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巔峰時期700萬平方公里領土,歷時70餘年,被大清徹底擊敗

在我們的歷史書上,通常將準噶爾部與清朝為敵定義為叛亂,在講述這場戰爭的時候,大多也都用“平叛”來定義,認為準噶爾部挑戰大清王朝是不自量力的表現。

其實,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部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蒙古部落,而是一個汗國,與清王朝沒有隸屬關係,至少他們是這麼看的。

那麼,為什麼清朝官方要用“平叛”這樣的字眼呢?

準噶爾巔峰時期700萬平方公里領土,歷時70餘年,被大清徹底擊敗

這就要往準噶爾部的歷史追溯了,元朝被推翻後,蒙古分為瓦剌和韃靼部,瓦剌部還是挺猛的,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曾擊敗明朝二十萬大軍,生俘御駕親征的明英宗。

到清朝時期,稱瓦剌為衛拉特聯盟,也稱漠西蒙古,衛拉特聯盟中又包括準噶爾部、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在清朝發展壯大的時候,衛拉特各部首領在順治三年聯名錶貢,與清朝確立了從屬關係,衛拉特部也劃入了清朝的版圖。

然而這裡面出現變數的就是葛爾丹,葛爾丹在掌控了準噶爾部好,打敗了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將這個鬆散的遊牧聯盟逐漸改革為較為集權的體制,逐漸形成了準噶爾汗國的雛形,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汗國不斷擴張,巔峰時期國土面積多達七百萬平方公里,跟當時清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相差不多

準噶爾巔峰時期700萬平方公里領土,歷時70餘年,被大清徹底擊敗

而準噶爾部並不服從清朝的領導,這自然就是叛亂,到1690年,強大起來的葛爾丹開始向東部擴張,進攻當時的喀爾喀蒙古,因為喀爾喀蒙古早就已經歸順清朝,所以喀爾喀蒙古請求清朝出兵幫助,康熙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曾兩次率大軍親征準噶爾,最終擊敗噶爾丹,取得了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第一階段戰爭的勝利。

葛爾丹雖然失敗,但並不表示葛爾丹就是一個無能之輩,恰恰相反,當時有人把葛爾丹、彼得大帝、康熙皇帝並稱為東亞三大帝,可見葛爾丹的影響力。

葛爾丹在此時選擇向東擴張,其實也是有著很好的機遇的,當時清軍剛剛入關不久,中原地區的漢人對清廷的統治還有一些牴觸,即使到康熙執政時期,也有以吳三桂為代表的三藩勢力,以臺灣鄭經為代表的明朝殘餘勢力對清廷的進攻,可以說,康熙的統治也並不是四平八穩。

此外,北部還有沙俄對清朝虎視眈眈,葛爾丹的東擴,很可能暗地裡得到沙俄的支援。

準噶爾巔峰時期700萬平方公里領土,歷時70餘年,被大清徹底擊敗

然而讓葛爾丹沒有想到的是,康熙在短時間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在沒有後顧之憂後,反而能夠主動出擊,這是葛爾丹所沒有想到,結果兩次都敗給了康熙,最後兵敗自殺。

然而,儘管清朝在平定準噶爾的過程中取得了勝利,並不代表完全的勝利,此後,清廷與準噶爾汗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雍正時期,還曾在西北敗於準噶爾,使得準噶爾獲得一定的喘息,甚至還有崛起的趨勢。

一直到乾隆時期,由於準噶爾內部統治出現混亂,才給了乾隆時機徹底擊敗準噶爾。

可以說,當時的準噶爾非常強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跟清朝叫板的資格,只不過倒黴的是,強大的準噶爾恰恰遇到了清朝的巔峰時期,在百年康乾盛世階段,沒有給準噶爾任何東擴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