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帝王之一,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漢武帝一生,不斷對匈奴反擊作戰,征服百越、朝鮮、西南夷,經營西域,將中國的疆域面積擴大了一倍。由於漢武帝在位期間連年戰爭,導致全國經濟走向蕭條,天下人口減半,因而給人們“窮兵黷武”的形象。而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是其中窮兵的典型,這場戰爭興師動眾,死傷損耗無數。不過這場師出無名的戰爭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西域震恐,紛紛內附於漢朝,從此漢朝開始在西域建立有效的統治。

一,大宛國和汗血寶馬

聯合西域共同對付匈奴是漢武帝實行的一項基本戰略措施之一。早在漢武帝繼位之初,就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聯合大月氏,夾攻匈奴。公元前119年,經過了河西之戰,漢朝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於是漢武帝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聯合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國。此後,漢武帝又出兵破樓蘭和姑師,使得西域各國開始重視起了和漢朝的關係。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大宛和漢朝示意圖

不過,西域也是匈奴的勢力範圍,這裡的許多國家都和匈奴和好,並不願意和漢朝結盟。此前漢武帝出兵樓蘭和姑師,也就是為了和匈奴爭奪勢力範圍。然而在一些遠在蔥嶺之外的國家依然堅持和匈奴通好,匈奴之使節持單于一信,便可在這些國暢行無阻。但漢王朝之使節至此,則“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可見,蔥嶺之外地區還處於匈奴的控制之下。但是由於蔥嶺之外距離漢朝太遠,如果勞師遠征必定會損耗嚴重,因此,漢武帝雖然早有徵伐之心,但是遲遲為實行。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在漢武帝晚年,開始貪戀起了大宛國的寶馬。大宛國是蔥嶺之外的大國之一,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農業較為發達,國內有城池七十餘城,人口幾十萬。而大宛國出產的糧食、葡萄酒、汗血寶馬、苜蓿等物產,暢銷於西域。漢朝通西域之後,使節曾帶回苜蓿和葡萄種子,在長安種植,大宛的汗血寶馬也被引進了漢朝,引起了漢武帝的喜愛。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大宛馬

根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十分熱愛寶馬。前113年,漢武帝得烏孫馬,於是將之稱為“天馬”,並寫下一首《天馬歌》“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此後,漢朝使者又在貳師城見到更為強健的大宛馬,據說這種馬匹在高速奔跑之後,會流出如血液一樣火紅的汗水,因此名為“汗血寶馬”。漢武帝得知後,更想得到大宛馬。同時,漢武帝迷信於神仙方術,認為大宛馬是“天馬”、“神馬”,得之可以成仙,因此更加想得到此馬。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甘肅出土的馬踏飛燕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為漢武帝求大宛馬是為了改良馬政。在漢朝和匈奴的戰爭中,騎兵具有了中堅的作用。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騎兵,漢朝從劉邦開始就十分重視馬政。然而漢朝之馬,其作用主要用於耕作駕車,在長途奔襲作戰方面則遠遠不如匈奴之馬。為了適應和匈奴的作戰需要,漢武帝下達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如提高馬價,使民競畜,史載“為伐胡,天子盛養馬”;加重口賦,加收馬口稅,為養馬提供資金;開放邊關貿易,向匈奴等遊牧民族求購馬匹,並引進先進的養馬經驗。但漢武帝聽說大宛馬之後,也希望能夠求得大宛馬以改良中原的馬種。因此,漢武帝求馬並非完全是為了“求天馬以昇天”,更多的是為了加強國家的軍事實力。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楊家灣兵傭中的輕騎兵

為了得到大宛馬,漢武帝派遣壯士車令等使者帶領大量的黃金到大宛貳師城,以買大宛馬。但是大宛國認為大宛馬是大宛國的寶物,並不願意賣給漢朝。漢朝使者生氣,“妄言,樵金馬而去”。結果漢朝的使者的無禮惹怒了大宛國,於是大宛截殺了漢使,取其財物。這件事也惹怒了漢武帝,於是便下令決心來討伐大宛國。

二,漢朝對大宛國的征伐

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戰役之後,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舉行封禪大典,宣告自己“功成治定”。漢武帝同時也認識到“南越、東甌鹹服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因而漢武帝決定以武力來迫使西域各國臣服,將漢朝的勢力向西域推動。漢武帝的計劃是先派遣軍隊攻佔西域交通據點,然而在據點之間修建亭障,反覆迴圈,步步推進。當時,西域的樓蘭、姑師位於漢朝通往西域各國的要道之上,控制著西域南北交通。但兩國卻經常聯合匈奴截殺漢使,成為了漢朝需要拔除的物件。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漢武帝

前108年,趙破奴將軍帶領漢軍進入西域,斬樓蘭,破姑師。此後,漢朝的亭障自酒泉延伸到了玉門,實現了第一個步驟。漢朝破樓蘭後,“暴兵威以動烏孫、大宛之屬”,大漢聲威遠播中外,西域各國紛紛遣使來漢。不過匈奴當時在西域依然有很強的勢力,以至於許多小國不敢輕易背匈奴而投於漢。烏孫、大宛國也因為距離西漢遙遠而不熱心和漢朝建立密切的聯絡。因此,漢武帝就準備再次發動更大規模的遠征。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下令各郡國“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裡所說的“絕國”,也就是“絕遠之國”,主要指烏孫和大宛、大夏等。從這裡可以看出,漢武帝已經開始為征伐西域做了一些準備。以上三國之中,烏孫國後來和漢朝通好,大夏國距離太遠,而大宛國發生了截殺漢使的事件,因而這次征伐就必然會針對大宛。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樓蘭

太初元年(前104),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以率領大軍遠征大宛。之所以名為“貳師將軍”,也就是希望在大宛國貳師城取得寶馬。當時,漢武帝寵幸李夫人,李廣利則是李夫人之兄。這次出兵,也是漢武帝給與李廣利立功的一次機會。然而漢武帝卻沒有給與李廣利以充足的兵力,他輕信浞野侯姚定漢的妄言,認為3000軍隊就可以攻破大宛。於是只給了李廣利6000名屬國騎兵和數萬未經嚴格訓練的“郡國惡少年”。李廣利率軍出發後,由於路途遙遠,出現了嚴重的糧草供應問題。西域小國又閉門拒供,因而李廣利只能沿途攻擊城池以獲得糧草,一路上損失嚴重。李廣利到大宛鬱成城,軍隊只剩下了幾千人,飢餓不堪。攻鬱成又遭大敗,死傷慘重,只得退兵而還。第二年,李廣利退兵到敦煌,軍隊只剩下十之一二。李廣利上書請求罷兵,武帝大怒,下令李廣利不允許退入玉門關。李廣利只得屯兵於敦煌郡,以待命令。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玉門關漢長城

當年夏季,漢將趙破奴的2萬軍隊被匈奴殲滅浚稽山。朝廷大部分公卿建議放棄伐大宛的作戰計劃,集中兵力對付匈奴。但漢武帝卻認為,如果大宛都不能攻破,“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漢使,為外國笑”。於是漢武帝便集中精力發動第二次遠征。太初三年(前102年),漢武帝給與李廣利更大的規模軍隊,這隻軍隊由囚徒、惡少年及邊郡騎兵組成,共6萬人,還有10萬頭牛、3萬匹馬及雜奮萬餘組成的後勤部隊,另外還有甲卒18萬人屯守酒泉、張掖一帶,以作後援。可以說,漢武帝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由於此次出征兵強馬壯,使得西域各國莫不望風而開門出迎,為漢軍提供補給。到達輪臺時,該國閉門不迎。李廣利下令攻打,屠城而去。自此西域各國不敢與之為敵。此後,李廣利率領3萬精銳部隊便兵臨大宛之都貴山城。李廣利並未下令強攻,而是先斷絕了貴山城的水源,然後“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最終突入外城。大宛貴族見形勢危急,遂殺國王毋寡並向漢軍求和,力圖自保。李廣利隨後,進入貴山城,挑選“善馬”數十匹,中馬”3000餘匹。又立親漢的大宛貴人昧蔡為大宛國王,與之簽訂盟約而返回。至此,漢朝對大宛的戰爭終於宣告成功,漢武帝的“求馬”目的也得以實現。

三,征伐大宛所帶來的影響

漢武帝打贏了這次戰爭,但也是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大宛距離長安萬餘里,其中只有沙漠、大山阻攔,人跡罕至,供給十分困難,因此消耗也十分慘重。這場戰爭此戰前後延續了4年,“天下奉其役連年”,“損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甚至導致“天下騷動”。這件事情也被當做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唐朝詩人李頎的《古從軍行》有一句:“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也就是諷刺了漢武帝討伐大宛一事。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十駿圖之 大宛騮

不過,漢武帝遠征大宛卻也帶來了其不可低估的軍事和政治影響。自從李廣利出征大宛後,導致“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漢使西域者益得職。”不僅如此,漢朝還將亭障修建到了鹽澤,在輪臺和渠犁屯兵數百人,設定使者、校尉、領護等機構。這些機構的設定,標誌著漢朝的勢力已經深入了西域,並開始了對西域地區的軍事管轄。此後,匈奴在西域的勢力越來越弱,漢朝在西域的勢力則越來越強。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眾到投降於西域地方長官鄭吉,漢朝便以此為機,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府。從此,西域地區就首次納入到了中國的疆域範圍。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西域都護府版圖

大宛被攻破,也改變烏孫國對漢朝態度的變化。在此之前,張騫到烏孫尋求結盟,但是烏孫國距離漢朝太遠,不知道漢朝的大小,就不願意得罪匈奴和聯合漢朝。張騫回國時,烏孫派遣大量使者隨張騫到達漢朝,得知了漢朝的國強人眾,因而開始重視和漢朝的關係。於是兩國開始了結盟,漢朝嫁劉細君公主到烏孫以和親。然而烏孫國和漢朝結盟只是為了貪戀漢朝的財物,在李廣利出征時,漢武帝要求烏孫發兵共擊大宛,而大宛卻“持兩端,不肯前”。當漢朝攻破大宛國後,“烏孫之屬駭膽,請為臣妾”,其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後,烏孫國成為了漢朝對付匈奴的盟國,在漢宣帝時期曾出兵5萬擊匈奴,給與其慘重的打擊。

漢武帝對大宛的戰爭:不僅是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漢朝的威望

劉細君

綜上所述,漢武帝對大宛國的戰爭,其出發點主要是為了擴大在西域的影響力。但是因為大宛國距離太遠,因而出現了興師動眾、天下騷動的局面。不過總體上來說,漢宛戰爭成為了漢朝勢力深入西域的重要一步。它加速了西域納入了中國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匈奴的衰落。因此,當我們將這場戰爭放在整個歷史上大背景中去思想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天馬”和“葡萄”,更重要的是地緣影響。

歡迎關注公眾號:

文史北斗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文史北斗”,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