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漢景帝劉啟是西漢的第六位皇帝,他是漢文帝劉恆的嫡長子。《史記》中記載,“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這句話的意思是,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寧。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外封諸侯王謀反作亂。這句話反映出兩件歷史大事,第一件是“文景之治”,第二件是勘定七國之亂。

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如果僅看這一句話,漢景帝似乎是一個“好皇帝”。事實上,景帝這個人暴躁多疑,心胸狹隘,任人唯親,枉殺功臣,和人們印象中的好皇帝相去甚遠。比如,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竟然一怒之下用棋盤砸死了堂兄劉濞的兒子。這件事就是七國之亂的導火索,劉濞是吳王,他為子報仇聯合楚王等諸侯,形成“七國”聯軍。根據史書記載,諸侯作亂,固然有晁錯提出削藩的意見,但之前積累下的仇恨也不可視而不見。

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說到晁錯,就必須聊聊他的結局。晁錯作為漢景帝的股肱之臣,忠心維護漢家天下,最終竟然被漢景帝當“擋箭牌”給殺了。七國之亂爆發之初,漢景帝缺乏準備,為了平息諸侯的怒火,以為殺死了晁錯就能平亂。晁錯最終錯付了真心,成為刀下冤魂。漢景帝根本沒有意識到,七王之亂之所以爆發,一方面是他和劉濞有私仇,另一方面他對權力極度看重,他不想大權旁落,各地諸侯也知道他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王。

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漢景帝有這些缺點,他為什麼可以勘定七國之亂呢?平叛亂的最大功臣是名將周亞夫和竇嬰。周亞夫擅於用兵,早在漢文帝時期就負責鎮守長安,守護京師安全。他相當於漢文帝留給漢景帝的一張“王牌”,有周亞夫在,漢室江山有人守護。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的親侄子,深受文帝信任。他和周亞夫相互配合,最終幫助漢景帝削藩成功。

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削藩之後,漢景帝不封賞功臣,反而要封賞皇后外戚。周亞夫說皇后外戚護國無功,強行提拔恐怕會引起新一輪的混亂。漢景帝對周亞夫懷恨在心,當有人誣告周亞夫兒子謀反的時候,他立刻把周亞夫打入大牢。一代名將受不了這種屈辱,在獄中竟然絕食而死。周亞夫死後,皇后外戚頂替了周亞夫的職務。

殺晁錯,逼死周亞夫,漢景帝劉啟不為人知的一面

瞭解了這些歷史真相就會發現,漢景帝不是一個有道明君,所謂的“文景之治”,只是他運氣比較好,漢文帝給他留下一個好的開端,朝中文武忠心輔佐。司馬遷給漢景帝的評價是“景帝不及文帝遠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