的標籤外,還充斥著時間、回程、航班取消等負面評價,這並不完全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在網上,很多網友吐槽部分機票盲盒:不包含回程機票、沒有行李額度、無法與好友同行、航班多次改簽甚至取消的問題表示不滿,或提出改進建議。應了那句“便宜沒好貨”。

在旅遊業回溫的背景下,機票盲盒是一種新穎又大膽的嘗試,加之“盲盒經濟”的盛行,機票盲盒有實力出圈,但是營銷的背後,平臺與航空公司應該把服務和消費者放在第一位,不能因為階段性的營銷砸了多年累積的品牌口碑。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