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雖然數量眾多,但是能夠具備有很高知名度的人卻寥寥無幾,至於那一些能夠被人們評為“雄才大略”的皇帝就更少了,基本上也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數人而已,而且其中的“宋祖”趙匡胤還因為未能成功一統而有所爭議,毫無爭議的是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劉徹在公元前141年登基稱帝,於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時間已經算得上是很長了,但其實也不過是54年而已。在漢武帝統治的這54年中,有44年是在傾全國之力攻打北方的匈奴,考慮到漢武帝登基之初並沒有掌握實權,一直等到掌握實權的竇太后於前135年去世後,漢武帝才真正親政。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那也就是說漢武帝掌權後基本就沒幹其他事情,非常專一地打匈奴,也正是由於漢武帝打擊匈奴的巨大成就,讓他成為了後世公認為“雄才大略”的君主,哪怕是後期爆發了“巫蠱之禍”,發生了滅掉自己親兒子一族這樣的事情,他的整體名聲依然是好的,可見打匈奴給他帶來的巨大聲望。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漢武帝當時在打匈奴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後世的聲望呢?或許有或許沒有,但是漢武帝顯然並不是因為這種原因而去攻打匈奴,他之所以要如此長時間地,耗費巨大國力,甚至不惜被人稱作是窮兵黷武地前去攻打匈奴,其中其實另有深意。

匈奴的先輩叫做玁狁,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對中原王朝構成巨大威脅,所以《詩經》中會有“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記載,之所以有家不能回,就是為了抗擊玁狁的緣故啊。等到東周進入亂世以後,玁狁已經發展成為匈奴,多次侵擾中原國家,所以很多國家都修築了長城以抵禦匈奴。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聽到有術士說“亡秦者,胡也”,他下意識地認為這個胡就是匈奴,於是派遣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征討匈奴,,又徵發百萬民夫去修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然而經過秦朝末年的亂世之後,匈奴又一次強大起來,湧現出一個統一北方各部的冒頓單于,整合了各部落的匈奴實力變得異常強大。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劉邦在公元前201年率領三十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被匈奴大軍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差點就永遠長眠在那裡了。於是劉邦回國以後絕口不提征討匈奴的事情,而是使用“和親”的方式對待匈奴,此後歷代帝王都紛紛延續,到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已經過去了120年。

漢武帝在位不過54年,為何卻傾國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此時的漢朝經過多位皇帝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變得極為強大,漢武帝用給先祖劉邦報仇的名義派遣大將軍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並且多次取得大勝,讓漢朝的疆土幾乎增加了一倍,也讓西域首次納入大漢版圖,儘管因為霍去病英年早逝(若是霍去病活到五十歲,漢武帝大概能夠知道地球是個圓的),並沒有徹底滅掉匈奴,但是匈奴也已經無法對漢朝構成太大的威脅,最終走向了消亡。

那麼漢武帝之所以不惜將祖宗一百二十年的積蓄都用光,也要去打匈奴的原因究竟是啥呢?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徹底消滅漢朝北方邊境上這一個強大的威脅,這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聲譽,更是為了大漢朝民眾上百年上千年的安危大計。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